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王选是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被誉为“当代毕昇”,是当之无愧的。
B.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对社会的引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C.他知识广博,思维敏捷,又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因此在处理问题时常能进退维谷,游刃有余。
D.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谈反腐,向古人借智慧,对今人敲警钟。
2、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B.“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示强烈的愤慨。
C.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部分。“赋、比、兴”是三种表现手法。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小说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撰写演讲稿要有针对性,做到“心中有听众”,要充分考虑听众的年龄、身份、文化程度、心理需求等。
B.《庄子·北冥有鱼》中的“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善借长风的形象。
C.“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它本属于说明性文体,却也讲究文采。
D.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虚构作品,有着浓郁的主观理想色彩,可读起来却给人一种“逼真”的效果。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省(xǐng) 行辈(háng) 狩猎(shòu) 羊肚手巾(dù)
B. 亢奋(kàng) 蓦然(mò) 冗杂(rǒng) 海枯石烂(kū)
C. 斡旋(wò) 幽悄(qiǎo) 龟裂(guī) 风雪载途(zài)
D. 翩然(piān) 悬殊(chú) 山麓(lù) 戛然而止(jiá)
5、阅读《观刈麦(节选)》,完成各题。
观刈①麦(节选)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③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④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⑤,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⑥尽,拾此充饥肠。
(注释)①刈(yì):割。②覆陇黄:小麦黄熟时盖住了田埂。③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④但惜:只是珍惜。⑤秉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⑥输税:缴纳租税。
【1】《观刈麦》描写了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两句借助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了当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现象。
【2】本诗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与《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分析它们的共同点。
6、根据提示正确默写诗文原句。
①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____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兼葭》)
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________,________,幼有所长。(《大道之行也》)
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体现了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④李白在《送友人》中以比喻手法来表达与友人难舍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保尔没有按照约定去钓鱼,冬妮亚心里不高兴了。
“这个小火夫,真有点粗心大意。”她生气地这么想。但是保尔一连几天都没有去找她,她就感到烦闷了。
有一天,她正想出门去玩,她母亲把她的房门推开一道缝,说:
“冬妮亚,有个客人来找你,让他进来吗?”
在门跟前站着的就是保尔,冬妮亚开头几乎认不出他。
他今天穿了新的蓝衬衫、黑裤子,皮靴也擦得锃亮。而且冬妮亚一下子就注意到他的头发剪过了,再也不像原先那样蓬乱。这黝黑的小火夫完全变了样儿了。
冬妮亚几乎表示出她的惊讶,但是她及时控制住自己,因为她不愿意让这个本来就发窘的年轻人再感到难堪。她对这惊人的变动,故意装出不注意的样子,只是责备地说:
“您不觉得不好意思吗!为什么您不去钓鱼?您是这样守信用的吗?”
“这些天我到木材厂里做工去了,所以没能去。”
他不能向她说明,为了要给自己买这件衬衫和裤子,他这几天已经累得几乎喘不过气来了。
冬妮亚也猜到了这一点,所以她对保尔的气恼立刻烟消云散。
“我们到池边玩去吧。”她提议说。他们两人就一道走进花园里,又从花园走到外面的路上去。
就在这时候,保尔已经把她当做一个知心朋友,把他那极大的秘密——他怎样偷了那中尉的手枪的经过,统统告诉了她,并答应再过几天和她一起到树林深处打枪去。
“你要当心,别把我的秘密泄露了。”他一点也没有注意到,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把“您”字改做“你”字了。
冬妮亚很认真地答应他说:“我决不把你的秘密告诉任何人。”
【1】本文段选自前苏联作家____________写的小说《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冬妮亚对保尔的态度经历了三次变化,请加以概括。
【3】请你联系名著,分析保尔为什么要与冬妮亚分手,表现了保尔怎样的思想性格?
8、阅读下面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孩子,苦不苦
那年冬天,上海冷风如刀。
夜幕降临,街上人稀车少,作家张爱玲裹紧大衣,加快步伐,赶回常德路上的公寓。路灯下,一个小吃摊子,像汪洋中的一条船,让路人看见希望和温暖。
她走过去,跟摊主打招呼,守摊的还是那个熟悉的女子,不一样的是,多了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在风中瑟瑟发抖。这是摊主的儿子。看着孩子冻得通红的脸,张爱玲的心顿时揪得紧,习惯性地要了一碗汤圆。
女人在煮汤圆的时候,张爱玲跟孩子拉起了家常,陌生一点点淡去,越聊越亲了。
她关心起孩子来,问道:“孩子,苦不苦?”
孩子爽脆地答:“不苦,很甜的。”
一问一答之际,女人将一碗热腾腾的汤圆递给了张爱玲。
张爱玲迟疑了一会,接过碗来,兀自笑了,显然,孩子的话,是针对汤圆来的,而她固执地认为他是以乐观的方式,正面回答了自己的问题。这是一个苦中作乐的孩子,乐观写在脸上,也涂抹在他的话语里。
寒风中,他的一句话,成了她心底一抹暖融融的亮红,照亮了这个冷寂的冬夜。
生活苦不苦,孩子和大人的视角往往不一样。
一次微醺后,书画家、作家丰子恺把四岁的儿子华瞻捉到膝盖上来,逗他玩。
丰先生问儿子:“你最喜欢做什么?”
本以为孩子会说吃糖呀,逛庙会呀什么的,没料到孩子说:“逃难。”
枪炮声一响,大人慌张,卷起铺盖,背井离乡,路上要多恓惶有多恓惶,要有多痛苦就有多痛苦,哪来的什么喜欢,怎么可能会有好感?
他追问道:“你晓得逃难是什么?”
儿子说:“就是爸爸、妈妈、宝宝姐姐、软软……还有姨娘,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
孩子眼中的逃难,过滤了生活的苦和精神的痛,以及肉身的煎熬,印在记忆里的,竟是一家人出游的快乐。丰子恺像是受到了神谕一般,发誓要向孩子学习,因为孩子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网,看见事实真相,洞察事物本质。
何止张爱玲、丰子恺有过这样的经历感怀,我本人也有过切身的感受。
2016年暑假,带女儿第一次出国旅游,从曼谷到芭堤雅,来回兜了一圈,舟车劳顿,一身疲惫。最后一夜,行程比较紧,旅行团晚上11点多才抵达酒店入住,凌晨一点半,我们又被闹钟叫醒。同行的大人个个叫苦连天,更何况十岁的小孩子,心想,女儿一定累坏了。
飞机起飞的时候,我问女儿:“辛不辛苦?”
女儿说:“不辛苦啊,好好玩哦。”
一会儿,她把头一歪,沉沉地睡去,舷窗外,一轮鲜红的太阳从曼谷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再苦再累,在孩子看来,却是好玩,是不是稀奇,算不算有趣?
世上所有的苦,是不是都有好玩的成分,甚至像汤圆那样是很甜的?
世事复杂,生活零乱,人性幽微,是孩子帮我们化繁为简,透过现象看本质,苦与乐,原来是可以调换的。苦也是甜,苦也是好玩,有意思的。
苦,实在不是一种纯粹的滋味,更多的时候,它是基调,是容器,是烘托,像午后咖啡厅里静静流淌出来的背景音乐。人间的苦,衍生出来的东西很多,比如冷夜里的明亮之色,逃难之中的快乐。
生活苦不苦,境遇悲不悲,不用过多品味,多想想孩子们打心底的真诚吐露吧。
【1】文章写了三件“以苦为乐”的事,请加以概括。
【2】文章注重事件间的衔接与过渡,使得文章结构严谨,主旨突出。请加以评析。
【3】赏析划线句子的比喻之妙。
9、作文
在生活的旅程中,你也许拥有一些特别的收藏。或是一朵小红花、一张旧照片,或是一场经历、一段情谊,或是……它们承载着你成长的经历和温馨的记忆。
请以“我的收藏”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