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
B.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它需要有鲜明的观点、明确的态度、清晰的思路、充实的内容。
C.《马说》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主要是就某一事物进行说明与介绍。
D.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2、下列对作家作品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B. 《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经常使用比、兴的手法。比,指先说别的事物,引起的咏的对象;兴,即比喻。
C. 《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家”之一。
D. 《社戏》的作者鲁迅,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两个短篇小说集是《呐喊》《彷徨》。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古代男子18岁成年,此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所以又称弱冠。
B.《马说》的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又称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C.庄周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观点。
D.《登勃朗峰》的作者是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他的作品大都批判了一些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
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C.“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D.鲁迅,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社戏》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5、阅读《蒹葭》,完成各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清晨露滴尚未完全消散的情景。
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为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都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每节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叹咏,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求的精神和可望不可及的绝望情绪。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B.“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以象征“幸福”“理想”“事业”等一切真善美的东西。
C.本诗是一首热情的恋歌,感情坦率明朗,表现主人公的无限情意。
D.这首诗描写秋景的语言凝练精妙,由“苍苍”到“萋萋”再到“采采”,写出了蒹葭色彩由暗到明、由模糊到清晰的变化过程。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悠哉悠哉。______________。 (《诗经·关雎》)
②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⑤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⑥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爱莲说》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②《己亥杂诗》中龚自珍借花自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7、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傅雷家书》是教育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______)
(2)傅雷对傅聪的爱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______)
8、太姥姥的大烟袋
于典
①太姥姥是满族人,祖上都是做大官的,她的一生可谓平淡中夹杂着精彩。
②太姥姥嫁过来的时候,陪嫁的物品中除了金银手镯,还有她最钟爱的几十年都不离手的红铜锅乌木杆玛瑙嘴的大烟袋。
③太姥姥说,镯子换了小米给全家人填肚子了,唯独剩下了那杆大烟袋,伴随着她走完了人生。
④太姥姥过日子既勤俭又豁达,家里家外为人处世一派祥和,唯独对抽烟这件事儿半点也不让步。她九岁就偷偷学会了抽烟,出嫁的时候,跟她阿玛要了这杆大烟袋。这杆大烟袋可是大有来头,烟锅是风磨铜的,里外锃明刷亮,乌木烟杆一尺九寸长,18毫米粗,纹理细密闪金星,笔杆条直,材料是上百年的金丝楠,用手攥着,凉丝丝温润润的,经年累月地使用,烟杆早已有了包浆。最奇特的是水胆玛瑙烟嘴,在中间的小孔周围,含着一汪清澈的水,轻轻一动,就会发出清脆爽朗的声音,水胆玛瑙柔软且坚硬,用嘴叼着不伤牙,而且对旱烟叶的毒性有消除吸收的作用。
⑤太姥姥抽了一辈子旱烟,她不咳嗽也不喘,家人曾劝过让她戒,她不反驳,却说起抽烟的好处,她用自己的一套来回答:“一口烟,解心宽;两口烟,安睡眠;三口烟,人情暖。”家人听了,觉得她都是耄耋老人了,一辈子就好这口儿,也就不再纠结。
⑥其实对太姥姥的这些言论,我绝对不敢苟同,烟草里含有大量的尼古丁、烟焦油等有害物质,对肺伤害很大,跟她讲科学,太姥姥假装仔细聆听,听完了,也不辩解,挥挥手,紧接着划根火柴,点燃她的大烟袋,吧嗒吧嗒地抽,她这是在无声地反抗。既然劝不动,那就索性随她吧。
⑦有一年,村子里来了个收古货的人,他看到太姥姥的大烟袋,眼睛里顿时射出光芒,他问:“老人家,舍得出手不?”太姥姥眯着眼摇头:“留着,死了带走。”那人伸出一个巴掌,道:“我出这个数。”太姥姥笑说:“五千啊?你看看行,拿不走。”那人赶紧说:“给您在后面加个零。”太姥姥又笑说:“加八个零也不中。”那个人走了以后,太姥姥忽然明白,自己的大烟袋还值这么多钱呢,从此就开始精心看护,烧火、做饭、喂鸡、喂猪都不离手,晚上睡觉也放被窝里。
⑧那年年根儿,我在报社实习,姥姥突然来电话说太姥姥不太好,让我赶紧请假回去。
⑨当我看见太姥姥的时候,心里陡然一酸,半年多的时间,老人家已经瘦得脱相了,看见我,便伸出手拉住我,趴在我耳边,断断续续地求我为她办一件事儿。
⑩她说:“妮儿啊,村西老刘家的小孙子春宝得了重病,水灵灵的娃没钱治病,不救活,能扯碎爸妈的心呢。太姥姥没有钱帮,你把烟袋拿去卖了,卖多少都给春宝瞧病吧!”瞬间,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压低了声音问:“您不是说要把烟袋永远带在身边吗?”她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转过脸去,自言自语道:“陪了我一辈子的老物件儿,留下,兴许能救条命,要是带走了,一文也不值。”
⑪我哭着对她说:“您一定要等我回来,我这就走。”她点头。
⑫经过文物部门鉴定,太姥姥的这杆烟袋是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物件儿,估价在25万以上,极具收藏价值,当时现场有一位收藏家,知道太姥姥的愿望后,当场出价30万,我丝毫没有犹豫,成交。
⑬我回到老村,太姥姥仍然在坚守,她看到我的表情,就知道她的愿望实现了,随后,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抬起手,指了指春宝家的方向,脸上漾出一丝笑容,接着,手臂慢慢垂了下去,溘然长逝。
(选自《意林》2019第5期,有删改)
【1】文章主要写了太姥姥与大烟袋的三个故事。请根据文章内容,按要求填空。
情节 | 家人劝太姥姥戒烟 | (1) | (3) |
太姥姥的情感态度 | 无声反抗 | (2) | (4) |
【2】第⑦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紧接着划根火柴,点燃她的大烟袋,吧嗒吧嗒地抽……
(2)她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转过脸去,自言自语道……
【4】联系全文,谈谈题目“太姥姥的大烟袋”的含义和作用。
9、题一:
2020年元宵晚会诗朗诵《你的样子》,引发观众强烈共鸣。“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明天我也是你,你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加油,中国!”是啊,你的样子,也是我的样子!
请以“你的——样子,真美”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