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赵州桥的叙述,正确的是
A.唐朝的杰出建筑 B.由鲁班设计建造
C.比欧洲类似桥早了3000多年 D.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下列中美关系图示说明了
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总理握手)
A. 由敌对走向合作,不断深化发展
B. 我国外交政策转变为寻求与大国结盟
C.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化的经济活动
D. 中国特别注重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3、元朝中央政府首次正式建立对澎湖岛、琉球(台湾)管辖的行政机构是( )
A.安西都护府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枢密院
4、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下列哪些人曾经掌握过这把“钥匙”
①华佗 ②张仲景 ③祖冲之 ④李时珍 ⑤关汉卿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5、从文物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当我们研究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时,可以从下列文物中获得有效信息的是( )
A.
B.
C.
D.
6、下侧是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某项科技成就。他描述的是( )
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至用之,瞬息可就。 |
A.造纸术
B.“麻沸散”的制作
C.雕版印刷术
D.活字印刷术
7、下列对于《资治通鉴》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成书于北宋时期 B.叙述了从战国到北宋的历史
C.是编年体通史 D.它总结出许多历史经验教训
8、明朝灭亡的原因有( )
①政治腐败 ②土地兼并 ③农民起义 ④吴三桂降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乾隆年间的苏州,据史料记载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千金”,根据上述材料我们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清朝时苏州人口众多
B.清朝苏州商业繁荣
C.乾隆年间苏州地价上涨
D.乾隆年间苏州农业发达
10、造成下表耕地面积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年代 | 耕地面积(顷) |
1661年(顺治十八年) | 5 493 576 |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 6 078 430 |
1724年(雍正二年) | 6 837 914 |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 7 414 495 |
A. 清朝商业的兴盛 B. 清朝推行垦荒政策
C. 清朝手工业发展 D. 清朝土地兼并严重
11、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不能正确反映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1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准是
A.林彪集团被粉碎 B.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C.四五运动 D.红卫兵运动
13、有人说,新成立的雄安新区将成为中国的另一个腹里。在元朝,管辖腹里的机构是( )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通判
D.转运使
14、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 ②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③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④戚继光基本肃清东南沿海倭寇
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④③①②
15、岳飞抗金得到人民尊敬的根本原因是
A.岳家军纪律严明
B.岳飞与秦桧势不两立
C.抗金符合广大人民利益
D.岳飞的忠君爱国精神
16、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的措施是( )
A.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B.削弱和分割相权
C.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D.重视发展文教,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度
17、鲁迅曾对一部古代重要的书籍给予了高度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重要书籍的作者是
A. 司马迁
B. 张仲景
C. 华佗
D. 贾思勰
18、为感召百姓,明末起义军打出“迎闯王,不纳粮”的政治口号。“闯王”指
A.张献忠 B.李自成 C.吴三桂 D.努尔哈赤
19、下图中出现于唐朝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
B.
C.
D.
20、与下图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文天祥抗元 B. 雅克萨之战 C.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康熙三征准噶尔
21、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____”,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____
22、党项族:(1)区域: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_____的一支。(2)建国: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_____称大夏皇帝,定都____,史称____。(3)统治:仿效_____,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西夏文字。
知识点2 辽与北宋的和战
23、公元______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______为都城。
24、________年10月,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
25、请列举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内容。
(1)唐朝的鼎盛时期称为_____。
(2)杜甫被誉为_____。
(3)建立西夏的民族_____。
(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
(5)铁木真被尊称为_____。
26、_______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_________业兴起。
27、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_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8、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________发明的,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朝皇帝是____。
(2)命令清军在雅克萨之战中抗击沙俄的皇帝是____。
(3)明朝的建立者是____。
(4)907年,原农民起义军将领____建立后梁政权,标志着唐朝灭亡。
30、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________。
31、请对下列著作与相关作者进行搭配
李白 《长生殿》
苏轼 《水浒传》
关汉卿 《春夜洛城闻笛》
洪昇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施耐庵 《窦娥冤》
宋应星 《天工开物》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作品。
(1)司马光的代表作——
(2)王祯对木活字技术作系统总结的作品——
(3)成书于明代的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清明上河图》
材料二: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材料三:南宋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1)材料一是哪位画家的作品?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这种现象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经济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的谚语说明哪个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粮仓?当地种植的从越南引进的水稻品种是什么?
(4)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对我们今天发展经济有何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