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子中,汉字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那声音大慨是横笛,宛转,幽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sàn)在含着豆麦蕴(wēn)藻之香的夜气里。
B.如果一支主红雀(qüè)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恃它在冬季的缄(xián)默。
C.反动派挑拔离间(jiān),卑鄙(bǐ)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署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
D.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yōng),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shà)时碎成堆堆白雪。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在当下的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已经 。
(2)也只有黄土高原,才能承受如此 的搏击。
(3)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 。
(4) 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 可使这种改变化加快。
A.家喻户晓 惊心动魄 销声匿迹 如果……就
B.妇孺皆知 惊天动地 销声匿迹 只有……就
C.家喻户晓 撼天动地 无影无踪 不仅……而且
D.举世闻名 惊心动魄 石沉大海 虽然……但是
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蛮横mán 矗立chù 彷徨páng 怒不可遏è
B.挚爱zhì 穹顶gōng 缄默jiān 纷至沓来tà
C.寒噤jìn 冗杂rǒng 绚丽xuàn 接踵而至chóng
D.翌日lì 襁褓qiǎng 驰骋chěng 目眩神迷xuàn
4、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行辈(háng) 撺掇(chuān) 亢奋(kāng) 瞬息万变(shùn)
B.腈纶(jīng) 拾级(shè) 黧黑(lí) 怒不可遏(è)
C.寒噤(jǐn) 篆章(zuàn) 龟裂(jūn) 水尤清冽(liè)
D.缄默(jiàn) 幽悄(qiào) 脑畔(pàn) 核磁共振(cí)
5、古诗鉴赏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诗的颔联、颈联写出了环境____________的特点,“空人心”的意思是指禅院的景色使人内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诗文默写。
(1)青青子衿,____________。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游鱼的数量和形神姿态,也从侧面生动传神地写出潭水的澄澈透明。
(6)《小石潭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游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写小石潭西南方溪水曲折而又时隐时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凸显出小石潭环境清冷使人内心忧伤凄凉的特点。
7、小夏同学读了八下名著后,他想拟写一份主题为“坚强”的读书报告。请你阅读他摘抄的片段,帮小夏完成读书报告。
【摘抄一】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A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 越来越坚强的。
(摘自《傅雷家书》)
【摘抄二】
直到现在保尔才体会到,当一个人拥有健康和青春活力的时候,坚强是比较简单和容易办到的事;只有在生活如同铁环般把你紧紧箍住的时候,坚强才是光荣的业绩。……
“别担心,小姑娘。要我进棺材可没那么容易。我还要活下去,而且要大干一场,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结论捣捣乱。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硬说我百分之百地丧失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咱们还是走着瞧吧。”
B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重返新生活建设者的行列。
(摘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摘抄三】
所以说,所谓哲学家就是那些领悟到自己有很多事情并不知道,并因此而感到苦恼的人。就这一方面而言,他们还是比那些自称博学但实际上非常无知的人更聪明。我曾经说过:“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苏格拉底也说:“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摘自《苏菲的世界》)
【摘抄四】
他在笔记上又写着:屈服,深深地向你的运命屈服;你不复能为你自己而存在,只能为着旁人而存在;为你,只在你的艺术里才有幸福。噢,上帝!给我勇气让我征服我自己!
(摘自《名人传·贝多芬传》)
【1】A、B两处划线句激起了小夏的阅读兴趣,他很想知道作者写这两句话的所指和用意。请你选择其中处,帮小夏同学拟一个批注。
我选_______,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读书报告的最后,小夏想就“坚强”这一主题,阐发自己的认识,请你结合上面摘抄帮小夏完成:
坚强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坚强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坚强就是苏格拉底敢于承认自己无知,敢于告诉我们人类所知多么有限,并孜孜不倦追求真理,永不放弃。
8、阅读记叙文后,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栀子花
①繁花落幕,夏日登场,又到了栀子花开的时节。对栀子花,我有一种别样的情愫,既感到亲切,又会生出一丝惆怅,忍不住想起老家,想起如今只能在梦中见到的母亲。
②母亲特别喜欢栀子花,不管家搬到哪里,她都会在房前屋后栽上几株。上世纪70年代初,母亲在房子的西头栽了两株栀子树。由于母亲的精心照料,栽下去仅仅两三年工夫,就长得亭亭如伞,枝繁叶茂了。过往的行人总不忘夸奖这两棵栀子树,母亲听了乐呵呵的,仿佛是在夸她的孩子。
③每到初夏时节,大小枝丫挂满了数不清的花蕾。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片剪掉,盯着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受母亲影响,我们也喜欢上了栀子花,特别是到了花开季节,几乎每天都要在树旁流连几回。那时乡下农活繁重,生活清贫单调,栀子花的开放总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欢乐。
④记得有个闷热的黄昏,空气潮得可以挤出水来,母亲说:“今晚肯定有大雨,明早你们就等着看栀子花开吧。”我们顿时兴奋起来,拉着母亲的手,捂着煤油灯就跑去看栀子树。果然,在向阳的枝丫这边,有不少花蕾已由青泛白,有的还咧开了小嘴。姐姐告诉母亲,明天开的第一拨花,她想送给她的几个好姐妹,母亲爽快地答应了。
⑤那一夜电闪雷鸣,雨打着树叶哗哗响个不停,我们等着花开,觉也睡得不踏实。天一亮,一家人就迫不及待地去看栀子花。真如母亲所料,经过一夜暴雨洗礼,栀子树上不少花蕾已经绽放,有的完全开放露出了花蕊,有的欲开还闭像个小喇叭,在层层绿叶的衬托下,白嫩欲滴,清香扑鼻,煞是可爱。我们雀跃着抢摘花朵,花摘完了,母亲把花分成四份,一份给姐姐,满足了她昨天提出的要求;一份让我送给老师;一份送给帮过忙的邻居;最后留些用水瓶子养着放在家里。母亲微笑着对我们说:“我们没什么东西送人,送几朵花表明我们心里记得人家的好。”那时父亲在外乡供销社工作,很少顾得上回家,母亲是“半边户”,一个人拖着五个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没有好心邻居的帮衬,有些坎还真不好迈过去。
⑥最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是母亲用栀子花作彩礼定亲的事。我的二哥经人介绍,认识了邻村一个条件还不错的姑娘,对方提出要“看人家”,一看儿郎,二看男方的家庭条件,一旦看不上,亲事也就吹了。那个年代定亲时兴的是送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我们家穷得叮当响,根本拿不出钱来买这些东西,一家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最后,母亲对我二哥说:“我的儿郎优秀,不愁她看不上。她要是图钱财,这样的媳妇给我也不要,就送她栀子花吧。”果然如母亲所料,没有送上贵重的彩礼,我嫂子娘家虽有几分不悦,也还是同意了这门婚事。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她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相信只要努力,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⑦栀子花开,就意味着端午节快到了。五六月间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母亲常为三顿饭犯愁,包粽子的糯米更是稀缺货,但她不能让孩子们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粽子,为了买到糯米,花多大代价也值得。包粽子的时候,我们围坐在母亲身边,跟着母亲学。当香喷喷的粽子出锅,一家人欢天喜地围坐在一起,吃着说着笑着,屋内粽子香,门前栀子香,其情其景,让人永生难忘。
⑧母亲离开我们后,老屋前的那两棵栀子树寂寞无主,日渐枯萎,最后只好将它们挖掉。每次回到老家,不见昔日的栀子树,心里觉着空落落的。只能站在家门前,静静地想,想母亲和她的栀子花。许多时候,我也会问自己,像母亲这样一位在苦水中泡大、没有文化、毕生清贫而平凡的妇女,她是以怎样的一种情感去热爱、呵护那些栀子花的?而那些栀子树、栀子花又赋予了母亲怎样一种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只知道,在那么困难的时代,在与母亲相守的日子里,我始终能感受到一种力量——自强的力量,感恩的力量,这份力量伴我坚定前行,我还能体会到一种爱——对生命的热爱,对儿女的深爱,这种爱,单纯且执着,细腻而温暖,一如那株在我人生的路上,在我的心中,静静而持久绽放的母亲的栀子花。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 情节 | 我们的心理 |
每到初夏 | 母亲精心照料栀子树 | ① |
那一夜电闪雷鸣 | ② | 感恩 |
有一年 | 母亲用栀子花作彩礼定亲 | ③ |
端午节 | ④ | 欢乐、难忘 |
【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母亲微笑着对我们说:“我们没什么东西送人,送几朵花表明我们心里记得人家的好。”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热爱生活、懂得感恩、关爱子女、自强自立自信的人。
B. 对栀子花,我既感到亲切,又会生出一丝惆怅,是因为我们家门前种过栀子树,我因而感到亲切;又因为我的母亲已经去世了,看到栀子花,我就想到已经去世的母亲,因而感到惆怅。
C.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母亲对栀子树照料得非常精细。
D. 第⑥段插叙了母亲用栀子花做彩礼定亲的事情,主要是为了交代我们家穷得叮当响的背景。
E. 本文在刻画母亲的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全文饱含一个孩子对母亲的赞赏和怀念之情。
【4】文章标题名为“母亲的栀子花”有何作用?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说说对言传身教的看法或感悟。
(链接材料)正在桂花树小学读六年级的李阳,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父母总是念叨他,在学校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在家里面要求他一刻不停的学习,哪怕开一下电视也要被骂。但是父母每天下了班之后要么躺在沙发上玩手机,要么就是出去和别的叔叔阿姨一起打麻将,有时候深更半夜才回来,李阳认为这是不对的,但是一旦说到这一点,父母就说他是小孩子,即将升学,所以必须全心全意学习。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某班正在举行关于“梦想与追求”的演讲比赛——
主持人:
各位同学:在本学期的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遇见了尚美超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庄子,遇见了因厌恶黑暗现实而构筑美妙世外桃源的陶渊明,遇见了胸怀抱负却怀才不遇但仍积极渴望入世的韩愈;我们也感受到了杜甫饱经忧患却依然兼济天下苍生的情怀,感受到了闻一多追求民主和平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慷慨激昂,感受到了美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人与自然的全新思考……你又有着怎样的梦想与追求呢?请大胆陈词,让我们共同聆听你的心声!
请根据以上提示,参照演讲稿的基本要求,在下面两个话题中任选一个,题目自拟,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演讲稿。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真实姓名、所在学校等相关的信息。
话题一:我的梦想;
话题二:我希望自己的一生这样度过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