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贵港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D.盗窃乱贼而不作。

  •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19岁的中国棋手柯洁,作为目前人类棋手最高水平的代表,将领衔中国顶尖高手正式挑衅人工智能。

    B.人之所以为高级动物,其根本属性在于有理性,能节制,正如贝多芬所说的“人们应当以理性来面对一切”。

    C.大千世界,包罗万象;社会生活,千姿百态。光是上下学路上的道听途说就能为我们提供不少写作素材。

    D.静谧的风拂遍江南,带着星星点点的花香,细闻之下似有禅意,让人宁静,让人释怀,让人就这样目空一切

  • 3、下列对语病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通过开展经典诵读等活动,让我们从中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删去“让”)

    B.磁浮快线连接长沙火车站和黄花机场两大交通枢纽,长大约18千米左右。(删去“左右”)

    C.四川广元沉船事故导致15人罹难,为了避免沉船事故再发生,有关部门强调了安全管理措施。(把“强调”改为“强化”)

    D.为了实施“天蓝、地绿、水净”三年行动,河源市积极推进水河综合治理工作。(把“推进”改为“推行”)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渔人甚

    B. 折蛇行,明灭可见

    C. 其人视端容寂,若茶声然

    D. 便扶向路,处处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关雎》,完成下列小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右芼”的“之”指的是“荇菜”。

    B.“寤寐求”的“之”指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在这里是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在这里是动词,且表使动。

    2下列对《关雎》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小伙子追求心爱姑娘的经过,赞美了纯真、深切的爱情。

    B.“窈窕淑女”指美好的女子,诗中指主人公心中的爱人。

    C.“寤寐思服”表现了男主人公因追求不得而寝居不安的状态,表现了男主人公对爱人的痴情。

    D.全诗运用起兴手法,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但反复咏唱稍显啰唆,语言不够凝练。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根据提示填写古诗文原句。

    ①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

    ④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

    ⑤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⑦《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从以下链接材料中任选一则,结合《傅雷家书》中相关内容,谈谈给你的启示(70~120字)

    (链接材料)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细读的妙处

    ①读书从来就有粗细快慢之分。

    ②读书细的功夫是阅读的基本功之一。读书要细,这个“细”,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什么叫细?头发丝这样叫细?还是跟风一样看不见叫细?多读几遍就叫细吗?这么说还是说不清读书要细的基本东西。不如举例说明。

    ③已故的老作家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说《鉴赏家》,或许能够给予我们一些启发。

    ④小说讲述了一个名叫叶三的乡间水果贩子,跟城里一个叫季陶民的画家交往的故事。这个画家家里一年四季的时令水果,都是叶三给送,所以他们彼此非常熟悉。有一次叶三给画家送水果,看见画家正画着一幅紫藤,紫藤上开满了一纸紫色的花。画家对叶三说:“我刚画完紫藤,你过来看看怎么样?”叶三看了这幅画,说:“画得好。”画家问:“怎么个好法?”

    ⑤这就要说明什么叫细了。我们特别爱说的词是:紫藤开得真是漂亮、开得真是好看、开得真是灿烂、开得真是栩栩如生、开得真是五彩缤纷,但是,这不叫好,更不叫细,这叫形容词或者叫陈词滥调。我们在最初阅读的时候,恰恰容易注意这些漂亮词语的堆砌,认为这些词儿用得越多,才能够形容得越生动。恰恰错了。我们还不如这叶三呢。叶三说:“您画的这幅紫藤里有风。”画家一愣,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叶三跟画家说:“您画的紫藤花是乱的。”

    ⑥这就叫细。紫藤一树花是乱的,风在穿花而过。读书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这样的细微之处,这是作者日常生活的积累。作者在平常的日子里注意观察、捕捉这样的细微之处,才有可能写得这样细。细,不是只靠灵感或者才华就可以写作出来的,而是日常生活在写作中自然的转换。对于我们读者来说,在文本阅读中读得仔细,会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同样,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也会帮助我们在阅读中读得仔细。

    ⑦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幅画,是传统的题材——《耗子上灯台》。画完了以后,赶上叶三又来送水果。画家说:“你看看我这幅画怎么样?”叶三看完以后,说:“您画的这只耗子是小耗子。”画家说:“奇怪了,你何以分得出来?说说原因。”叶三就说:“您看这耗子,它的尾巴绕在灯台上好几圈,说明它顽皮,老耗子哪儿有这个劲头,能够爬到灯台上就不错了,早没有劲头绕了。”

    ⑧什么叫细?这就叫细。你看见耗子,我也看见耗子,你看见灯台,我也看见灯台了。但是,你看见了耗子的尾巴在灯台上绕了好几圈,我没有看见,这就有了粗细之分。

    ⑨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整幅泼墨的墨荷(这是画家最拿手的)。他在墨荷旁又画了几个莲蓬。叶三又送水果过来,画家问他画得怎么样。画家也跟小孩一样,等着表扬呢,因为叶三是他的知音呀,但是这次叶三没有表扬,他对画家说:“您呀,这次画错了。”画家说:“我画了一辈子墨荷,都是这么画的,还没有人说我错。你说我错,我错在哪儿?”叶三说:“我们农村有一句谚语:红花莲子白花藕,您画的这个是白荷,白莲花,还结着莲子,这就不对了,应该是开红花才对呀。”画家心下佩服,他想,叶三一年四季在田间地头与农作物打交道,人家的农业生活知识远比自己来得真切!画家当即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了红莲花。

    ⑩细,还在于生活的积累。没有生活知识的积累,只凭漂亮的词语是写不好文章的。叶三告诉了画家,缺乏生活知识,即使画得再细致入微,也可能是错误的,是南辕北辙的。知识是文章写作时的底气和依托。“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细的背后是知识的积累。这种知识,靠书本的学习,也靠生活的实践。

    ⑪细读,锻炼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也锻炼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之中能够细腻而温柔。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叶三与画家交往的三个片段。(每点不超过15个字)

    2在作者看来,“细读的妙处”是什么?

    3本文第②段连用四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4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语,分别表现了画家怎样的心理?

    ①画家一愣,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

    ②画家说:“奇怪了,你何以分得出来?说说原因。”

    ③画家当即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了红莲花。

    5细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第⑥段和第⑩段的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

    骆宾王作《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材料二)

    小明作文片段:又到了中秋节,一轮皓月又大又圆,照得大地如同白昼一样,满天的繁星也调皮地眨着眼睛。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父亲和儿子走在雪地里,看到远处有一棵大树,就对儿子说:“我们来比赛,看谁在雪地上跑出的线最直。”儿子听了就很小心的走,不断注意自己的双脚,把一只脚慢慢放到另一只脚前面。好不容易走到大树旁,看到父亲已经先到,他并不觉得意外,但父亲走的路比较直,却令他吃惊。原来父亲明白要走成一条直线,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光看着脚,而是注视着前方的目标。只要眼睛始终不离开大树,就能走成一条直线。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作文,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