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潜江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句式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项是( )

    A. 原句:这出戏有张有他,迭宕生姿,一些看似信手拈来的情节,也让人看得津津有味。

    改句:在这出有张有驰选宕生姿的戏中,些看似信手拈来的情节,也让人看得津津有味。

    B. 原句: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

    改句:多少年过去了,山顶岩石的表层被风儿化作了泥土,瘠簿而细密。

    C. 原句: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改句:一切职业都是神圣的,所以一切职业都是可敬的。

    D. 原句: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

    改句:孩子一定要向父母诉苦。

  • 2、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

    B. 《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大率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所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C.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其中“至”解释为“最好的”,“至道”指最好的道理。

    D. 本文主要阐述了教书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 3、下面句中的“其”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善者而从之 B.弗食,不知旨也

    C.其真无马邪 D.弗学,不知善也

  • 4、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为盗贼”相照应,诗人叹息的内容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站湿何由彻”一语双关,一是表现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二是表现盼望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能尽快从深重的灾难中解脱出来。

    C.第一段表现了诗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之情。

    D.诗人推己及人,宁可“吾庐独破”,而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这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寄托了企盼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你认为画线句子中,哪个词应该重读?为什么?

    应该重读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经丧乱少睡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课文原句填空。

    (1)戍鼓断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4)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5)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拷问的时候他什么也没供出来,一切都否认。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肯说,连他自己也不明白。他要做得勇敢,做得倔强,像他在书里看到的那些人一样。可是在把他押到牢房去的那天晚上,经过面粉厂的大房子时,他听到一个押送兵说:“司令官为什么要把他押到这里来?从后面给他一颗子弹----不就完了!”听了这话他真有点害怕起来。是啊,十六岁就死,真是太可怕了!生命属于自己只有一次啊!

    (1)此段文字出自名著《   》,文段中的“他”指的是:

    (2)从全书的故事来看,选段中的人物凝聚了那个时代怎样的精神品质?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国家速滑馆“冰丝带”

    ①在北五环附近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工地现场,随处可见紧张忙碌的工人和高速运转的施工设备,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按计划,地下结构工程即将完工。作为当初申奥时唯一一处计划在北京市区新建的竞赛场馆,国家速滑馆是按照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建筑来打造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计划于2019年底前基本完成,届时将与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一起,共同组成北京这座世界首个“双奥之城”的标志性建筑群。

    ②据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郑方介绍,主场馆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的国家速滑馆,设计理念来自于一个冰和速度结合的创意,沿着外墙曲面由低到高盘旋而成的冰丝带,就像速度滑冰运动员高速滑动时所留下的一圈圈风驰电掣的轨迹。冰上画痕成丝带,22条冰丝带又象征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丝带由3360块幕墙玻璃完美拼成,这些幕墙玻璃采用晶莹剔透的超白玻璃彩釉印刷,营造出轻盈飘逸的丝带效果,而丝带本身既是幕墙钢结构的重要部分,又能起到遮阳、节能的作用。

    国家速滑馆设计高度33米,主场馆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规模虽不是最高最太,但室内1.2万平方米的全冰面使用面积却是亚洲最大的,其赛时使用功能和日常接待普通市民冰上运动健身的能力都堪称国际一流。不同冰上运动要求的冰面温度不同,全冰面的设计也就意味着要能对每一块冰面实现单独控温,使整个场馆实现“同时运行、不同使用”。为了减少观众散热对冰面的影响,设计中特地对气流组织进行了精心排布,将观众席和冰面的温度、湿度分区,让观众在舒适温度中享受比赛的同时,比赛场地的冰面温度却能精确控制。

    ④此外,国家速滑馆还充分融入了绿色环保的建设理念,利用场馆制冷产生的余热用于运动员生活热水、融冰池融冰、冰面维护浇冰,可实现年节省电量180万度。同时,利用无处不在的空气能,还可为3000平方米场馆管理用房供暖,由此实现每年160吨二氧化碳的减排。

    1阅读全文,概括国家速滑馆有哪些主要特征?

    2根据第②段内容,说说国家速滑馆为什么叫做“冰丝带”?

    3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计划于2019年底前基本完成”中“基本”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5根据第④段国家速滑馆的绿色环保建设理念,你认为在日常生活哪些方面可以应用同样的理念?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根据要求写作。

    光,是大自然的璀璨赋予。在每个清晨,坐在窗边,读一本书,捧一杯咖啡,一束光透进,温暖的刚刚好。生活中不能没有光,光是一种希望,我们无法想象没有光的世界。光,劈开了黑暗,让世界变得温柔起来。当草木、溪水、村庄染上光的时候,一切都是灿烂的;当然,被光所照耀和包围的时候,一切也会变得不一样……

    请以“心中的一束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