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地方政府在面对公众关切的“乱收费”问题时,不能固执已见、强词夺理。
B.乍一听,他的解释似乎可以自圆其说,但仔细推敲,漏洞还是很多。
C.每年钱塘江涨潮时,许多世界级的冲浪高手,都会在风口浪尖上展现高超的冲浪技艺。
D.对于学校不准带手机回校的规定,李文同学一向阳奉阴违,也难怪被处分。
2、下列有关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例如“加冠”指二十岁,人们常说的“不惑之年”“花甲之年”,分别指四十岁、六十岁。
B. 古诗词中常常见到“节气”的身影,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C. 《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竺可桢,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本文选自《科学大众》,是一篇事物说明文。
D. 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很多地方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安徽的黄梅戏、浙江的越剧、岳阳的巴陵戏等。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龟裂(jūn) 欺侮(wǔ) 凫水(fú) 蒙络摇缀(zhuì)
B.偏僻(bì) 归省(shěng) 闭塞(sè) 大彻大悟(chè)
C.蓦然(mò) 两栖(xī) 撺掇(chuān) 天衣无缝(fèng)
D.屹立(yì) 亢奋(kāng) 褶皱(zhě) 草长莺飞(cháng)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语口语考试前,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加油!你一定行!”(把“亲切地”移到“走过来”后面)
B.每天背诵默写、做题纠错、复习测验,虽然枯燥,因为看到自己逐渐进步,老师欣慰地笑了。(把“因为”改为“但是”)
C.《乖,摸摸头》这本书是我新买的,我很喜欢很精彩。(把“很精彩”删掉)
D.下半夜,突然雷声隆隆,接着电光闪闪。(把“雷声隆隆”和“电光闪闪”互换)
5、诗歌赏析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刻画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2】填空:这首诗揭示了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
6、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半匹红纱一丈绫,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3)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
(4)王安石在《子美画像》诗中说:“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王安石的话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桃花源记》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彩艳丽,描绘出桃花源的绝美景色。
7、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现在,他受了重伤,永远没有归队的希望了,他应该怎样来处置他自己呢?他不是已经逼得巴扎诺娃吐露了真情吗?那么往后怎么办呢?这个没有解决的问题,像无底的深渊出现在他面前。
他既然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为什么还要活着呢?在现在和在凄凉的将来,他将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生活得有价值呢?用什么来充实这生活呢?光是吃喝和呼吸吗?只作一个无用的旁观者,看着同志们在战斗中向前猛进吗?成为队伍的累赘吗?他应不应该毁掉这个背叛了他的肉体呢?朝心口打一枪,一切难题都解决了!以往既然能够生活得不坏,现在就应当在适当的时间结束这个生命。谁能责备一个不愿意作绝望呻吟的战士呢?
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的光滑枪身,指头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抽出手枪来,大声对自己说:
“谁能想到你会有今天哪?”
枪口轻蔑地对着他的眼睛。他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着说:
“朋友,这是假英雄!任何一个笨蛋都会随时杀死自己!这是最怯懦也是最容易的出路。活着有了困难—就自杀。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你已经尽了一切力量来设法冲出这个铁环吗?难道你已经忘记了在诺沃格勒-沃伦斯基附近一天作过十七次的冲锋,而终于排除一切困难攻克了那个城市吗?把手枪藏起来,永远不要让别人知道你有过这种念头。即使生活到了实在是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活下去,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
【1】“他”是谁?根据原著内容,谈谈“他受了重伤,永远没有归队的希望”是怎么回事?
【2】文段写到了主人公的自杀念头,这样是否有损于英雄的光辉形象?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这一情节设置的理解。
【3】主人公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非只一次,请另外列举两例,并结合原著标题谈谈你的感受。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快递
①端午节过后一直没有回过老家看望父母,眼看着又一个节日要到了,决定赶紧趁周末回家。
②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个乡下,一个城里;一头牵挂,一头向往。20多年来的城乡二元定式里,我像一只风筝,虽飘浮于空中,却根系于地面,既领略着天空的自由广阔,又留恋着大地的敦厚可亲。所以,回老家,注定是生命中的重要一环。回家,对我来说意味着休闲、放松和享受,对父母而言,则是盼望时的焦急、团聚时的喜悦、迎候中的忙碌,以及曲终人散后的劳累和寂寥。我们是台风过境般的侵扰,父母则是贯穿全程的付出。
③记得有一次,我约好一大群朋友去看油菜花,结果一些人临时有事,不去了。但父母的准备工作隔夜已经展开,除了上街买鱼肉荤腥之外,更少不了两类真正的特色菜:一是冷藏的,如春天的野生小竹笋、夏末的嫩板栗、秋里的雁来草等;二是时鲜的,如地头的各种时蔬、现杀的鸡、现钓的鱼。那次,多出来的一桌菜,除了我们带走一部分,其余的,他们吃了整整一个礼拜。
④渐渐地,每次回家过后,我们不免有些内疚,除了来自于给父母增添麻烦的惭愧,还来自于对他们焦心等待的不忍——一旦听说我们要来,从隔夜的联络,到次日的“出发了没”“到哪里了”“走哪条路”“还有多少时间到”,父亲总要打很多电话给我。其实,到老家也就是一个半小时车程,这样频繁致电,固然有我们出发晚、父亲性子急、乡下起居较早等原因,但主要还是盼亲归来的急切心情。况且,这几年父亲的记性越来越差,有时候前说后忘,有时候前脚刚打过,后脚又重复打来。他怕我们不耐烦,打好就在本子上做个记录,或特意搬个凳子坐到树下通话,以此确定“格式”——每当他看到凳子在树下,就知道给我打过电话了。可是,即便考虑再周密,一旦有事干扰,仍不免会忘记记录,或者,凳子被别人不经意地挪动了,于是,电话仍然有增无减。
⑤为此,近来每次回老家,我们已不再提前告知。
⑥这次也是。我们决定不声不响地回家,既可以给二老以惊喜,又免得给他们多添麻烦。
⑦可是,上午十点多,车还没下高速公路,父亲竟然又来电话了。这就奇怪了,他怎么知道我们今天回来?
⑧电话里,父亲大扯着嗓门:“昨天下午快递了七八斤‘处暑红嫩子肉’,今天上午应该会到了。”他还再三叮嘱:收到后要及时处理,否则,热坏了就可惜了。“处暑红”是一种早熟板栗,特别香糯可口,市场上较少见,是农村人眼里的稀罕货。“嫩子肉”是指尚未完全成熟、已剥了壳的栗子,嫩子口感比成熟子更好,而剥壳是件费时费力的活。
⑨原来如此!父亲怕打扰我们周六睡懒觉,以为掐准了时间,才特意打来,既可以让我们第一时间尝鲜,又不影响我们休息。
⑩父亲是从我们一次次地给他们快递水蜜桃的流程中学会了寄快递的。起初,有一次,他寄的是煮熟的冷冻小竹笋,第二天到时冰已融化,纸箱潮了,快递员死活不肯送,结果我只好冒雨到快递员的租屋内收取。而今,父亲越来越有经验了:找可靠的公司,掐准时间,包装更安全。快递的品种也越来越丰富了,除了山芋、芋头等一时不会坏的,还有烧好的雁来蕈和新鲜蔬菜。反正,快递员替代了他跑不快的腿脚,或者成了他能伸展的手臂。
⑪吃过晚饭,我们准备连夜往回赶——原本是要住一晚的,却因为牵挂父亲那个不能过期的快递,带着无法在老家多呆会儿的遗憾,急着回家去取。父母挽留道:还是住下吧,好不容易来一趟;栗子坏就坏了,明年还有的。
⑫那一天,误会和遗憾交织,像两股绳,在城乡两端之间,在父母和我们的心灵之间,紧紧拧着,拧出了爱的张力。
⑬归途中,我和妻子决定:以后回老家还是先告知,哪怕再忙碌,老人也是快乐。
(作者:吴立群。有删改)
【1】文章写了“我”回老家的心理变化过程,根据提示填写相关故事情节。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深感内疚和惭愧;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决定不再提前告知;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决定还是提前告知。
【2】任选两个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从语言特点、修辞手法等角度)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个乡下,一个城里;一头牵挂,一头向往。20多年来的城乡二元定式里,我像一只风筝,虽飘浮于空中,却根系于地面,既领略着天空的自由广阔,又留恋着大地的敦厚可亲。
【3】文章第③④段在记叙的顺序方面有什么特点?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4】甲、乙两段文字都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全文中各有什么作用?
(甲)那一天,误会和遗憾交织,像两股绳,在城乡两端之间,在父母和我们的心灵之间,紧紧拧着,拧出了爱的张力。
——(吴立群《父亲的快递》)
(乙)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鲁迅《社戏》)
9、作文
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难过的事,或被忽略,或被误解,或被伤害。但也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你觉得相遇一场,是命中注定的幸运。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请以“不期而遇的温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要有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