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褶皱(zhě) 雾霭(ǎi) 缄默(jiān) 戛然而止 (gá)
B. 迁徙(xǐ) 蛮横(hèng) 俨然(yǎn) 随声附和(hè)
C. 争讼(sòng) 幽悄(qiāo) 眼眶(kuāng) 暴风骤雨(zhòu)
D. 欺侮(wǔ) 连翘(qiào) 蠕动(rǔ) 脍炙人口(kuài)
2、给下面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紫鹊界梯田依山顺势,层层叠叠,连绵直上,直通云海。无论站在哪个观景台,或俯或仰,每个角度都能见到不一样的梯田。 。春季,微风过处,梯田波光粼粼,像极了木刻年画;夏季,禾苗生长,梯田青翠欲滴,自是清新水彩画。
A.然而,紫鹊界梯田的模样,却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
B.不过,紫鹊界梯田是什么样子,更取决于你在什么季节看到它。
C.是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这样,无论什么季节看紫鹊界梯田,它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
B.傅雷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因此在《傅雷家书》中,他首先强调的就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
C.《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D.《核舟记》选自由明代张潮编写的《虞初新志》,这篇文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再现了雕刻者高超的技艺。
4、语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要有所担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闪烁着崇高的理性主义光芒;《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
B.儒家尚正气:例如《礼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至理格言,素朴自然。道家尚清气:例如《逍遥游》,崇尚鲲鹏万里,扶摇而上;雄奇瑰丽,汪洋恣肆。
C.“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桃花源记》记事,《小石潭记》记游,《核舟记》状物;均为“记”体,内容不同,风格各异。
D.中国优秀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社戏》之“戏”,粗犷豪放,极具高原风骨;《安塞腰鼓》之“鼓”,赋予童年色彩,洋溢着江南情调。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作者由__________________这件事,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居无定所的穷苦百姓,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2)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4)王绩在《野望》中,用典故表达避世退隐之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刘桢在《赠从弟(其二)》一诗中,以一问一答作结,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雷钢同学在做阅读摘抄时发现,《钢铁是怎样练成的》 和《傅雷家书》中有不谋而合的观点,请帮他完成读书笔记。
名著经典 | 寻章摘句 | 精评秒赏 |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 | 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傅雷家书》 | 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 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漸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解放初年,村东,我家田地正中有一眼井,井台四周长着七株半搂粗的杏树。
②杏花破蕾,窝了一冬的麦子才起身;起身的麦苗拔节很快。待麦梢孕穗时,杏树便裹着密匝匝的绿叶,风儿俏皮地拨开叶子,会露出毛茸茸的、一咬能酸掉牙的青杏。麦黄时节,杏儿也黄了;黄杏还掩映在绿叶里,麦浪却千顷万顷,将金色的波浪绵延不断地推向远方的地平线上。村庄里上下翻飞的黄鹂焦急地鸣唱着“算黄算割”,父兄们便提捏着镰把,投入了一年一度最紧张的“龙口夺食”的夏收季节。因为太忙,父母对我们这班七八岁的孩童的吃、穿、玩、睡,是顾不得关照了。村巷里,我们捏着弹弓子乱窜,鸡狗都不喜欢;到田地里捡拾遗落的麦穗儿去吧,身边没个伴,捡不了几穗,便在烈日下伸懒腰,打哈欠,瞌睡就漫上来了。我排遣寂寞的地方,就是那井台上凉幽幽的杏荫之下。
③水一样的杏荫下,绽开一领破草席,脱下已露大脚趾的布鞋一扣当枕头,仰面朝天就躺下了。南风习习,绿叶筛动散碎的光影,入梦是极容易的,想不到的是那些顾不上收摘的黄杏,动不动就“啪”地摔一个下来,大概要证明自己熟透了吧,一摔地就从棱界上裂开个娃嘴似的缝儿,半露出衔着的紫褐色的杏核(这类离核儿的白瓤儿是又脆又甜的)。我肚皮朝天,睡姿不变,只需缓缓地伸开手去,就能从草席边捏一个搁进嘴里,美滋滋的味儿哟,简直没法形容。当然也偶有扫兴之时,倘是鼾声正匀,有某一个软杏“啪”地砸在脸颊上,那又当别论。总之,一觉醒来,周围三三两两,会跌落许多黄杏儿,小小的、黝黑的蚂蚁知道我也吃不进去了,于是就排成长队,以杏上的裂缝儿为大门,到那金黄色的宝库里尽兴地咂取享受……
④“腊炙羊肉嘞!羊肉腊炙的!”地头南边尘土飞扬的土路上,走着一个右臂携着平底筐的汉子,走几步就喊几声,唱歌一样好听。
⑤乡下,长年间难得见荤。我咽了口唾沫,倏地站起身来;可爸爸正在北垄上光着膀子割麦,寻上去也没有钱。我麻利地脱下小褂儿,铺在地上,失急慌忙地捡了十多个染有红点儿的黄杏,斜插过麦茬地,朝土路上截了过去……
⑥腊炙肉,摆在筐里的平底木盘上,白纱布苫遮住多半边,露出的几块红光闪闪。卖肉的人瘦高个,五十大几年纪,唇上两撇八字形的细细的黄胡子,短衫儿敞开着前襟,胸部肋骨一条一条的,深凹的两眼格外有神。见我摊开杏儿,便问道:“换肉吃么?”我点点头。他迟疑了一下,在路畔青草上放下提篮,抽出尺把长明锃锃的刀子,割豆腐那样切下了鸡蛋大小的一块肉,我并拢双手,肉轻轻地搁在了我的掌上。他揩揩手收拾杏儿时,才发现杏子全裂开了半边,缝里又爬满了黑蚂蚁,照着缝儿使劲吹了几下,蚂蚁也吹不掉。他咽了一口唾沫,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小兄弟,我不要你这杏儿了。”他拍拍双手,提起我的小衫儿抖了抖尘土,替我搭在肩膀上,我盯着捧在手上的腊肉:“哪?哪咋办呢?”我回望了井台一眼,“我会上树,上去给你摇好的吧!”他携起路畔的筐篮,摇了摇头:“算啦。咱俩交个朋友吧,这块肉送给你啦。”说罢,便起身赶路了。道上尘埃厚厚,一脚踩下去,扑起一团烟尘,他的鞋和下半截裤筒染成了浑黄色……
⑦我已经要走近井台了,卖肉的忽然又回头喊道:“喂!小家伙!”我的心猛儿一跳:莫非后悔了,想要回他的肉!
⑧“静静地在杏荫下玩儿,别到井沿边去。大人离井台子远,你可别掉进井里噢!”天热,他那声音已有些沙哑。
⑨“好――的!”我踮起脚尖大声回应他。
⑩四野茫茫,烈日炎炎,他那细瘦的身影渐渐地远了,远了……
⑪“腊炙羊肉嘞!羊肉腊炙的!”又是杏黄麦收时节,伫立在那片杏荫之下,地平线上的热风,似又将那有些沙哑的吆喝声隐隐约约地传了过来。
【1】文中有多处细节写出了“我”对腊炙羊肉的渴望,请分点罗列其中的四处。
【2】文章第⑨、⑩、⑪三段文字蕴含了“我”丰富的情感,请选择其中一段作简要分析。
【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村巷里,我们捏着弹弓子乱窜,鸡狗都不喜欢;到田地里捡拾遗落的麦穗儿去吧,身边没个伴,捡不了几穗,便在烈日下伸懒腰,打哈欠,瞌睡就漫上来了。(从该句看,“我”寂寞的两个原因是什么?揣摩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小小的、黝黑的蚂蚁知道我也吃不进去了,于是就排成长队,以杏上的裂缝儿为大门,到那金黄色的宝库里尽兴地咂取享受……(该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选文以“杏阴井台”为题,有何妙处?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下课铃响了,数学廖老师正讲到关键处,于是拖堂5分钟把这个问题讲完才下课。 同学A说:“哎,真讨厌,老师拖堂就耽误了我们下课玩耍的时间。” 同学B说:“我们换位思考吧,站在老师的角度,他是为我们的学习着想呀。”同学C说:“我们还是理解老师,廖老师并不是经常拖堂,今天实在是讲到关键处,如果这堂课不讲完,下节课讲,不仅要重新画图,还要从头讲起。老师拖堂其实是用自己的时间义务帮我们上课呢。”
对这个问题,你有怎样的体会或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2)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4)不少于7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