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吉林通化初一下学期一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签订澶渊之盟的双方是(   

    A.北宋、西夏 B.北宋、金 C.北宋、蒙古 D.北宋、辽

  • 2、唐朝末年安史之乱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社会矛盾尖锐             ②朝政腐败             ③外族袭扰                    ④节度使势力膨胀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3、电视剧《贞观长歌》演绎了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感人故事?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 4、宋朝时期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这表明

    A. 重用洋人崇洋媚外 B. 采取奖励与外通商,给予外商优惠待遇

    C. 闭关锁国导致落后 D. 重视与少数民族之间交流贸易及其管理

  • 5、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杜甫的诗沉郁悲怆、语言凝重,导致二人不同的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是

    A. 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 B. 所受的教育不同

    C. 仕途不同 D. 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

  • 6、明朝初年,中央行政机构变化最大的是

    A.废除中书省,设立殿阁大学士

    B.废除御史台,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C.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D.废除大都督府,设立五军都督府

  • 7、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这些使节为( )

    A.遣唐使

    B.留学生

    C.留学僧

    D.商人

  • 8、学习历史要懂得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观点。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观的是( )

    A.隋朝虽然短暂,却是历史上最为富裕的朝代

    B.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

    C.赵匡胤夺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

    D.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 9、为了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北宋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不包括( )

    A. 行保甲法 B. 文臣任知州 C. 编练禁军 D. 置转运使

  • 10、“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句话说明了(   

    A.元朝交通发达

    B.元朝疆域的广大

    C.元朝人口较少

    D.元朝统一了中国

  • 11、北宋司马光的史学名著被宋神宗御批“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这部史学著作是(   )

    A.《史记》

    B.《水浒传》

    C.《资治通鉴》

    D.《三国演义》

  • 12、下图呈现的是一段政权更迭的发展示意图,据图判断,隋朝统一全国的标志是

    A.隋灭北齐

    B.隋灭北周

    C.隋灭陈朝

    D.北朝结束

  • 1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的落后状态,南宋时,苏、湖、常、秀(秀水,今浙江嘉兴)有“天下粮仓”之美称,这表明

    A. 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B. 黄河流域一带发展为丰饶的粮仓

    C. 南北朝时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

    D. 南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迅速

  • 14、小明在复习中国历史时整理了一组笔记,其中出错的是

    A.魏征、房玄龄和姚崇、宋璟都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大臣

    B.清朝前期,中国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C.宋词有两大主要派别,婉约派和豪放派

    D.白居易是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 15、与郑和下西洋相关史实不相符的是

    A.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B.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

    C.加强了与海外国家的联系

    D.促进了我国与亚欧各国的友好往来

  • 16、下图的人物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他是( )

    A.安䘵山

    B.史思明

    C.黄巢

    D.郭子仪

  • 17、隋朝开凿大运河,其主要社会作用是

    A.巩固隋朝统治 B.方便隋炀帝南巡

    C.加强北部边防 D.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 18、11世纪时,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史称西夏。据史记载,党项族原是

    A.匈奴的一支

    B.羌族的一支

    C.羯族的一支

    D.鲜卑的一支

  • 19、“白龙马,蹄朝西,驼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真是不容易……”,歌曲中的唐三藏(玄奘)到达西天(天竺)后,所写的哪一本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A.《大唐西域记》

    B.《金刚经》

    C.《马可·波罗行记》

    D.《水经注》

  • 20、隋炀帝穷奢极欲,以致“天下死于役而家伤于财”;滥用民力,导致“耕稼失时,田畴多荒”。人民为了不被冻饿而死,被迫相聚起义。据此可知当时

    A.外戚夺权,隋朝瓦解 B.政策失当,社会动荡

    C.财政危机,王朝衰微 D.藩镇割据,战乱不休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读《唐朝时期边疆各组分布图》将相应代码填入答题卡图中。

     

    A.敦煌

    B.安西都护府

  • 22、两宋时期,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越南传入的________,推广到东南地区。_________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 23、请依据提示把相关的事例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宋代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南方的_____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②宋代南方的手工业兴旺:____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

    ③宋代南方的商业繁荣:集市发展,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

    ④两宋时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到长江流域,_____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⑤宋代重视海外贸易:设置____机构管理海外贸易,贸易范围广泛。

  • 24、唐太宗实行________的民族政策,从而促进了与周边各民族的友好往来。清朝为巩固统治,实行________的对外政策。

  • 25、宋朝的______政策,杜绝了武将跋息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巩固;清朝的______政策造成了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 26、下图是宋朝著名画家________的名作________反映的是宋朝________业的繁荣?

    A、商业B、农业C、手工业

  • 27、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___________;其他地区,除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等10个行省,确立了_________

  • 28、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往频繁。

    (1)唐都   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2)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   ”。

    (3)据玄奘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书的《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 29、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的水平,闻名中外的_______.造型精美,色彩亮丽;北宋兴起的江西_________,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

  • 30、昆曲和京剧

    (1)昆曲: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代表作有汤显祖的《____》、洪昇的《____》、孔尚任的《____》等。清朝前发展到顶峰,清朝中期以后,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2)京剧:1790年,由徽商出面组织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____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____诞生。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根据所学,连一连

    北宋李时珍 活字印刷术

    元朝毕昇   《授时历》

    明朝郭守敬   《本草纲目》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建筑是时代的体现。依据提示列举相应的内容。

    (1)中日唐朝友好关系的见证,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的建筑是________

    (2)《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元朝繁华景象的城市是________

    (3)明朝北京城的核心是宫城即____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丝棉布帛之饶,衣覆天下。“(宋朝时)朝延......仰东南财富......语日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说明当时南宋时期的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为获“市舶之利”,宋朝政府是怎样“措置”的?

    (3)宋代“市舶”范围广,你能说出最远到达了哪些国家和地区吗?假如你是当时的商人,在往返的途中,你会装载哪些货物?(写两种物品即可)

    (4)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两则材料有何内在联系?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