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决择 浩劫 子衿 漫不经心 亭台楼阁
B.湎怀 膏药 挚爱 震耳欲聋 安营扎寨
C.寒噤 扶植 儒动 抬级而上 招摇撞骗
D.彷徨 狡辩 枷锁 接踵而至 分崩离析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一个行人突然横穿马路,一辆快速行驶的小汽车戛然而止。
B. 从此,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物理学家,在公开场合便销声匿迹了。
C. 柳宗元携弟一行游览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小石潭,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D. 一场车祸突如其来,张丽莉奋不顾身,勇救学生,赢得了“最美女教师”称号。
3、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陈老师,明天下午4点,我们班在学校读书中心开读书主题班会,你不得迟到哟!”
B.妈妈提醒你别玩太久的游戏,你说: “你怎么那么啰嗦啊!一边去,别来烦我。”
C.医院大门口拉着横幅,上面写着:“祝贺你康复出院,欢迎下次再来!”
D.这是我刚完成的一篇作文,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构思立意都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请您不吝赐教。
4、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文: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做大将军。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译文:因为安陵君,使者唐雎出使到秦国。
C.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通过这些)惊动他的内心,坚强他的性格,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盛的原因。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1】《蒹葭》这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开头的环境描写,既渲染气氛,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
B.“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C.“伊人”的内涵可以有更为丰富的理解:人生中许多使我们执著追寻的美好的东西。
D.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情,以及欲见而终不可得的绝望之情。
6、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关雎》)
(2)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4)《小石潭记》中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挑兮达兮,在城阙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衿》)
(6)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诗句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7、名著阅读。
有一天,A两腿发软,像喝醉酒似的,摇摇晃晃地走回车站。他已经发烧好几天了,今天热度比哪天都高。
吮吸工程队血液的肠伤寒也悄悄地向A进攻了。但是他那健壮的身体在抵抗着,接连五天,他都打起精神,奋力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和大家一起去上工。他身上穿着暖和的皮大衣,冻坏的双脚穿上了朱赫来送给他的毡靴,可是这些东西对他也无济于事了。
他每走一步,都像有什么东西猛刺他的胸部,浑身发冷,上下牙直打架,两眼昏黑,树木像走马灯一样围着他打转。
他好容易才走到车站。异常的喧哗声使他吃了一惊。仔细一看,站台旁边停着一列同车站一样长的平板车。上面载的是小火车头、铁轨和枕木,随车来的人正在卸车。他又向前走了几步,终于失去了平衡。他模模糊糊地感觉到头碰到地上,积雪冰着他那灼热的面颊,怪舒服的。
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_ 》,联系上下文说说A所在的工程队在筑路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方面的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老巷空屋》,完成各题。
老巷空
韩海林
①光阴真是弹指间,自己已是将近半百的人了。青丝添进了白发,不觉已不年轻。童年的小巷已成了老巷,那个曾三世同堂的老屋亦成了萧寂无人的一座空院落。老巷空屋中的人家搬走的搬走,离开的离开,像散了场的戏,在四月春里,余下一座空台,独自品味着戏散的荒凉。
②小的时候,西巷口的马三奶奶也就是四十几岁的模样。而现在,这条小巷里,和爷爷奶奶同辈的那些老人,几乎都没了。只剩下九十来岁的她还守着那份残旧、简单的家业。寸草枯泶,岁岁春秋,几十年,几代人,添了减、减了添续衍生息着。只,老屋不变。
③小巷的黄昏,曾经是最热闹的。在那个家家都三四个孩子的年代,小巷是孩子们的天下。那声声熟患的吆喝,和着黄昏里的那丝凉。暮色里,氤氲着童趣不肯散去。
④经过老屋,丝丝的风吹得墙头上几蓬衰草在摇动。爷爷奶奶都离开快三十年了,人去屋空,也很少有人来光顾。只留下一抹孤荒的色调晕染着残檐断瓦似乎,没落的不止是残颓欲倒的老屋和悲悲喜喜的郡些旧日月。我还怕这生养自己的地方,无人再想起了。
⑤轻推开老院斑驳的大门,岁月的封尘,丝丝拂散开去。往事一点一点,从没过记忆的荒草里挤出来。扶一把矮了的土墙,可情思却丛这里悄悄滋长越来越高,像儿时漫过水岸的蒲草,疯了似的招摇。有血一样热的东西,穿透掌心,震颤心房。
⑥在那个少吃少穿少用的年代,家里能吃饱,能穿暖就不错了。也就是那么苦的年月,总有几分永远也不能压到箱底的甜馨,会时不时地泛在胸口。似乎这世上,再没有什么能抵了那滋味。从小就和奶奶生活在一个院,哭哭笑笑,打打闹闹,都是在她温暖眼神的呵护下过来的。奶奶总会省出几分钱给我去买零食过年过节亲戚们送的点心糖果,她从不舍得吃,总会留给我。可以说,在老屋有奶奶宽仁的庇佑,我的童年是享了福的。
⑦少不识愁,那个时候更读不懂她们眼底的艰辛和无奈。却总感觉,那些个浆洗缝补的苦日子,总是被奶奶一头银白的发丝漂得如雪一样静谧。素麻纸的窗户,似乎也被映的很白。有梦初醒,炕上佝偻的背影总在灯影下晃着……个瘦小精干的老人,慈爱宽厚,从不言苦,从不与人争执。她儿女子孙一大片,勤持家,日子总是苦中有甜,融融洛沿。人,是一条巷里出了名的好人;家,也是邻居眼里羡慕的好人家。
⑧爷爷倒是个不爱操心、不爱说话又颇有些心思的人。生产队那会,他是个车把式,给队里饲喂牲口,开春犁地,秋后交粮,只管他的那些事。爷爷一到冬天就常咳嗽,那咳声似能惊醒五更天的星月,使它们在冬夜的清寒里眨巴着眼晴我便给他捣捣背,一通咳声过后,他就不再睡了。我和星月却都瞌睡了,只剩下搁在炕沿边上的烟锅,“叭嗒、叭嗒”星点的火,欲点破黎明。
⑨这一切,似乎就那么清晰可见,却又飘渺无痕。似乎就在眼前,却又总是触之不及。
⑩篱笆墙上的那些藤蔓,青了黄了,黄了又青。几十年的岁月,也不知它记了多少。我想遍寻,顺着它的青花,顺着它的茎蔓或黄叶,去寻回这个地方晨暮里的炊烟,昏灯下的欢声笑语……
⑪小径上的砾石,如同老屋的年龄,它们是否会记得这小院的寒来暑往,雨雪风花?那些椭圆小石还深嵌着,丝纹未动,隐约路着儿时脚板的痛。木格子窗已是染满了岁月之痕,昔日的温度似乎还糊裱在发黄的麻纸上,未冷。
⑫堂门上的木门栓,锁着一屋空荡的埃尘。人事尽散,不知道它苍老的心还能否载得动守候的寂寞?挂在墙角的刀镰,锈色掩盖了往日清明的眸光。可在堂前低徊的花影月色,还能等得回那栓门的声响吗?还照得见所有的过往吗?那被风雨洗残的檐角,还在拼命用肩膀抵挡时间的消磨。想守住老屋的每根骨头,每片血肉,甚至每寸呼吸。
⑬轻关上老院沧桑而坚固的大门,门上的铁铺首碰撞出驼铃般的声响,在这温暖的春日午后,声声叩击着我的思绪,久久不散。
⑭是梦,是记忆,还是藏在心里的一个念想?每当看到老屋,总有说不出的触在叩动心弦。我想记住它的年年岁岁,分分秒秒,和它给予我的万种思牵我想用四月春的平仄,婉约它眼角的沧桑,吟咏它眼梢间曾流转的那些温柔。
⑮转过巷口,惊起一群觅食的麻雀,我也如梦初醒般循迹望去,天依旧那么蓝,同小时候一样。
(文章有删改)
【1】第①段说老巷空屋“像散了场的戏”,阅读文章,请你说说老巷空屋曾经上演过哪些“戏”。
【2】文章第⑫段中,作者描写“空屋”时选取了许多“物”,请选择其中一个,站在作者的立场谈谈此物寄予了怎样的情思。
【3】阅读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从赏析语言的角度说一说作者是如何来表达情思的。
【4】阅读文章最后一段,你想到了什么问题?请写出问题,说一说产生此问题的原因或尝试解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或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巴勒斯坦诗人达维什说:“当你做早餐时想想别人/别忘了喂鸽子……”因为这世界有你,有我,也有他(它)。
上面的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想想别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诗歌除外)不限,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