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统计,因血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已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51%,远超过肿瘤、传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B.今年4月4日,中国海军第29批护航编队从浙江舟山某军港起航,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C.《三体》的英文译者刘宇昆被誉为将中国科幻推向世界的引路人,这推动了中国科幻小说在国际上的地位。
D.美国SpaceX公司用新研制的“重型猎鹰”火箭将新款特斯拉公司的一辆红色电动跑车成功地送入了太空。
2、对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对偶)
B.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比喻)
C.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反问)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借代)
3、下列句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一定要严肃处理商品乱涨价的现象。”这句话的动词处理”与宾语“现象”搭配不得当。
B.“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这句话句式杂糅,应删掉“靠的”。
C.《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到19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主要是长子傅聪)的家信100多封。
D.“各地各部门都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重视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这句话表述清晰,语序恰当。
4、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绚丽(xuān) 虔诚(qián) 挑拨离间(jiān) 选贤与能(yǔ)
B.冗杂(rǒng) 翩然(piān) 强词夺理( qiǎng) 纷至沓来(tà)
C.窈窕(qiǎo) 羁绊(jī) 销声匿迹(nì) 络绎不绝(yī)
D.磅礴(bó) 蒹葭(jiā) 悄怆幽邃(qiāo) 暴风骤雨(zòu)
5、诗歌鉴赏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注释:①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微:幽暗不明。②胡:为什么。 ③微:非,不是。故:为了某事。④中露:露中,露水之中。
【1】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2】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默写。
(1)白羊肚手巾红腰带,______________。(《回延安》)
(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蒹葭》)
(3)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卜算子》)
(4)______________,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
(5)______________,徒有羡鱼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知困,______________。(《虽有嘉肴》)
(7)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
(8)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9)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以博大的情怀,体察人间冷暖,道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理想。
7、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出自苏联小说《 》,这是书中主人公对生命的诠释。
(2)我们生活在当今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请简要回答其中主要的两点。
8、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分餐制向合餐制的演变
①“分餐制”是古代饮食文化发展中,不可多得的以“礼”而食的重要用餐礼节。据考古发现宋朝之前的古人其实一直采用“分餐制”,大家席地而坐,每个人一张桌子。而且根据地位和身份不同,每张桌子上的餐食也不一样。当然老百姓家里虽然也分餐,但却不会从食物上做出太多变化。
②唐朝时期由于国力比较强盛,附属国也非常多,这就为唐朝的多民族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在多民族交流之中饮食礼仪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生活条件有限,所以基本上都是采用“合餐制”,而这种用餐文化或者习俗也传入了唐朝。
③但这种“合餐制”的风俗也仅限于普通人家,对于条件比较好或者是王公贵族家庭,其实依然在实行“分餐制”。因为唐朝时的“分餐制”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从唐代后期开始,一家人围坐于“高椅大桌”就是一件比较普遍的事情了。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王公贵族,基本上都已经认可了“合餐制”,尤其是在老百姓家庭中“合餐制”现象更是比比皆是。
④其实如果追根溯源,“合餐制”真正发展起来是在宋朝时期。因为这个时期椅子或者胡床基本已经普及,并且已经成为了老百姓家里的必备用品。这就为“合餐制”提供了非常必要的条件,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子前吃饭,不但气氛更加温暖,而且可供选择的菜品也逐渐增多。尤其是宋朝的中后期的时候,“合餐制”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其实,“合餐制”在宋朝也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为,从宋朝王庭到下层老百姓,“合餐制”几乎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但是在“合餐制”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头脑中的“分餐制”饮食礼仪依然没有淡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合餐制代替分餐制也是民俗文化发展的一种进步。
⑤据《明史》载宣德五年冬,“久未雪,十二月大雪,帝示群臣《喜雪》诗,复赐赏雪宴。群臣进和章,帝择其寓警戒者录之,而为之序”。从这个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明朝宣德年间依然还是采用“分餐制”,并且认为“分餐制”可以让宴席更加有秩序,同时也可以体现出皇帝与臣子们的尊卑地位。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分餐制”所表现的尊卑关系越来越淡化。
⑥尤其是从统治者的角度来讲,皇权与官权的尊卑关系不仅可以用“分餐制”来划分,其实通过座次来体现尊卑显得更加正规。所以,明朝中后期开始“合餐制”逐渐取代“分餐制”。但是关于饮食方面的礼仪和文化并没有被废止,而且随着皇权不断加强更加重视饮食文化和礼仪。
——节选自《从古人“分餐制”谈起——分析中国古代饮食礼仪制度》
【1】从文中看,作者认为分餐制向合餐制的演变有哪些原因?
【2】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结合课文具体分析其作用。
【3】下面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使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按照唐代、宋代和明代分类说明演变过程。
B.“分餐制”是古代饮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以“礼”而食的重要用餐礼节。
C.文中多次使用“基本”“几乎”等词,避免绝对化用语,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D.第⑤段引用《明史》说明为了体现秩序和尊卑,明代早期还存在分餐制。
【4】本文介绍分餐制和合餐制更多的是从社会文化角度展开,因此更强调合餐制的优点。现在国家一直在提倡分餐制,请从科学角度说说分餐制有哪些优点?(不少于3点)
9、题目:惊喜
要求:①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写出真情实感,不得背范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低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