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 逛了一天的公园,回到家我已经筋疲力尽了。
C. 这尊天津卫泥人张作品太好了,人物塑造得活灵活现,尤其把耍大刀的红脸关公捏得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D. 每年一到花季,来洛阳参观牡丹的游客络绎不绝。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让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逐渐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去掉“让”)
B.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干预、预防和处理的机制,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将“处理”与“干预”对调)
C.汉语取代8语成为韩国第二外语的原因,是因为韩国人意识到中国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去掉“的原因”或“因为”)
D.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往往决定了一个地区经济健康发展。(在“经济”之后加“能否”)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海水运动)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盘旋飞翔)
C.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是这样)]
D.请循其本(遵循)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时和睡时,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坐①
文天样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②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③。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释)①此诗写于文天祥起兵勤王之前。(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宋恭帝即位后,国家艰危,各地将官大都观望,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②蛩(qióng):蟋蟀。③逶施:本是形容道路、山川、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绝。这里是遥遥无期的意思。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从视觉落笔写眼前所见,淡烟笼罩着枫叶,细雨飘打着蓼花。
B. 颔联只从听觉落笔,动静结合。成群的大雁寄宿于江边,这是静景的勾勒;秋夜清寒,凄切的蝉鸣回响在四壁,这是动景的描写。
C. 颈联化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之句,表达诗人空有雄心,但想要实现理想似乎遥遥无期。
D. 尾联运用祖逖闻鸡起舞这一典故,表达了诗人壮心不已的真实情感。
【2】下列对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面对艰难时局的无比伤感之情,从内心一片迷茫,不知路在何方,充满了消极的色彩。
B. 前四句描写秋天凄寒肃杀之景,给人以凄凉之感。
C. 后四句诗人慷慨悲歌,抒情言志。“逶迤”一词抒发了诗人对蹉跎岁月的无限感慨。
D. 全诗沉郁顿挫,感情深沉,描绘出一幅肃杀凄凉而又有声有色的迷蒙秋雨图。
6、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亲山亲水有亲人。(贺敬之《回延安》)
(2)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式微》)
(3)凄神寒骨,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4)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参差荇菜,左右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色和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子衿》中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读书卡片,请你帮忙完成相关任务。。
阅读 方法 | 助读资料 | 阅读任务 |
关注 人物 | “不必召开群众大会了,这里没有哪个人需要宣传鼓舞,托卡列夫,你说话很准确,他们确实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1)这段话是______(人名)说的。 |
关注 情节 | 章鱼伸出的刺针如同水蛭,死叮在他的头上,一下一下地收缩,吮吸着他的血液。他感到他的血液正从自己身上流到已经膨胀起来的章鱼体内去。刺针就这样吸个不停。他头上被叮的地方,疼得难以忍受。 (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2)保尔产生这样的幻觉,是因为他____。
|
关注 评价 | A.“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 B.“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 (选自《傅雷家书》) | (3)楼适夷曾这样评价《傅雷家书》: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 左边(____)选项诠释了这一观点。 |
8、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未来,新闻写作机器人将会被普遍运用。人工智能在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处理速度上的优势是传统记者所无法比拟的,互联网时代的海量信息需要媒体从纷繁的大数据中挖掘报道,这将使新闻写作机器人的优势得以突显。新闻写作机器人还可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阅读需求,能对每个用户的阅读习惯进行分析,进而生产定制化的新闻产品。处理那些重大而又无法通过实时直播传输的讯息,新闻写作机器人也更为迅捷、精准,通过实时数据检测、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就能将消息发布和传达给受众。
材料二:在AI(人工智能)席卷各大行业的浪潮下,写作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曾一度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孤岛。然而,这座孤岛也被AI浪潮“侵门踏户”了。但是,使用AI技术进行新闻写作也有它的局限性。要让AI学会写作,必须要锁定某个特定应用目标,进行大量资料搜集和模型训练;训练范围拉得越大,则训练的成效与精确度往往会越差。目前AI技术只能在风格类似、词汇量使用范围较小的领域完成文本生成。此外,如要创作那些富于创造力和思辨能力的文章,AI 就无能为力了。
材料三:受技术的限制,当下的“人工智能+写作”整体还比较初级,一方面需要人力的参与;另一方面,机器人在自然语言的处理、理解方面都还存在着障碍。机器人只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学会了某些词汇和语法,而对写出来的内容其实并不真正理解。举例来说,就像 2013 年上映的人工智能科幻电影《Her》一样,当女主角说出“我爱你”的时候,她只是发出了音节,却完全理解不了背后的情感。人类丰富、细腻的情感,是冰冷的机器无法体会的。这也是 AI 技术将要面临的挑战。
材料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写作机器人可以生产定制化的新闻产品,进而影响用户的阅读习惯。
B.如果不能进行大量资料搜集和模型训练,机器人则无法完成写作。
C.当前“人工智能+写作”的一大局限,就是只能应用于特定领域。
D.材料四中的“奇点”可以理解为人工智能与人类智力发展相当的一个点。
【2】与传统记者相比,新闻写作机器人有哪些优势?请就相关材料进行概括。
【3】请赏析“然而,这座孤岛也被AI浪潮‘侵门踏户’了”中加点词的妙处。
【4】材料四设想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但在新 闻写作领域这个设想未必能成为现实。请结合相关材料,简述其理由。
9、请以“______也是一种财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1)请你从“自信”“谦虚”“善良”“真情”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中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