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几个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向小树林走去,看着这些行将就木的孩子,羡慕之情油然而生。
B.老师布置的任务,小丽总是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并且好多次都是超额完成,对于她这种阳奉阴违的做法,老师倍感欣慰。
C.警报声突然响起,老师的讲课声戛然而止,同学们秩序井然地安全撤离,这次安全演习非常成功。
D.离开几十年,今日重回故乡,已是人事全非,颇有海枯石烂之感慨。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腈纶(qínɡ) 缄默(jiān) 戛然而止(ɡā)
B.斡旋(wō) 拾级(shí) 怒不可遏(è)
C.龟裂(jūn) 翌日(lì) 挑拨离间(tiāo)
D.归省(xǐnɡ) 襁褓(qiǎnɡ) 销声匿迹(nì)
3、下列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处处志之(做记号)
B. 缘溪行(沿着,顺着)
C. 罔不因势象形(因为)
D. 尝贻余核舟一(赠)
4、下列标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教育改革的号角刚刚吹响,贵港市教育局一马当先,走在了教育改革的前排。
B.许多孩子刚摆脱尿布就开始摆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其热衷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C.每当日薄西山,林中的鸟儿便销声匿迹;旭日东升时,密林中又嘈嘈杂杂。
D.这篇文章立意明确,论述周到、深刻,真可谓天衣无缝。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前四句所展示的画面。
【2】诗的后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和心情?
6、古诗文默写
(1)关关睢鸠,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饮酒》中描写诗人不受尘俗烦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今天,我们都应有忧患意识,就像孟子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
(5)《卖炭翁》中最能体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7、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像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噜哩噜嗦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1】上面的语段选自《 》。
【2】选段中提到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时期,为什么说“又快乐又惆怅”?
【3】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令人为之动容,请分享你读完这部书的感触。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望梅”能否止渴
①口渴是人体一种独特的保护机制,它可使人体免于脱水,当体内水分一旦恢复平衡,这种“保护性”的感觉即随之消失。望梅止渴则是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典故,《世说新语》中记载曹操告诉饥渴的士兵“前有梅林”,使“士卒闻之,口皆出水”,最终坚持走到水源处。只是“望梅”真的能止渴吗?
②实际上,“渴”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理现象。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改变体液的容量、浓度会影响“渴”的程度。例如,增加食盐(氯化钠)的摄入量,会增加机体细胞外液中溶质的浓度,就会感到口渴。这是因为溶质具有渗透压,会导致细胞脱水。大脑的某个部位感觉到这种脱水,人就会产生渴感,而喝水后,体液得到稀释,渴感就消失了。
③另外,人体血量的变化对渴感也有影响。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这也是为什么人受伤后,如果失血过多,就会感到口渴,而喝水补充血量,渴感就能被抑制的原因。
④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大脑又是如何感知渴觉呢?时至今日,这仍是一个科学家们不能完全解答的问题。
⑤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近日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这个装置能够对小鼠血液、大脑神经元活动、环境温度以及进食饮水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他们发现小鼠脑内穹窿下器中存在着一套能预测口渴并调节体液不平衡的神经元群。
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扎卡里·奈德及同事报告称,这些神经元不仅可以监控血液的变化,还会在进食和饮水时监控来自口腔的信号,这些信号包含摄取食物与饮水的温度信息等。这些神经元将来自口腔的信息与血液成分信息结合,实时“预测”正在摄取的食物和饮水将如何影响体液平衡,从而对饮水行为进行调节。
⑦研究者们表示,这个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吃得太快会让我们感觉口渴,以及冷饮为何特别解渴等问题。
⑧总而言之,“渴”能告诉人们什么时候需要饮水,需要的水量是多少。如果“渴”的时候不喝水,血液和体液的成分得不到调节,身体所需要的水分不能得到满足,“渴”是不会被真正缓解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望梅”是不能止渴的。
【1】第①段引用“望梅止渴”的典故有什么好处?
【2】张同学参五千米越野赛,比赛中,他大汗淋漓,口渴难耐,边跑边喝水。请你用文中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世说新语》中记载曹操告诉饥渴的士兵“前有梅林”,使“士卒闻之,口皆出水”,最终坚持走到水源处,实际上这只是一个条件反射现象,“望梅”是不能止渴的。
B.口渴是人体一种独特的保护机制,它可使人体免于脱水。
C.“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中加点词语表明交代“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这种说法的来源,增强了说服力,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D.时至今日,“大脑又是如何感知渴觉呢?”仍是一个科学家们不能完全解答的问题,但研究有所进展。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夏天,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勃勃生机,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空灵美丽,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丰收喜悦。让我们和夏天一起激情满怀,一起艳阳高照,一起放飞梦想……
请以“和夏天一起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2)叙述完整,想象合理;(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