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
A.南北跨纬度广,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B.东临大西洋,便于对外交流
C.位于北温带和寒带,适宜人类居住
D.临海海域广阔,各地降水丰沛
2、下列哪条山脉为南北走向,同时又是地势阶梯分界线( )
A. 横断山脉 B. 贺兰山脉 C. 天山山脉 D. 大兴安岭
3、“渔光互补”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的发展模式,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得到推广且以小型分散式为主.如图为“渔光互补”产业园景观图。
下列最适宜推广该生产模式的地区是
A.华北平原
B.长江三角洲
C.成都平原
D.黄土高原
4、北京的气候属于 ( )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热带季风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5、巴西被称为“世界人种的博物馆”,其中占一半以上的是 ( )
A. 混血人种 B. 黄种人 C. 白种人 D. 黑种人
6、东北许多工业中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依托 ( )
A. 便捷的水运条件 B.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C. 丰富的自然资源 D. 先进的高科技条件
7、2019年4月15日,当地时间18时左右,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巴黎圣母院失火,遭受重大损失。下列著名建筑与巴黎圣母院属于同一个国家的是 ( )
A.白金汉宫 B.罗马古斗兽场 C.卢浮宫 D.奥林匹克遗址公园
8、黑龙江省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位于( )
A. 哈尔滨 B. 齐齐哈尔 C. 牡丹江 D. 大庆
9、以下因素对黄土高原地区生态不易造成负面影响的是( )
A. 人们乱采矿、修路 B. 人口压力过大
C. 黄土土质疏松 D. 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10、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是
A. 刚果盆地 B. 四川盆地 C. 吐鲁番盆地 D. 澳大利亚大盆地
11、长江沿江地带上游地区与下游地区互相协作,下游地区所不具备的优势是( )
A.水能丰富
B.技术先进
C.资金雄厚
D.科技发达
12、下列关于亚洲,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洲地势西高东低,多数大河自西向东流
B.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以平原、盆地为主
C.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D.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13、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指的三江是( )
A.长江、珠江、黄河 B.长江、黄河、黑龙江
C.长江、塔里木河、珠江 D.长江、黄河、澜沧江
14、近年来,北京多次陷入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生产、生活乃至身体都带来极大的危害,下列行为中,不能降低或缓解北京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A.以步代年或乘坐公交车辆 B.增加城市绿地
C.大力推广家用小汽车的销售和使用 D.注意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经济
15、下列关于区域及其特征的叙述,对应正确的是( )
A.北京﹣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
B.香港﹣博彩旅游业发达
C.长江三角洲﹣最大的高原湿地
D.三江源﹣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6、关于亚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B. 亚洲共地跨热带、温带两带,热量充足
C. 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周围的海洋
D.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常受季风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17、导致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复杂多样 B. 国土面积广大
C. 地势西高东低 D. 南北跨纬度广
18、夏季,下列地区气温最低的是
A.青藏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东北平原 D.吐鲁番盆地
19、吉林省的粮食生产集中在( )
A.三江平原 B.松嫩平原 C.辽河平原 D.长白山区
20、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越条件,描述错误的是( )
A.是著名的侨乡
B.濒临东海,海运便利
C.先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优势
D.充足的劳动力
21、除本土外美国领土还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海外州。
22、最显著的自然地理特征是什么?
23、黄土高原地貌景观有:塬、________、峁、川。
24、欧洲西部工业发展概况:历史上以煤、铁等资源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为主、近些年来转向以依靠____________的核能等化学工业为主
25、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究竟是怎么来的呢?对此科学家曾经提出多种假说,其中“________ ”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26、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地域分工与合作的基本模式是_______,至20世纪末,这里成为全球最大的_______基地之一。
27、目前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域中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是_______行政区和_______特别行政区。
28、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许多小岛,面积约________平方千米,人口________多万(2010年)。
29、中国以世界上________% 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________% 的人口,这被公认为是一个奇迹。
30、北京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中心、________中心和________中心
31、读“中国区域图”完成有关问题。
(1)C区与D区的划分界线是____。我国的首都北京位于____区。(填字母)
(2)A区的自然特征是____。
(3)D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D区的主要农田类型是____,C区的主要农田类型是____。
(4)A区中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____河。
(5)确定C区与D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____。确定A区与C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____。确定B区为一个独立的区域的主导因素是____。
32、读下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长绒棉品质优良。棉花的采摘期集中在每年9月至10月的40天内,到10月底棉桃就要落地。新疆地广人稀,采棉人力严重短缺,无法在采摘期内采完所有的棉花,而机械化采摘暂时还难以实现规模普及,因此每到采棉时节就需要向外省招募采棉工人。据统计,每年大约有50余万农民工在采棉时节来到新疆,采棉结束后再返回家乡,人们形象地称他们为“棉田候鸟”。这些农民工主要来自于①省、②省和重庆市三个省级行政区(图左)。
(1)“新疆”的全称是____,其面积为16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为2298万,由此计算新疆的人口密度约为____人/平方千米(保留整数)。
(2)在新疆,经常可以见到图右中这样的宗教建筑,由此可知新疆主要少数民族信仰的宗教是____。
(3)以下关于“棉田候鸟”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双项选择填空)
A.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特征
B.人口越稠密的省级行政区到新疆采棉的工人越多
C.农民工大量外出采棉会导致其家乡农业人口不足
D.采棉机和机采技术的推广将使采棉工人的数量减少
(4)结合图左,说出①省、②省、重庆市赴新疆采棉的农民工数量最多的原因。(说出两点)
3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央视《地理·中国》报道,黄河支流上著名的“桥上桥”(上下两桥层),下桥建于公元1667年,下桥建于公元1832年,上世纪70年代,当地居民在河中挖砂将下桥挖出,使“桥上桥”雄姿展现于世,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组成黄土高原的土质特点是____。
(2)①、②两河段中,水流急,水能丰富的是____,“人在地上走,船在天上行”的“地上河”是____。
(3)③、④两地中可观赏“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自然风光的是____。
(4)民歌:“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歌词中“东南风”是我国____季盛行的风向,其携带的水汽主要来自于____洋。
(5)“桥上桥”中下桥被淤埋的主要原因是当地____严重,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是____。
34、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的等高距是_________米,图中表示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_。
(2)若图中AB两山峰之间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则两个山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__千米,③地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_,⑤地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_。
(3)小明和同学们准备早起去A山峰看日出,从④地还是从⑥地上山更容易?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④地的气温是20℃,小明妈妈让小明准备一件羽绒服。你觉得有必要吗?请用气温数据说明理由:___________ 。
(4)①河流的流向是_________,山中有多条河流从山上往下流,其中一条河流的画法是错误的,是_________。你的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5、读图“黄土高原位置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1)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____级阶梯,包括________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________以南的广大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________地区,它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
(2)由图可知,该地区具有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资源,黄土高原降水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________。
(3)黄土高原经流水长期侵蚀,逐渐形成________的地貌特征,是世界上________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改善自然环境,治理措施有生物措施:________和工程措施:________等。
(4)图中R河为________,在________(上、中、下)游流经黄土高原后,成为世界上________量最大的河流。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