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 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语言优美。
C. 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小石潭“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 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朗诵《傅雷家书》的声音漫过抚河的风口浪尖,让人分外惬意。
B. “飞流直下”的庐山瀑布气势如虹,让古往今来的游客无不叹为观止。
C. 纵然浮云遮住望眼,只要身在高层,你自可在人世之间独步悠然,轻歌曼舞。
D. 春风又绿的江南,到处草长莺飞,桃红轻染,虫燕呢喃,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拾掇 编缉 震耳欲聋 不修边副
B.屹立 缥缈 怒不可遏 轻歌曼舞
C.演译 遗骸 安营扎寨 自园其说
D.禁锢 荣誊 漫不经心 功亏一匮
4、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亢奋 kāng 陨石yǔn 弥漫mí 戛然而止 gá
B. 颠簸bǒ 羁绊bàn 堕落zhuì 挑拨离间jiān
C. 霎时shà 瞭望 liào 驰骋chěng 强词夺理qiǎng
D. 棱角líng 妩媚wǔ 褶皱zhě 暴风骤雨zòu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诗中“太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___________,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6、在下面的横线上端正地书写名句。
(1)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2)________________,白露未晞。(《蒹葭》)
(3)黄发垂髫,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4)布衾多年冷似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6)北冥有鱼,______________。鲲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
(7)城阙辅三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你班同学为搞活动拟了一幅对联,但发现下联不符合对联的要求,请你修改一下。
上联:红烛永照人间路
下联:天下长开桃李春
你将下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列名著选段,根据要求填空。
从他住进医院的那天晚上到现在,已经一年过去了,这十八个月来他的遭遇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在医院,教授直截了当地告诉他,恢复视力已不可能。在希望渺茫的将来如果炎症能够消失,可以试试做瞳孔手术。
他躺在手术台上,死神的黑色翅膀曾经三次触及他,然而他的生命力十分顽强。他的爱人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个小时后,她看见丈夫的脸色像死人一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平常一样平静温存。
冬天过去了,窗外已春意盎然。他动完了最后一次手术,总算死里逃生,但已毫无血色,他觉得自己不能再待在医院里了。他在各种病人的痛苦和垂死者的呻吟、哀号之中生活了这么长的时间,这比忍受自身的痛苦更为艰难。医生建议他再做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自己做点别的事吧。”
上面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文中的“他”是___________(人名)。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余光中永在
王蒙
①“乡愁”诗人余光中先生走了,乡愁时代却没有就此结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不舍昼夜的逝者以外,重要的是跳动的中国心,还有美丽且鲜明的中国诗文,以及你我的记忆与吟诵活泼如初。
②1982年,纽约,圣约翰大学,中国当代文学讨论会。我听到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作家、评论家黄维梁先生发言,他高度评价余光中的诗文,而且认为余先生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散会后,黄教授将余先生的作品集和自己的评论集赠送给我。我一路上饶有兴趣地阅读着,感染着余先生的清晰、明白与真诚。当时,大陆更热衷的是朦胧诗,是诗语言的锤炼与变幻莫测,而这位台湾诗人的诗明白如话,深入浅出,不跩(zhuǎi),不做作。我甚至觉得他的诗还欠一点发酵与点燃。
③1993年,我参加《联合报》召开的两岸三地文学四十年讨论会,我与余诗人是仅有的作晚餐演讲的主讲人。我听到演讲的两个主题,一个是说小岛也能产生大作家,一个是他严厉抨击所谓“台语写作”的自我封闭的愚蠢与狭隘。他有他的天真和明朗之处,他有他的红线。
④大陆改革开放后,两岸关系有了长足进展。我们见面越来越频繁了。而且余先生在大陆文坛,有了越来越高的威望与越来越大的影响。记得轻易不夸奖谁的四川资深诗人、学者流沙河就对余光中作品评价甚高。邀请余光中访问做客的大陆文学团体与大学越来越多。有一个笑话,说是南京大学邀请了余光中与其他几位台湾诗人到访,打的横幅是“热烈欢迎余光中先生一行”,有一位也是台湾资深诗人的客人,长得高高大大,他一到场,立刻被青年学生围上,唤道:“您是余先生吗?”他回答:“我不是余光中,我是‘一行’。”
⑤2001年,我三次参加香港中文大学“新世纪征文”活动,我与白先勇是小说终审评委,而余光中是文学翻译的终审评委。我们变成了同事。
⑥2006年,评出第三次征文的优胜者以后,我还参加了香港中文大学授予余先生荣誉博士学位的活动。会后,我把他与白先勇及文学院副院长、翻译家金圣华教授请到了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做客,还举行了包括余先生作品在内的诗歌朗诵会。他的《乡愁》再一次赢得了热烈掌声与欢呼,而他的英语诗朗诵,尤其令人赞美。他是我听到过的国人中不列颠式英语发音的佼佼者,从他那里,我感觉到的是不列颠之梦。
⑦他的学养很好。21世纪初我访问爱尔兰的时候在都柏林欣赏了爱尔兰的话剧团演出的王尔德名剧《莎乐美》,回北京后我从国家图书馆借到了余光中翻译的《莎乐美》,书中附有他谈文学翻译的文字。我在香港、青岛的大学也亲耳听到他讲翻译的课。他有在美国求学与任教的经历。他关于中英文比较的文章极有见地,例如他不赞成由于英语的影响而在中文写作被动态语句中滥用那么多“被”字,饭吃了,水喝了,当然用不着说成饭被吃了与水被喝了。他说的这些文字上的毛病我也有。他的英语很高明,他的中文很地道,绝对不带翻译语调,好得很。即使从这里,也看出他的中国心与大陆情结。
⑧他定居在高雄。他在台湾反对过可能有某些左翼色彩的乡土文学,还说过什么“狼来了”。然而,他的后半生在他的诗中惦念缠绕的长江黄河华山、济南南宁……到处留下了他的音容笑貌和足迹。他说,他要住在台湾的西部,从窗子望出去,就是故乡大陆,而如果住在台东,看过去是美国,有什么意思?当然,他的梦与愁跟你我一样,在中华,不在美利坚,也不在不列颠。
⑨陈水扁主政期间,余先生公开反对文化教育“去中国化”,当陈不通至极地用“罄竹难书”赞扬台湾义工的业绩时,台湾教育部行政负责人居然为陈“擦皮鞋”,他愤然予以指责。“擦皮鞋”一词我是从他那里听来的,应该是拍马与掩饰的意思吧。
⑩文化是一种力量。文化是一种分野。文化是一种天命。余光中走了。我想着应该怎么样安慰与他同命运六十余载的夫人范我存……两岸各地友人与读者怀念着他,默诵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外头里头,情意超越生死。长江黄河,奔流澎湃汹涌。中华是屈原、李白、杜甫的中华,也是鲁迅、艾青的中华,还是余光中、郑愁予,以及欢迎他们接待他们一行的男女老少……的中华。余光中永在,中华诗歌永存,乡愁永远,仍然是那么明白,那么简单,那么深情,那么不可抗拒也不可分割。
【1】贯穿选文的线索是什么?
【2】结合全文,说说选文第①段有何作用。
【3】余光中先生的“大陆情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第⑩段中画线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5】余光中先生于2017年12月14日逝世。阅读选文,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和怀念之情补写下面的挽联。
上联:深情书诗歌,恋祖国志士之愿;
下联:含泪写____,盼统一____。
9、请以《我和______________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