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每逢节假日,动物园的游客常常是络绎不绝。
B.时间的飞快流逝常常让人不知所措。
C.自从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之后,学生们那些不良习惯全都销声匿迹了。
D.庄子一直厉行简单朴素的生活,从不刻意追求物质享受,所以给人的印象难免有些邋遢与不修边幅。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蒹葭》采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一唱三叹,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B.《礼记》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汉代开始,把《诗经》《中庸》《礼记》《周易》《春秋》称为“五经”。
C.写读后感,要注意以下几点:适当引述;感受力求深入;联系阅读积累及生活经验。总之,要以“感”为主,“感”是作文的重点。
D.游记的三要素:一是所至,即作者的游踪;二是所见,即作者在游览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三是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引发的所思所想,它是游记的灵魂。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日光下澈(穿透),影布石上(《小石潭记》)
以其境过清(凄清)(《小石潭记》)
B.珠可历历(分明的样子)数也(《核舟记》)
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核舟记》)
C.参差荇菜,左右流(求取)之(《关雎》)
钟鼓乐(使之快乐)之(《关雎》)
D.未果,寻(最终)病终(《桃花源记》)
此人一一为具(详细)言所闻(《桃花源记》)
4、下列选项中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把“阶段性”调到“取得了”之后)
B.为了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韶关市教育局策划开展了“读传统经典,建文明城市”。(把“韶关市教育局”调整到“为了”之前)
C.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应把“即使”改为“虽然”,或把“但”改为“也”)
D.考试前是否充分备考,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在“取得”之前加上“能否”)
5、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杉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请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诗歌最后说“半匹红纱一丈绫”就换走了“一车炭,千余斤”,这说明了什么?
6、默写。
(1)白羊肚手巾红腰带,______________。(《回延安》)
(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蒹葭》)
(3)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卜算子》)
(4)______________,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
(5)______________,徒有羡鱼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知困,______________。(《虽有嘉肴》)
(7)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
(8)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9)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以博大的情怀,体察人间冷暖,道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理想。
7、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巴扎诺娃发现柯察金两鬓已有银色的发丝,便轻轻地说:“……您已经准备了五年,现在决定动笔了,这很好。但是您怎么写呢?”保尔笑着安慰她说:“明天他们会给我送一块刻好格子的板子来,是用硬纸板做的。没有这块板子我没法写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准备五年决定动笔的作品是什么?为什么没有板子他没法写字?
8、含泪的笑声
秦建荣
①那年夏天,我大学毕业,被广州的一家公司招聘。第一次去单位报到时,父亲去送我,他用浑身都响只有铃不响的自行车,骑了二十多里山路,把我的行李箱带到了火车站。
②看时间不早了,我对父亲说:“你回去吧,我要进站了。”
③父亲看着沉重的行李箱说:“不急,还是把你送上火车吧。”
④父亲就去买了站台票。
⑤排队的时候,父亲把昨天晚上叮咛的话又重复了一遍,我听得不耐烦,没心没肺地应着。
⑥这时响起了一声汽笛,火车来了。
⑦以往这里上车的人并不多,今天却不少,许多人都买了站票,好不容易才挤上火车。父亲提着沉重的行李箱跟着人流往前走,我对父亲说:“你快下车吧。”父亲说:“不急。”
⑧他一直把我送到座位,要举起沉重的行李箱往货架上塞。这时哨子响了,父亲赶紧往外跑,可刚跑到门口,车门哐的一声关了。他又向另一个车门跑去,边跑边喊:"我是送人的,让我下车。"可是列车已经启动,最后一个门也关了。
⑨这下糟糕了。
⑩父亲回到我身边的时候,不停地搓着手,嘴唇嗫嚅着。
⑪列车越走越快,窗外的大山一座座向后隐去。
⑫我埋怨父亲:"让你下车、让你下车,你就是不下,没一点时间观念,现在只有到商南才能下了。"父亲站在我身边,像一个做错了作业的学生。
⑬快到商南车站的时候,列车员查票,我准备掏钱给父亲补票,父亲不让我掏,说他自己有。我说你晚上要住店,明天还得坐汽车回去,钱够不够?父亲掏出一卷钱,我看见是十块的。他在我眼前绕了一圈说:“这些钱足够了。”边说边背过身取出一张十元钱补了票,列车员还给他找了两毛。
⑭这就是我父亲送我的情景,他把自己也送走了,一直送了二百里以外。
⑮后来我们一家人常说起这事,母亲笑他脑子笨,缺根弦儿。妹妹则笑得捂着肚子,差点背过气去。父亲被我们笑得不好意思,就给自己找理由说:"不是我手脚慢,是火车司机弄错了,本来应该停五分钟,他只停了三分钟。"
⑯我们为父亲找的这个理由感到更加好笑。
⑰不知不觉十几年过去了。有一年春节,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妹妹又讲到了这事,我儿子听了,睁大好奇的眼睛问:“那后来呢?”我说:“当然是坐车回来了,要不咋会坐在这里呢。”儿子又问:“那是坐火车还是坐汽车回来的?”我没好气地训斥:"真笨。只要有钱,火车和汽车由人选。”儿子不吱声了,母亲却来了一句:“你爸当时只有几毛钱,怎么坐车?”
⑱我马上反驳:“父亲当时带着钱啊。”
⑲母亲说:"他带啥了?那天他只带了十二块钱,原准备送你回来,给你妹妹买书包的,结果全花啦。”母亲顿了一下又说:“我当时问你爸,你咋不让娃补票呢?”他说:“娃在外花钱的事由多,我将就着就过去了。”
⑳这回该我惊讶了,我像孩子一样问父亲:“爸,那晚你没有住店?又是咋回来的?”
㉑父亲摇摇头,笑而不语。
㉒母亲接着说:“他呀,在商南汽车站门口坐了一夜,被人当吊花子往出赶。第二天在本站帮人下了一车货,才坐货车回来的,浑身脏得就像一头猪。”
㉓啊?原来这样!
㉔我们再也笑不起来了,我觉得自己的眼里湿漉漉的,平时总爱笑的妹妹眼里也噙着泪花。
㉕只有母亲一个人笑着,边笑边给父亲夹着菜说:“那时咱家穷,你爸为了供你们念书,舍不得吃,舍不得花,他从来没为自己花过一分钱。他那天呀,是饿着肚子回来的,一顿吃了三个黑馍,两碗稀饭。”
㉖我的眼泪终于忍不住了,哗哗地往下淌。妹妹趴在桌子上啜泣起来。
㉗从此,我们再也没有提起过这个笑话。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0年第1期,有改动)
【1】根据小说的情节,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 情节 |
那年夏天 |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后来 | 后来一家人常拿这件事取乐,父亲忙给自己找理由 |
有一年春节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3】品昧下列句子,揣摩人物心理。
(1)父亲回到我身边的时候,不停地搓着手,嘴唇嗫嚅着。
(2)我的眼泪终于忍不住了,哗哗地往下淌。
【4】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的用意。
9、文题一:
有一种爱叫关心,严冬中让我们感到温馨;有一种爱叫帮助,困境中让我们走出迷途;有一种爱叫宽容,不安中让我们感激万分……
请用“有一种爱叫 ”(请将题目补充完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4)字数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