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三沙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请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窗外的暴风雨突然渐渐地停下来。

    B. 通过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使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飞速发展中的中国。

    C. 目前,各地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并完善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机制。

    D. 膳食营养搭配是否合理,是身体健康的基本保证。

  •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理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最广泛公众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

    B. 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

    C. 2019年南阳第十六届玉雕文化节,来自国内外的百余位赏石名家齐聚南阳,以玉为媒,以玉会友,助推南阳市旅游事业。

    D. 4月28日,2019世界月季洲际大会暨第九届中国月季展在南阳世界月季大观园盛大开幕。看到南阳的壮美景色,让中外游客们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

  • 3、下列字形错误最少的一项是(     

    A.清冽   俨然   海堂   翩然   销声匿迹

    B.净穆   怅惘   褪色   铿然   草长萤飞

    C.争诵   甜静   磅礴   严竣   戛然而止

    D.副射   震撼   怠曼   皎洁   大切大悟

  • 4、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B.《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都属于事理说明文,作者是美国人。美国的利奥波德在《大雁归来》中,大雁富有灵性,熟悉人类的游戏规则,还会低声细语和高声辩论,文章字里行间充盈着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C.古时“黄发”指小孩,“垂髫”指老人,总角,古代儿童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的小髻,称总角。后来“总角”代指儿童。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   长相思·雨

    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选自《宋词鉴赏辞典》)

    1全词采用侧面描写,突出夜雨____的特点。

    2词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词人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述理由。

    A.恨 B.愁 C.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在下面的横线上端正地书写名句。

    (1)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2)________________,白露未晞。(《蒹葭》)

    (3)黄发垂髫,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4)布衾多年冷似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6)北冥有鱼,______________。鲲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

    (7)城阙辅三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你班同学为搞活动拟了一幅对联,但发现下联不符合对联的要求,请你修改一下。

    上联:红烛永照人间路

    下联:天下长开桃李春

    你将下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在班级的读书推介会上,请你结合名著相关内容,为《傅雷家书》写一段推荐词。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大自然的语言

    (作者:竺可桢)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⑦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⑧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⑨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⑩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物候现象比喻为“大自然的语言”,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物候学研究能够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还能够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C.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前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

    D.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全文可分为四部分:一、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二、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三、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四、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安排的。

    B.第⑦段“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花只比北京早10天。”,这句话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纬度是决定物候现象的重要因素。

    C.文章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按照从本质到现象的说明顺序介绍了有关物候学的知识。

    D.第⑧段“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点的“凡是”表示范围,说明无一例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3月24日是玲玲的生日,远在大连和北京的两个姐姐都在微信上发来电子贺卡表示祝贺,令玲玲惊讶的是照片上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开得正盛,可是在气候宜人的大连,这两种花却未开放,你能结合选文内容解答玲玲的疑惑吗?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的一生中,哪些东西可以丢?哪些东西不能丢?丢,有时会使人心疼令人惋惜;丢,有时又会让人畅快促人前行。丢,可能是失去,也可能是获得……

    请以《丢》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