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不独亲其亲 B.使老有所终
C.不独子其子 D.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辈(háng) 冗杂(rǒng) 糜子(méi) 熙熙然(xī)
B.脑畔(pàn) 瞳仁(tónɡ) 争讼(sòng) 戛然而止(jiá)
C.羁绊(jī) 怠慢(dài) 磅礴(bó) 大彻大悟(chè)
D.眼眶(kuàng) 潺潺(chán) 怅惘(cháng) 马前卒(zú)
3、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0首,因而也被称为《诗三百》。
B.《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之一,《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也属于“永州八记”之列。
C.《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D.《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主要是长子傅聪)的家信100多封。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信天游是流传在我们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汉族民歌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B.《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照所配乐曲的性质可以分为赋、比、兴三类。
C.《大雁归来》的作者利奥波德是美国生态学家。
D.《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的戴圣编纂的。
5、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①,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春晖:春光。
诗歌要从朗读入手,如果你朗读画线的句子,你会重读哪个字?说明理由。
6、按课文内容填空,体会用词的妙处。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________地搏击着,____________地搏击着。它________着你,________着你,________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________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________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________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________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7、名著阅读
傍晚收工的时候,人们都回到车站去。冬妮娅的丈夫匆忙走在前头,打算在车上占个好位子。冬妮娅在路边站着,让所有的人走过。走在最后的一个是保尔,他已经疲倦得要命,一边走一边拄着铁锹。
“保尔,你好!”冬妮娅跟他并排走着,说,“老实说,我真没有想到你会弄成这个样子。难道你不能在现在的政府里找到一个比挖土好一点的差事吗?我还以为你早就当了委员或是有了什么同样的职位了呢。你的生活怎么搞得这样惨啊……”
保尔站住了,惊奇地看了她一眼,说:“我也没有想到你会这么……这么酸臭。”他想了一想,才找到这个比较温和的字眼。冬妮娅的脸红到耳朵根。“你还是那么粗鲁!”
保尔把锹扛到肩上,迈着大步走开了。走了好几步,才回答说:“不,杜曼诺娃同志,说实在的,我的粗鲁比你的所谓礼貌要好得多。你用不着担心我的生活,我的生活倒是过得蛮好的。是你的生活已经变得比我所想的还要坏。两年以前,你还好一些;那时候你还敢和一个工人握手。现在你浑身已经发出卫生球的味道了。说句老实话,现在我和你已经没什么可说的了。”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选文在表现人物性格及变化上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予以简析。
【2】“这个样子”是什么样子呢?请展开想象进行描绘。(50字左右)
【3】保尔与祥子在人生旅途中,均遭遇了很多困难和波折,最后的结局却不一样。你怎样评价二人的不同结局?
8、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唐朝、五代是椅子开始使用时期,但即使在贵族家庭,靠背椅等高型坐具也比较少见。在此之前,中国人只使用矮型坐具,如“胡床”“连榻”。胡床即今天所说的马扎,可折叠,方便携带。连榻是可以同时坐几个人的狭长矮塌。总之,此时中国流行的家具,如餐桌、书案、坐塌,都是矮型的。进入宋朝,“高足高座”的椅子在民间也普及开来,自此,中国人从“席地而坐”的时代进入“垂足而坐”的时代。
②高型坐具的普及,引发了改变中国人社会生活的连锁反应。比如,在流行矮足矮座家具时,大家围成一桌用餐很不方便,因此分餐制大行其道;而高桌高椅广泛使用之后,围餐就不存在技术上的问题了,因此合餐制渐渐取代了分餐制。
③传统的社交礼仪也被改变。在只有矮型家具的先秦,人们在社交场合都是席地而坐,正式的坐姿叫做“跽坐”,即双膝弯曲接地,臀部贴坐于足跟。此时,中国社会通行跪拜礼,因为跪拜礼是自然而然的,由跽坐姿势挺直腰板,臀部离开足跟,便是跪;再配上手部与头部的动作,如作揖、稽首、顿首,便是拜。这时候的跪拜礼,并无后世附加的贵贱尊卑之涵义,跪拜是相互的,是双方互相表达礼敬与尊重。
④经秦火战乱之后,汉初叔孙通重订礼仪,加入了帝制之下君尊臣卑的内涵,诸侯百官“坐殿上皆伏抑首”,所以刘邦感叹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不过,此时的跪拜仍是自然而然的,因为大家还是席地而坐。臣拜君,君虽不再回拜,却也要起身答谢。
⑤到了高型椅子出现以后,中国人席地而坐的习惯发生了改变,跪拜便带上了明显的尊卑色彩——想象一下,从椅子上滚到地上跪拜对方,显然透露出以卑事尊的味道。也因此,臣对君,除了极庄重的仪典,如每年元旦、冬至日举行的大朝会,三年一次的郊祀大礼,宋朝人基本上都不用跪礼,通常都是用揖逊、叉手之礼。
⑥从元朝开始,御前奏闻时,大臣一律下跪。这一礼仪,跟元朝将君臣视为主奴关系的观念也是合拍的。
⑦跪奏的制度为明朝所继承,凡百官奏事皆跪。朱元璋还变本加厉,规定下级向上司禀事,也必须下跪。
⑧清代臣对君的跪拜礼更加奇葩,不但大臣奏事得跪下,皇帝降旨宣答,众臣也必须跪着听训。为了避免因为下跪太久而导致膝盖受伤,清臣甚至发明了“高招”:在膝盖部位裹以厚棉。练习如何跪拜也成了清代大臣的必修课,臣下如果跪得乖顺,则官运亨通。大学士曹振镛“晚年,恩遇益隆,身名俱泰”,门生向他讨教秘诀,曹振镛告诉他:“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不但要跪,还要叩响头,一头触地,叩得越响亮越显示出忠心。
⑨所以说,跪拜礼的变迁,绝不仅仅是礼仪流变,背后其实是时代精神蜕变的投影。清臣跪得那么殷勤、欢快,无非是士风的退化。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型坐具的普及,引发了改变中国人社会生活的连锁反应,传统的社交礼仪也被改变。
B.先秦只有矮型家具,人们在社交场合都是席地而坐,此时的跪拜礼并无贵贱尊卑之意。
C.高型椅子出现后,改变中国人席地而坐的习惯,跪拜便带上了明显的尊卑色彩。
D.汉初重订礼仪,加入了帝制之下君尊臣卑的内涵,高型坐具普及的宋朝便盛行跪拜礼。
【2】有人认为本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中国坐具的发展史,也有人认为是讲跪拜礼的变迁,你认为本文主要向我们介绍说明什么?请分析原因。
【3】南宋覆灭后,文天祥被俘至大都,元丞相博罗召见,文天祥长揖不跪。为什么文天祥“长揖不跪”?请根据本文简要分析。
9、请你以“终于翻过了这座山”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