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作者是丁肇中,江苏无锡人,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被誉为“当代毕异”。
B.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期间,多次被评为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单位。
C.“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地卖弄着它无所不能的创造力”,这句话中“卖弄”是贬词褒用,实际上是表达作者对大自然无穷的创造力的赞美,
D.《平凡的世界》作者是路遥,小说的主人公孙少平不安于现状,立志改变农村贫困的面貌。他自强不息,坚忍不拔,虽经历重重困难却不改初衷,最终成为了村里的“冒尖户”。
2、下列对于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增强”换成“增加”)
B.××中学的学生讨论并听取校长关于培养良好习惯的意见。(“讨论”和“听取”互换位置)
C.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去掉“能否”)
D.经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使我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去掉“经过”或“使”)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欺侮 枯燥 斯石英 行将就目 自圆其说
B.诀择 彷徨 综合征 震耳欲聋 销声匿迹
C.陨石 彗星 流水账 怒不可遏 核磁共振
D.家眷 物候 石炭记 五彩斑斓 分崩离析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回眸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我们每个中国人无不为其取得的成绩而由衷叹息。(将“叹息”改为“赞叹”。)
B. 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使我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删去“通过”或“使”。)
C. 能否制订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中考取得满意成绩的前提。(删去“能否”。或在“取得”前加“能否”。)
D. 我们认真讨论并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删去“认真”。)
5、古诗阅读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①,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选自《诗经·郑风》)
[注释]①挑(tāo)兮达(tà)兮:独自徘徊的样子。
【1】诗歌前两章采用_______的形式,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2】“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6、根据提示填写古诗文原句。
①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③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
④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
⑤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⑦《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钢铁是怎桥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优秀小说。小说的主人公 __________在__________ 的启发和教育下,保尔懂得了许多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道理。
8、(五)阅读徐学平的《母亲那碗腊八粥》,完成各题。
①儿时的记忆中,每当迈进了腊月的门槛,母亲便开始扳着手指数起日子来,念叨着:“快到腊八了,又该给你们熬腊八粥喝了……”
②我小的时候,乡村还是比较贫困的,粥可谓是庄户人家的主食了。那年头,稠粥是不敢奢望的,生活不宽裕的家庭,因为舍不得多放米,有时稀得能照出人影儿。只有富裕点的人家,那粥才浓些,是真正的大米粥,人们就夸张地说成“竖勺子不倒”了。这粥,最好喝的当然还得数腊八粥,但除了过腊八节,寻常的日子里更是难得吃上一顿的。
③据老辈人说,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度日,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牵牛走过一座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摔断了。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朱元璋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过上了好日子,为了铭记当年被财主关进房子忍饥挨饿的痛苦经历,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④传说故事在小孩子心中总是神奇的,因此,在清晰地记下了这个美好故事的同时,也记住了那年那月腊八粥的诱人甜香。
⑤每到腊月初八,母亲就会早早起床熬腊八粥。腊八粥的食材是很丰富的,除了可以选用豌豆、黄豆、红豆、绿豆、高粱等粮食作物之外,还可加入青菜、茨菇、荸荠、红枣、白果等蔬菜和干果。听母亲说,据“腊八”一词中的“八”字,一般在配料时都是以凑齐八样为宜,搭配可随各人喜好而定。
⑥熬腊八粥是很费时的,但母亲却总是很有耐心。她先将豆油在锅里烧热,再放进葱花和盐爆锅,然后逐步加入水和配料,待锅烧开后才会放点菜叶进去搅匀。其中,花生米是母亲用菜刀在面板上挨个切成碎块的,喝着母亲的腊八粥,每当嚼到里面的花生米时,感觉那味道真是格外的香。
⑦当浓浓的香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母亲便开始喊我们起床。腊月正是呵气成雾、滴水成冰的季节,每当从被窝里钻出来,浑身早已冻得发抖。母亲把那香味扑鼻、色泽鲜艳的腊八粥盛到碗里时,我们激动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会敞开腮帮子大嚼大吃,因为粥烫得厉害,“吸吸溜溜”的声音响成一片。每当嚼到里面细碎的花生米时,感觉那味道真是格外的香。一家人你一碗我一碗,一边品尝着香稠的美味,一边称赞着母亲的厨艺。母亲端着碗坐在一边也不管我们,只用那充满了爱的目光凝视着我们。待到额头上、鼻尖上沁出细密的汗珠时,那心窝里就别提有多温暖了!
⑧冬去春来,物换星移,近三十年的时光一晃而过。如今,腊八粥也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虽然现在城市粥店里腊八粥的用料已与以前大相径庭,什么桂圆、莲子、枸杞、蜜饯等既营养又保健,十分讲究,但我吃来却总感到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
【1】第③段插叙有关腊八粥的传说故事有哪些作用?
【2】赏析下边的语句。
⑴每当迈进了腊月的门槛,母亲便开始扳着手指数起日子来,念叨着:“快到腊八了,又该给你们熬腊八粥喝了……”(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⑵她先将豆油在锅里烧热,再放进葱花和盐爆锅,然后逐步加入水和配料,待锅烧开后才会放点菜叶进去搅匀。(请结合加点词赏析)
【3】本文末节说,现在城市粥店里的腊八粥用料又多又好,可“总感到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社戏》一文的末节也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产生这种感觉分别有哪些原因呢?请简要分析。
本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结合选文回答问题。
(链接)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
选文划线句子和链接材料都写到了吃腊八粥的情景,两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①都写出了___________;②都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吃腊八粥时的心理略有不同。
①选文表现了吃粥时的“激动”和兴奋之情以及_____________;②链接材料则表现了吃腊八粥时的_________心理。
9、作文。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创伤,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的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中的这句话,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 600 字;③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