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的“之”字在用法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渔人甚异之。 B.具答之。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2、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俩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幸亏小李从中斡旋,才得以缓和。
B.足球场上他们配合得天衣无缝,让对手就无从进攻。
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D.许多孩子刚摆脱尿布就开始摆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其热衷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捶击(chuí) 闸口(zhá) 蛮横(hèng) 挑拨离间(jiàn)
B.抉择(jué) 丰硕(shuò) 掺入(chān) 出类拔萃(cuì)
C.屠杀(tú) 阻碍(ài) 署名(shǔ) 强词夺理(qiǎng)
D.毁灭(huǐ) 堕落(duò) 蘸到(jiàn) 讲信修睦(mù)
4、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怒而飞(发怒) B.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
C. 志怪者也(奇异) D. 野马也(快速奔跑的马)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诗中的“蒹葭”这一意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重叠反复之中也有变化,请举一例说明这首诗中的变化之处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2)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4)王绩在《野望》中,用典故表达避世退隐之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刘桢在《赠从弟(其二)》一诗中,以一问一答作结,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阅读,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修筑铁路的相关章节后,你有何感悟?请结合具体内容谈一谈。
【2】一位同学因为骨折住进了医院,你去探望他,并准备送给他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请你在书的扉页写上赠言。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摸叶子
①船的螺旋桨,被渔民称为叶子。摸叶子,是指清理缠在叶片上的杂物。船行驶时,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常常被破渔网、海藻等杂物缠住,导致发动机熄火。于是就需要一水性好、身体壮、扛得住风浪侵袭、挡得住寒风肆虐的人,口衔尖刀,跳入海中,潜到水下,摸到叶子,割开缠绕的杂草断绳。在洋上摸叶子很凶险,因为有洋流暗潮,加上风大浪急,摸叶子的人很容易被潮流卷走,也容易被潮水挟持着,缠在叶子的破渔网、海藻里,一旦挣脱不开,就再也浮不上来了。
②我第一次见到哥摸叶子,是在一个天寒地冻的冬日傍晚,厚密的雪粒在海岛凛冽的风中,变成锋利的飞刀,割得脸庞生疼。放学路上,我不小心滑倒了,手掌被一块碎玻璃划破了。回到家,哥用热水给我清洗伤口,还到门口扯了几片草药叶,嚼了嚼,敷在上面,又用手帕包好,然后舀热水给我泡脚。哥帮我按摩着长冻疮的脚,他粗糙的掌心抚过我的脚底,痒得我咯咯直笑。爹去世后,我很少笑了。
③这时忽然有人在门口喊哥,让哥去摸叶子。哥边帮我擦脚,边应了声“好”,转身拿起父亲的旧棉袄,跟着那人去了。娘收工回来,听说哥又去摸叶子了,叹了一声:“作孽哟,这大冷的下雪天!”娘顾不上吃饭,忙着煮好姜汤盛在搪瓷杯里。娘用毛巾把它层层包好,又摘下头上的围巾紧紧裹上,匆匆出门。“我也要去!”我拉住娘的衣襟。娘看着我,欲言又止,顿了顿,说:“走吧。”
④天暗下来,风更急了,呼呼的风声,带着响哨,雪更密了,没头没脑地打在脸上,疼极了。娘一手拢着我,一手搂着那个包得严实的口杯,顶着寒风往码头去。
⑤码头上的人,看到我们,不待娘问,便指了指离岸不远的一艘渔船。不远处,一只小舢板摇过来载着娘和我靠上渔船后尾,娘趴在小舢板上,大声喊道:“程啊,上来喝口姜汤吧!”喊了好一会儿,水面漾开一圈圈涟漪,哥的头冒出来,嘴里衔着一把白晃晃的尖刀,脸冻成青紫色,嘴唇灰白。哥游过来,靠在船边,把刀子递给娘,就着娘的手,喝了一口姜汤,冲我笑了一笑。娘柔声说:“再喝点,娒伢(闽南语,小宝贝的意思)。”娘的眼里闪烁着泪花,声音也哽咽了。我看着整个身体还在海水里泡着的哥,心里像堵了块石头,慌慌的,想哭,却不敢哭。哥对娘说:“没事,就好了,不用等我,这么冷,带妹妹先回去吧。”说着,接过刀子,游回刚才冒头的地方,消失在海面上,海面只剩下一个个起伏不定的波浪,像狰狞的兽,一圈圈打着转,仿佛在吞噬猎物。娘搂着我,紧紧地,生怕我丢了似的,眼睛紧盯着哥消失的海面,嘴里不停地轻唤着“娒伢娒伢”。
⑥摇舢板的大爷坐在船尾吸着旱烟,嘴里嘟囔着:“造孽哟,造孽哟!”哥冒了几次头,又几次消失,终于,哥又从水下冒出来,双手僵硬地划着水,缓慢地向我们游来。娘放开我,扑到船边,尽可能地把手伸向哥,哥把手搭在娘的手上,娘拼尽全力把完全脱力的哥拉上舢板。渔船上的人把哥的衣裳扔过来,娘拣出爹的旧棉袄,披在哥的身上,又解开自己的棉衣,把浑身发抖的哥搂进怀里,示意我把姜汤端给哥喝。姜汤送到哥唇边,哥好像连喝姜汤的力气都没有了,姜汤含在口中,老半天吞不下去。好久好久,哥才喝完了姜汤,我端着瓷杯的手冻麻了,杯子咣当一声掉在船板上。我用双手包住哥的手,送到唇边,使劲地哈气,哥的手冰得像冰棍,让人本能地想弹开,却又本能地想紧紧地包住。
⑦摇舢板的大爷把我们送回岸边,对娘说:“艮嫂,别让孩子做这个了,太受罪了,小小年纪,落下病可不是玩的。”娘已说不出话来,点点头,又点点头,泪,流了下来。
⑧因为娘不同意哥去做这么危险的活,哥每次都偷偷地去,每次疲惫不堪地回家,娘就边哭骂哥不听话,边把他紧紧地抱在怀里,默默流泪,让我烧姜汤,拿火盆子,为哥搓手脚,直到哥面色回暖不再浑身打哆嗦。
⑨就靠着哥的“不听话”,家里的日子才过得下去,娘的病才有钱治,不再咳得惊天动地,我也才能坐在书桌前,没有跟那些贫困家庭的女孩一样,早早去打工,早早就嫁人。哥在本该任性撒娇的年纪,历经生死考验,修炼出超乎年纪的淡然坚毅。哥身上伤痕累累,他小小年纪,就患了极严重的风湿病,每到阴天,就痛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⑩因为哥,一听到“摸叶子”三个字,我就条件反射似的打哆嗦,手指上、膝盖里好像有无数针尖在扎,心中有一股子寒气嗞嗞而出。
(作者:施立松,有删改)
【1】文章第①段能否删除?为什么?
【2】文中两次写到“摇舢板的大爷”,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3】文章在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浓浓的亲情,请你以第⑥段为例,具体分析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4】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5】文章是如何讲述“哥哥摸叶子”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9、作文。
“本来我可以放弃,却咬牙坚持了下来;本来我可以沉默, 却勇敢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本来我可以争取,却因犹豫而错过;本来我可以面对,却因胆怯而逃避。”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经历,也许,这就是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与烦恼。
请以“本来我可以 ”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4)字数6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