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吴伯箫的小说《灯笼》一文体现出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B. 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介绍了物候现象和物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一篇典型的事物说明文。
C. 当代作家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大量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让充满激情的语言互相碰撞、应和,汇成一股排山倒海的气势。
D. 英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一文采用抒情的笔法来写大雁,字里行间充盈着对大雁的喜爱之情,表现出对它们命运的关注。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迁徙(xǐ) 广厦(xià) 庇护(bì)
B.两鬓(bìn) 北冥(míng) 鲲鹏(kūn)
C.槽枥(lì) 奴隶(lì) 突兀(wù)
D.塘坳(ào) 翩翩(piān) 敕书(chì)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此次疫情,有100多名呼吸治疗师驰援湖北投入战斗,在中国驰援意大利的医疗队伍中,也不乏呼吸师的身影。
②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呼吸治疗师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③今年3月3日,在人社部向社会发布16个新职业中,呼吸治疗师位列其中。
④呼吸治疗师是当前不断涌现的新职业的一个缩影,是医疗行业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不断细化的直接体现。
⑤这一职业至今已有50余年历史。在中国,这一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A.④⑤③②① B.③②①⑤④ C.②①③⑤④ D.②①④③⑤
4、下列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王选是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被誉为“当代毕昇”,是当之无愧的。
B.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对社会的引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C.他知识广博,思维敏捷,又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因此在处理问题时常能进退维谷,游刃有余。
D.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谈反腐,向古人借智慧,对今人敲警钟。
5、下列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A. 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运用描写,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C. 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 本诗善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如“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的对比,写出宫使掠夺的残酷;“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不仅写出了卖炭翁复杂矛盾的心理,更突出了其艰难的生活处境。
6、《小石潭记》直接写潭水清的语句是________;借石潭的形状写潭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
7、填空。
(1)《卖炭翁》是组诗《_______》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者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唐代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________运动,世称“元白”,与______并称“刘白”。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2)《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处境与心情相互矛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一文,完成小题。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①每至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又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捡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国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与是精神的营养品。不能与书籍独处,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锢心灵;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不是要选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有删改)
【1】第⑤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_________,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文章开头描述了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有什么作用?
【3】请说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4】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从一个方面谈谈你因阅读而发生的改变。
9、按要求作文。
题目: ,让我陶醉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限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