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斡旋(wò) 虬枝(qioú) 沙砾(lì) 锐不可当(dāng)
B.恬静(tián) 绚丽(xuàn) 宂杂(rǒng) 栩栩如生(xǔ)
C.漂移(piǎo) 漂洗(piāo) 倔强(jiàng) 强词夺理(qiáng)
D.要塞(sài) 闭塞(sāi) 咀嚼(jiào) 味同嚼蜡(jué)
2、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千岛湖畔的油茶树,生就了一副怪脾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寂的秋天在油茶花的映衬下,多了好些妩媚。同在秋天开放的菊花,古往今来,受到多少人的歌吟和追捧!而油茶花却安贫乐道,不慕虚华,更有君子气。
①这花,如秋叶般静美,不慌不忙,从从容容绽放
②放眼望去,像一层薄薄的初雪覆压,又如一场浓霜骤然降临
③她不羡慕春的热闹、夏的灿烂,却选择在落木萧萧的秋天开出甜蜜淡雅的花
④白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你挨我,我挨你,层层缀满枝头
A. ③①④② B. ④①②③ C. ③④②① D. ④②③①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媒体提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用于治疗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特定的治疗方法正在研究中,将通过临床试验进行测试。
B.防疫期间,为了避免药店哄抬物价的现象不再发生,我县市场监管局加大了对药店的监管力度。
C.这是一车珍贵的兰考人民新鲜的送往武汉的装满幸福的礼物。
D.全场的目光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前的旗杆上。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震憾 霎时 风云变幻 招摇撞骗
B.枯燥 彷徨 名富其实 轻歌曼舞
C.帷幕 驰骋 销声匿迹 自圆其说
D.狡辩 堕落 川流不息 振耳欲聋
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2】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例分析。
6、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交代桃花源人的来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噜哩噜哩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尽管我没有宗教信仰,至此不由得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_________。
(1)第一段提到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说它“又快乐又惆怅”?
(2)从本文语言特色考虑,填入第二段横线上的应是下面哪一句?简要说明理由。
A.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 B.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8、阅读《社戏》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双喜说,“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我相信这话对,因为其时台下已经不很有人,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疏疏朗朗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的闲汉。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固然在,然而他们也不在乎看戏,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所以简直可以算白地。
②然而我的意思却也并不在乎看翻筋斗。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他去了一刻,回来说,“没有。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
③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呵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④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这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哈欠来。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⑤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⑥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1】选文写“看社戏”和返航夜景。看到了哪些“戏”?请加以概括。
【2】下面对选文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两句话中“踊跃”词性完全相同。
B.“打仗”“翻筋斗”“赤膊”““蛇精”“跳老虎”等,富有冒险意味和猎奇色彩,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也正是“社戏”之“好”的内涵所在。
C.中国戏曲的各种角色依照不同类型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与性格特征,从脸谱、服装、唱腔等诸多方面进行划分,分为:生、旦、净、丑。选文中的“老旦”就是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
D.“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固然在,然而他们也不在乎看戏,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土财主”家眷的轻蔑,符合儿童的心理。
【3】根据课文内容,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A.拔 回转 点退 驾起 B.驾起 点退 回转 拔
C.回转 点退 驾起 拔 D.拔 点退 回转 驾起
【4】理解下面句子内涵,任选一句,按要求品析。
⑴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结合全文,说说“又”字的表达作用。)
⑵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之美。)
9、悠悠岁月中,忽遇那一树花开,惊艳了遇见,亦温暖了时光。人生有无数次遇见,每一次遇见,都是一段故事,都是一次生命的感悟。
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记叙文 ②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③ 字数600字以上。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