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随即,不久)
B.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标志,标记)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像狗的牙齿那样)
D.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使……快乐)
2、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的舔犊之情。
B.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奥斯特洛夫斯基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的格调。
C.《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的埃德加·斯诺。
D.法布尔的《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g) 糜(méi)子 龟(guī)裂 强(qiǎng)词夺理
B.羁绊(jī) 翩(piān)然 眺望(tiǎo) 挑拨离间(jiàn)
C.萦绕(yín) 襁褓(qiǎng) 盎(àng)然 拾(shè)级而上
D.冗(rǒng)杂 狩(shòu )猎 翌(yì)日 出类拔萃(cuì)
4、下列作家作品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陶渊明——《陶渊明集》
B.《小石潭记》——柳宗元——《柳河东集》
C.《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
D.《社戏》——鲁迅——《朝花夕拾》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从内容上看,上片中“漏断”的意思是_________,下片中用“孤鸿”______的行为来表现它的卓尔不群。
【2】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默写。
⑴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式微》 )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思。 (《子衿》)
⑶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蒹葭》 )
⑷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关雎》)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⑹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石潭记》)
⑺《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巧妙过渡,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7、名著阅读。
(1)下列说法与《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苏菲的世界》中表述不符的一项是( )
A.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谈读书》)
B.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算是第一桩事。(《谈升学与选课》)
C.经验主义哲学家休谟认为我们无法证明因果律。(《苏菲的世界》)
D.静的修养不仅让人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谈静》)
(2)阅读《傅雷家书》的片段,答题。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①片段中的“亲爱的孩子”是指 。(填人名)
②选段中提到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事情,为什么说它们“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③傅雷希望父母与子女两代人之间建立怎样的关系?
8、读《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中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文中第②段加点的“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 )
A.劳动人民心中的话
B.布谷鸟唱歌
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D.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2】第③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 )
A.下定义 列数字
B.下定义 举例子
C.作比较 举例子
D.列数字 作比较
【3】下列对选文第②段划横线的句子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B.作者列举的三个例子,形象生动地写活了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
C.“传语”“暗示”“唱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生机盎然的春天,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D.这句话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9、文题(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人生是患难与欢乐所织成,追求真理的人是要以与患难搏斗为乐。困难给有志者以战斗之情绪与斗胜之智慧。有了情绪、智慧还不够,必须有战斗到底之意志,才能克服大的困难。你应该拿出你干的精神来,翻书,求师,访友,再自己去经验,更重要的是教大家同去做,再加上一个恒字,我想你一定成功。
——陶行知
作文要求:⑴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⑵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⑶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
⑷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