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撺掇 凫水 油馍 羁绊
B.磅礴 思慕 次第 彗星
C.格物至知 抉择 狡辩 敦实
D.眺望 苍劲 翌日 巉峻
2、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撺掇(cuàn) 沙砾(lè) 羁绊(jī) 挑拨离间(jiān)
B.防疫(yù) 舟楫(jì) 谚语(yán) 悄无声息(qiāo)
C.蛮横(hèng) 斡旋(wō) 山麓(lú) 辗转反侧(zhǎn)
D.瞭望(liáo) 褶皱(zhé) 闭塞(sè) 俶尔远逝(shù)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与积累,使中国剪纸形成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质朴的表现手法,因而独具魅力。
B.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C.作为一部以历史人物为题材、展现中华风韵的舞剧,《孔子》自公演以来成功吸引了海内外一大批年轻观众。
D.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4、把下列各句按一定顺序,排成一段连贯、通顺的文字( )
①理想是那么鲜明,看得见,而且同我们血肉相连。
②理想,是的,我又看见了理想。
③不管我是多么渺小,从它那里我可以吸取无穷无尽的力量。
④我指的不是化妆品,不是空谈,也不是挂在人们嘴上的口头禅。
⑤它是海洋,我好比一小滴水;它是大山,我不过是一粒泥土。
A. ②⑤①③④ B. ③②①④⑤ C. ②①④⑤③ D. ①④③②⑤
5、诗词阅读
西江月﹒黄陵庙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1】根据词的相关知识,“西江月”是________________,“黄陵庙”是________________,这首词的风格属于宋词中的_________派。
【2】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点明时令特征,描写船行洞庭湖上风浪涌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用拟人的手法,写航船遇风受阻被迫停泊的情景,反衬出作者此时的心境十分安闲自在。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是奇特的想象,把水声比作龙宫的音乐,设想明天准能在岳阳楼上欣赏洞庭湖的美景胜状。
【3】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例简要分析。
6、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亲山亲水有亲人。(贺敬之《回延安》)
(2)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式微》)
(3)凄神寒骨,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4)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参差荇菜,左右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色和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子衿》中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6分)
(1)下列是有关《傅雷家书》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傅雷在人格修养方面提醒傅聪要先批评自己,指点别人不要有“好为人师”之感。
B.傅雷认为一般艺术家偏于理智、冷静,就因为他们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上。
C.在与傅聪讨论诗词艺术时,傅雷认为白居易对音乐与情绪的关系领悟得很深。
D.傅雷希望傅聪能通过多写书信来训练文笔,尤其是训练其思想、理智、才智。
(2)根据名著内容,完成下面主题阅读笔记。(每空1分,共 4分)
苦难人生 | ||||
作家 | 作品 | 人物 | 遭遇 | 选择 |
路遥 |
《平凡的世界》 |
(1) | 因救人受伤、毁容。 | 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执意回到矿区。 |
罗曼·罗兰 | 《(2) 》 | 贝多芬 | 听力衰退,逐渐耳聋。 | 创作《英雄交响曲:巴拿马》。 |
|
|
|
| 手术之后,决定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保尔 |
(3) | 通过文学创作重新参加战斗,写下了《暴风雨所 |
|
|
|
| 诞生的》。 |
启示:三位主人公面对生命中的种种苦难,(4) 。 |
8、 灯如红豆
侯志明
①纪昀有言:“灯如红豆最相思。”
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向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成的。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
③是的,不止一次。因为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煤油灯。
④我们家姐妹五人,在那个困难年代出生的人,都品尝过生活的艰难。别的不说,就是一家人偶尔做件新衣和平时的缝缝补补,对母亲来讲就是一项繁重的劳作。春节前的母亲是最忙碌的。一进腊月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
⑤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赶制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
⑥年年如此。
⑦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它不但比我家原有的那盏灯好看,而且也明亮。更主要的是它有个调整亮度的开关。这是父亲做了生产队会计,村里给买的。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计工分,天天整理账,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
⑧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爹,咋了?”“没咋。”他没有看我。“没咋,那咋不睡?”我又问。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⑨1982年,我上了高中。虽然那时学校有了电灯,但晚上是要定时关灯的。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很多同学都备了一盏小油灯。我也不例外。上了三年高中,如果说有几件东西是不能离开的,那么,这盏小油灯就是其中之一。多少次,当冬天的寒冷冻得我手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当笔中的墨水冻得不能写字时,是这盏灯帮我融化。假如不曾有小油灯的陪伴照耀,我想在我们那个连老师都配不齐的学校,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考上大学的。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且经常被嘲讽的,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从那天起,我似乎懂得了更多的东西。
⑩四十年来,陪伴我长大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们却清清楚楚地记录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变迁,照耀我前行的路,给我以启迪。
⑪其实,“灯如红豆最相思”的上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书联系起来的纪昀,忽然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也许这是我思念灯的又一缘由或写完这篇短文后的意外收获吧。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9日,有删改)
【1】文章重点写三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结合全文,填写表格。
“小油灯” | 相关人物 | 给“我”的启迪 |
第一盏 | 母亲 | ① |
第二盏 | 父亲 | ② |
第三盏 | 女同学 | ③ |
【2】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品味第⑤段划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她)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
【4】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9、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1)前行是脚步的积累,成长是不断前行的过程。前行的路上,有风景、梦想,有期盼、关爱,有欢笑、痛苦;前行离不开目标、坚持……一路前行,你有过怎样的经历和体验?前行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以“前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 5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内心无法平静。想起今天发生的事情,我最大的感触是:……!
事情是这样的……
上文省略了什么感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请发挥想象,自拟题目,续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