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
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
B.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核舟记》)
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D.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桃花源记》)
全不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深夜,小强一人走在黑暗的巷子里,自言自语道:“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B. “因一点事耽搁,我来晚了。”张华一边擦汗一边对等候多时的朋友说:“还请见谅。”
C. 小马提醒小红:“过马路不要玩手机,太危险啦!”小红回应道:“多管闲事!”
D. 公交车上小雪冲着身边的小伙子吼道:“不要再挤了,我都要被挤成罐头里的沙丁鱼了。”
3、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如果这种情况发生的次数多了,就容易造成电梯停梯而等待维修的状态。
②所以,用异物阻挡电梯门时,电梯控制系统感知的是“问题信号”,如果阻挡的时间过长,电梯门多次开合,时间久了,电梯系统就会判断电梯为“有故障”,随即停止工作。
③不少人在等电梯的时候,可能会用自己的身体或其他物品来挡门,认为这与按键有同样的效果,其实不然。
④据报道,电梯上下运行都是由按键发送信号,电脑接受后给出指示,开门键发送的信号是“开门”或“不要关门”;而挡着门时,电梯发送的信号是“要关门,但由于有异物没关闭,只好又打开”。
A.④③②①
B.④③①②
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
4、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撺掇(cuān) 矗立(zhù) 眺望(tiào) 装模作样(mú)
B.淋漓(lín) 神龛(kān) 驰骋(chéng) 戛然而止(jiá)
C.褶皱(zhě) 腈纶(jīng) 蛮横(hèng) 强词夺理(qiǎng)
D.瞭望(liào) 虔诚(qián) 襁褓(bǎo) 挑拨离间(jiān)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归来倚仗自叹息”中的“倚仗”与“为盗贼”相照应,诗人叹息的内容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语双关,一是表现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二是表现盼望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能尽快从深重的灾难中解脱出来。
C.第一段表现了诗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的感情。
D.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2】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6、诗文名句积累。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____________,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4)《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的老人、儿童都自得其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5)《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关雎》中起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1954年10月2日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这段文字出自作品《______》,文段中“我”是______。这部作品是一本 ______的书,对于教育孩子,文中的“我”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______是第一位的。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绝唱
①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②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的确,我起初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这一切并非如此。
③诚然,荷花的红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婷婷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行,人们总是不绝于口,当然,我也曾经以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
④那是一个十多年前的十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现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它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早就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悬;那些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这自己的根。看到这种景象,看到圆明园断墙残柱的倒影上,好些由残荷组成的神奇幽秘的大大小小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圈形、菱形的交相印叠的美丽图案,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的世界。
⑤“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当时的感觉完全不是这样。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从它们以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现一种美,可以发现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可以发现那种不是迎合季节的庸美,可以发现那种不被别人所发现的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那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充满无比自信的高尚的凄美。
⑥它是满地枯梗残叶,但它却表达了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不再以绿叶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使人陶醉,它现在给人们的,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因为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池的莲子,又会生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只要不失去那点孤高和自信,即使不再有绿叶红花,即使只剩下一根枯梗,一片枯叶,也照样会具有永远属于自己的那种独特的美。
⑦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去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
(有删改)
【1】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
(1)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2)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
【2】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
【3】文段⑦中,“留得残荷听雨声”与“风雨声中听残荷”有何不同?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4】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题目“绝唱”的含义。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是奇怪的,有些对别人无所谓的事物,于己却珍贵无比且美好得不可思议。”
请把这句话作为开头,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①结合熟悉的生活,选择擅长的文体(诗歌除外),抒发真挚的情感;
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姓名;
④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