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的桂林梅瓶,色泽光润,造型优美,构思精巧。
B.白话的散文并不排斥文言中的用语,但必须巧为运用,善于结合,天衣无缝。
C.几十年过去了,老师的话仿佛历历在目,时常在我耳边响起。
D.运动会入场式上,运动员们昂首挺胸耀武扬威地步入会场,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怠慢(dài) 冗杂(rǒng) 羁绊(pàn) 晦暗(huì)
B. 神龛(kān) 载途(zài) 连翘(qiào) 翩然(piān)
C. 遗骸(hái) 褶皱(zhě) 陨石(yǔn) 缄默(jiān)
D. 晌午(shǎng) 雾霭(ǎi) 蓦然(mù) 腐蚀(shí)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稍远处是一重重长着青冈树的山冈,近处则是一重重种满玉米的丘陵坡地,波浪一般腾向远方。
②我看清周围都是玉米地,密密的青纱郁郁葱葱,一望无际。
③天渐渐亮了,西天起了一层厚厚的云,可是东边的山坡,涌出明亮的朝霞,又是一个炎热的夏日。
④西望,最远处是一派连绵青山,那是县城附近的西山,看起来很近,实际上很远。
⑤丘陵之间,蜿蜒着一条修好了很多年但迟迟未能硬化的乡村土公路,在夏天长满杂草,展现勃勃的生机。
A.①④⑤③②
B.③②④①⑤
C.③①④⑤②
D.②③④①⑤
4、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阅读使人优秀。通过阅读,我们获取知识,激活理性,头脑变得聪明。通过阅读,我们体验情感,感悟生命,心灵变得丰富。 精神的快乐,满足人的高级属性,享受做人的快乐,是幸福的最主要内涵。阅读使人宁静。养成了阅读习惯的人,拥有内在的自足和充实,往往淡泊名利,不易受外界的诱惑,因为他拥有好得多的东西。
A. 怎样让阅读获得某些作用呢?
B. 阅读使人幸福。
C. 怎样才能通过阅读获得快乐?
D. 阅读的确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诗歌首段是如何描绘秋风的肆虐的?
【2】从这首诗歌中,你看到的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6、诗文名句积累。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____________,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4)《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的老人、儿童都自得其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5)《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关雎》中起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
选文出自《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苦心孤谐教子篇”,傅雷教育儿子胜不骄、败不馁,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荣辱感。做一个“________、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8、阅读《社戏》选段,完成小题。
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他日里亲自数过的。
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双喜说,“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我相信这话对,因为其时台下已经不很有人,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疏疏朗朗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的闲汉。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固然在,然而他们也不在乎看戏,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所以简直可以算白地。
然而我的意思却也并不在乎看翻筋斗。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他去了一刻,回来说:“没有。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
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呵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这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哈欠来。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1】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看戏时桂生殷勤地为“我”买豆浆舀水,表现了小伙伴的纯真、友好和对“我”的恭敬。
B.“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从视觉角度写出“我”离开赵庄时依依不舍。
C.“我”觉得社戏趣味十足,但小伙伴们觉得不好玩,熬不住了,所以没看完社戏就返航了。
D.选文将角色的表演与孩子的心理描写紧密结合在一起,把整个看社戏过程写得妙趣横生。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
【3】夏夏同学读了选段后,觉得那晚的社戏并不好看,上文中通过哪些侧面描写(小伙伴的反应)表现社戏不好看的?但文章结尾说“一直到现在……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请根据《社戏》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9、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乏各式各样的回报:既有子女对父母的,学生对老师的,受恩者对恩人的,也有游子对故乡的,赤子对祖国……,请以“回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