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综艺节目的热播,中华大地上 一波传统文化浪潮。优质的文化节目在略显 的时代,宛如一股清流 心灵,重新唤起国人的诗心和对文学的温情记忆,以 般的力量传递了一种文化上的自信。
A. 掀动 急躁 浸透 春风化雨
B. 掀起 浮躁 浸润 春风化雨
C. 掀动 浮躁 浸润 和风细雨
D. 掀起 急躁 浸透 和风细雨
2、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项是( )
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正如文化给人的力量一样,“无用”的阅读给人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
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
①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 ②虽然它是“无用”的,然而切都有痕迹
③它内在的文化含量并没有因表面的“无用”而打折扣
④我们沉重的肉身会因某些时刻“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
⑤但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人的存在,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
A. ①⑤③②④ B. ①③⑤②④ C. ②①④③⑤ D. ②④①⑤③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蓦然(mò) 漩涡(xuàn) 接踵而至 海枯石烂
B.矗立(chù) 枯燥(zào) 目眩神迷 行将就木
C.决择(jué) 枷锁(jiā) 阳奉阴违 不修边幅
D.襁褓(qiáng) 告诫(jiè) 纷至踏来 人情世故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怅惘(wǎng) 龟裂(guī) 两栖(xī) 行将(jiàng)就木
B.撺掇(cuān) 篆章(zuàn) 拙劣(zhuō) 强(qiáng) 词夺理
C.糜子(méi) 彷徨(páng) 俨然(yǎn) 戛然而止(jiá)
D.诬蔑(miè) 连翘(qiào) 缄默(jiān) 悄怆幽邃(qiāo)
5、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2】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的理解。
6、古诗词默写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有人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傅雷家书》是青少年成长的‘人生指南’。”请你选择其中一部,结合书中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0字以内)
8、(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驯服苦难的烈马
朱成玉
极少见过那么多苦难集于一身的人。她简直就是上帝的出气筒,上帝发脾气,拿着鞭子乱甩一气,她成了活靶子,浑身上下被抽打得伤痕累累、满目疮痍。
她是岳母家的邻居,一个美丽的妇人,一个被命运的风暴卷入谷底的人。
打小就死了爹娘,在姑母家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终于挨到了嫁人的年龄,姑母迫不及待地将她嫁了出去。婚后没多久,丈夫得了股骨头坏死,一瘸一拐的啥活计也干不了,里里外外都指望她一个人。
女儿在中考的那一年,因为压力过大,学习学傻了,整个人处于半痴呆状态。
许久了,她一直住着村子里唯一的一个土坯房。房子在雨季,经常漏雨,她就常常请了左邻右舍帮着她修补房顶。这一次,没等房顶修好呢,一场大雨终于把这陈年的老古董冲塌了。
即便如此,村人们也从没在她嘴里听到过一丝叹息和任何抱怨,就连这房子被雨水冲塌了,她也会乐观地说,“这下好,总算能下决心盖个房子,不然总是舍不得拆了它,老天爷给俺做决定了。”
不管生活多困苦,你都不会在她的脸上找到悲伤的答案。不仅如此,她还经常安慰别人,岳母最开始知道得了癌症那几日,每天茶饭不思唉声叹气,她天天来劝导岳母,“癌症算个啥,好好治哪有治不好的病。你得好好活着,你看你多有福气,你现在享受的一个月的福,都够俺攒上一辈子的了。”
听她这么一开导,岳母开朗了许多。
村里很少有比她家穷的了,可她偏偏又是个乐善好施的主儿,不管谁家来要点啥,只要她有的,肯定是有求必应。夏天,她的园子里种的菜总比别人家的多,别人过来摘个黄瓜茄子啥的,都不用和她打招呼。
她的脸永远挂着灿烂的笑,她喜欢打扮自己,尽管没什么好衣服,也没什么好的化妆品,可她就是喜欢往自己的脸上涂脂抹粉。在地摊集市上,只要看到便宜的看着又不难看的衣服,她就会买回去,没有人知道她的箱子里到底有多少衣服。有一次,村里有三家办喜事的,这可把她忙坏了。每去完一家,就赶紧跑回家打开箱子换身衣服,一共换了三次,也就是这次,她在村里名声大噪。人们开玩笑,都叫她“三开箱”。
这“三开箱”自然是贬义的,村人都认为,她一个被苦日子浸泡着的人,就应该是坛老咸菜的样子。她的举动,无异于咸菜缸里忽然冒出翠生生的一株绿来,让人无比讶异。也有人在背地里八卦,说她指不定给家里的瘸子戴了几顶绿帽子呢!这话传到她的耳朵里,她也不生气,身正不怕影子歪,在那些长舌妇面前,反而更有力地扭几下屁股,秀一秀那妖娆的身姿。
人们询问她的近况,她总是“还好还好”地应着。人们失望地走开,似乎希望在她那里得到一点不幸的消息,用以减轻自己的不快。人们乐于欣赏别人的苦难,就像欣赏烟花一样自然,可是她从来不给他们看“烟花”的机会。
她从不向人兜售自己的苦难,用她自己的话讲,那样只会赚取别人廉价的眼泪,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作用呢?她也常常对她的瘸丈夫和痴女儿说:不要轻易把伤口给不相干的人看,因为别人看的是热闹,病的却是自己。
苦难不是用来晾晒的。晾晒苦难,苦难并不会蒸发和减少,只会更大面积地传播。
“这辈子谁还不吃点儿苦,苦瓜、婆婆丁、苦菜都是苦的吧,可俺就爱吃那口儿。”这是她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说这些话的时候,嘴角依旧上扬,酒窝绽放。
原来,苦难会摧毁一个人,也可以把一个人变得如此娴静,如此淡雅。
苦难,在她面前,如同一匹被驯服的烈马,她握着命运的缰绳,驾轻就熟。
她让我懂得,消灭苦难的好办法,不是去晾晒,而是让它发酵,把它变成酒,喝掉。
注:此文发表于《辽宁青年》2013年第3期
【1】文中写到“极少见过那么多苦难集于一身的人”,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她”遭受到了那些痛苦?
【2】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
(1)村人都认为,她一个被苦日子浸泡着的人,就应该是坛老咸菜的样子。
(2)人们乐于欣赏别人的苦难,就像欣赏烟花一样自然,可是她从来不给他们看“烟花”的机会。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她简直就是上帝的出气筒,上帝发脾气,拿着鞭子乱甩一气,她成了活靶子,浑身上下被抽打得伤痕累累、满目疮痍。
【4】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文中的“她”有哪些优秀品质?
【5】作者说“她让我懂得,消灭苦难的好办法,不是去晾晒,而是让它发酵,把它变成酒,喝掉。”读完文章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苦难?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9、任选一题作文。
要求:①中心突出,内容具体,详略得当,有真情实感;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字数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得抄袭。
(1)请以“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2)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学的太多太多。多一点分享,生命才能由一变万;多一点感恩,穿越丛林才能感到光亮;多一点质朴,心灵才能永远保持纯粹;多一点坚持,世界才能多一份奇迹……
请以“成长岁月,我多了一份 ”为题,补全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闪亮在你不经意的生活中。
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