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拂晓(fú) 撰写(zuàn) 纤细(xiān) 接踵而至(zhǒng)
B.绰号(chuò) 氛围(fēn) 蛤蜊(gé) 呼天抢地(qiāng)
C.说服(shuō) 两栖(qī) 倾轧(zhá) 不修边幅(fú)
D.角逐(jué) 斡旋(wò) 横蛮(héng) 噤若寒蝉(jìn)
2、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按内容分为“风、雅、颂”,按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
B.庄子,名周,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想象雄奇瑰丽,善用寓言故事说理。
C.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领袖;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与韩愈并称“韩柳”,他们一起倡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
D.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大众就业的战略之举。
B. 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是现在。
C. 嘉陵江渠江流域旅游深度开发,不仅要有纵横南北的水系开发,但还应该融入山水相连,横贯东西的丘陵美景。
D. 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简单的事,小王对诗歌情有独钟,可见,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 古人为诗文集命名,或以作者的姓名、字、号等命名,或以谥号、书斋、官职、居官地或郡望、出生地等命名。如《韩昌黎文集》是以郡望命名的。
D. 贺敬之的《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特色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鹊桥仙·一竿风月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①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掉,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注)①钓台:位于浙江省的富春山麓,相传东汉严光,曾隐居于此耕读垂钓。
(1)这首词词牌名是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的民间传说有关。
(2)对渔父这个形象,你怎么看?
6、古诗文默写。
(1)参差荇菜,左右芼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2)微君之故,___________?(《式微》)
(3)___________,悠悠我思。(《子衿》)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想出来做官却没有途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扫离别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力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傅雷家书》《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都是书信体,《苏菲的世界》也是以苏菲收到一封神秘的来信开篇。应用“书信体”有何好处?结合具体内容和阅读感受,简要阐述。
8、古驿站走笔
①观音岩,位于川黔茶马古道,是重庆南川的一处古驿站。一块块青石板,像被人摆在狭长的里弄里,一凸一凹,斜插而过驿站,蜿蜒在荒草荆棘中,沿着一座大山隐入另一座大山。鲜有人知道这绵延几十公里的青石板路兴修于何时,这条通道上曾有过多少匆忙的脚步。
②这掩身于崇山峻岭之间,逐渐被冷落甚至遗忘的古道,每一寸泥土都渗透着汗渍。在若隐若现的时光背影里,金佛山儿女沿着这条石板路,或肩挑,或手提,或背扛,将大山里的笋子、桐油、茶叶、药材等物产,运送到大山外面去交易。清脆悠扬的马帮铃声、荡气回肠的吆喝吼声在山间飘荡,演绎着渝南黔北特有的地域风情。
③走在驿站的青石板上,风从山谷吹来,吹过一树树、一枝枝浓淡不一的红黄枫叶,几片落叶打着旋儿,飘撒在青青石板路上。街道两旁巴渝穿斗结构或土石结构的民居在身边矗立,虽不是雕梁画栋,但是朱漆木门、挑梁斜撑,与随处可见的石水缸、石脚盆、石碓窝,以及青瓦屋檐下错落有致的串串红灯笼交相辉映,霎时间古意盎然。
④行走驿站,在明媚的光影里。入街口的一幢老宅,用石砖奠基,工艺精细,推起来嘎嘎响的木制大门、红漆剥落的木雕窗户,裸露着木质纹理。一个旧书摊因陋就简,直接在屋檐下支起一块长形的木板,一头顺势搭在高高的木门槛上,一些旧报刊按类码放在上面。一个老者躺在门口的太师椅上看书,老旧的茶桌上,一杯茶水正冒着热气。
⑤在驿站,我闻到香浓扑鼻的油茶味道。千百年来,这里人对油茶情有独钟,几乎人人都会熬油茶。如今老街仅存的一家油茶店,店铺木门上贴着一张红纸,上面写着:张家油茶。门前檐下挑出一米左右的柜台,下半截是半米多高的长石板所砌,上面是被磨得乌亮的木质旧式柜台。铺内方桌长凳,透着古朴的色泽,楼梯也是斜角而上的木楼梯。楼板经过长年的烟熏火燎,已变得漆黑如墨,旧日商贾往来的繁华依稀可见。
⑥皮肤黝黑、精明能干的老板娘七岁起跟着母亲学做油茶,有一双巧手。她说,当年祖母每天要卖三十斤米的泡粑、整整一斤茶叶的油茶。油茶好喝,可真正要熬出一碗色香味俱佳的油茶,无论是在选料和加工工序上都是极为考究的。
⑦熬制时,将腊肉颗粒炒出油,加入茶叶炒至茶梗发白、茶香扑鼻,加入适量山泉水盖上锅盖,煮至水近干,再用木制水瓢将茶叶慢慢研熬成羮,再加水煮沸,一碗上品油茶方成。醇厚的清香,悠长的余味,张家油茶卷进了时光的味道,也牵动着游子的思乡情怀。空闲时到观音岩喝油茶,已是不少城里人的一大喜好。
⑧拐进一间文艺雅致、特色鲜明的手工画坊,一串造型独特的陶瓷风铃在风中轻轻晃动,墙上挂着的、角落里随意摆放的一顶草帽、一个葫芦、一篓草鞋,每个细节都是一幅画,都别有一番滋味。一身棉麻长裙的店主正指导几个美术学院的学生创作彩泥画。这是一个有故事的文艺女青年,大学毕业后,义无反顾回到了生养自己的观音岩,还带回了家乡远在千里之外的男友,共同绘制手工画,追逐自己的梦想。
⑨人生的每一步都是一个驿站,但无论走多远,只有凝结着思念与牵绊的地方,才是永远的家园……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02月10日)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自然段中,作者写风吹落叶,落叶飘飞到青石板路上渲染了古朴的氛围;写街道两旁的民居,展现了古驿站的古香古色。
B.文章注重细节描写,如在对油茶制作工艺进行介绍时,通过“炒”“煮”“研熬”等动词将油茶的熬制过程描写得细致入微。
C.文章以我为视角,以“走”为线索,用流畅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古驿站的自然环境、地域风情、人文特点,极尽驿站之美。
D.文末融议论和抒情于一体,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无论身在何处,都始终会将古驿站作为自己的精神家园”的情怀。
【2】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3】作者为什么认为“空闲时到观音岩喝油茶,已是不少城里人的一大喜好”?请简要分析。
【4】在作者眼中,古驿站极具美感。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古驿站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9、题目:我发现了____________的美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