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中“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其真无马邪
B.安求其能千里也
C.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D.复前行,欲穷其林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最近热播的《破冰行动》,讲述了境外某跨国贩毒集团勾结东山当地不法分子进行大规模的地下冰毒生产,达到获取高额利润的目的。
B.诗人们写出了许多赞美童心的诗歌,这些作品既真实地再现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生活图景,又细腻地捕捉到孩子们天真活泼的内心世界。
C.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面向世界、立足亚洲,是汇聚亚洲文明、凝聚亚洲共识的宽广平台,也是亚洲文化大交流、人民大联欢的人文盛事。
D.记者了解到,北京地铁公司在高考期间将为考生提供优先安检、优先购票、优先乘车的服务,之所以这样做是一切为考生着想的原因。
3、下列句子表达无误的一项是( )
A.“一带一路”倡议顺大势、得民心,促使一大批合作项日落地生根。
B.在学习中,我们应培养自已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C.《科普帮帮忙》旨在以普及科学知识、引导大众科学地生活为目标。
D.全场的目光和掌声都集中在台上那群演绎苗旋芦笙舞的小伙子身上。
4、下列对语法知识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阅读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经典性作品,经过时间的筛选,一定有着深邃的思想,丰富的内容,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峰巅。一个人能否获得大的能量,取得高的成就,关键是进行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阅读是锲而不舍的长期追求,更是一种生命的“马拉松”
A. “过程”“品格”“达到”都是名词,“经典性作品”“深邃的思想”都是偏正短语。
B. “阅读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句子中“过程”是宾语。
C. “阅读是锲而不舍的长期追求,更是一种生命的“马拉松”。 一句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D. 画线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在“进行”前面加上“能否”。
5、题壁上韦偃①画马歌
杜甫
韦侯别我有所适②,知我怜君画无敌。戏拈秃笔扫骅骝③,歘见④麒麟出东壁。
一匹龁⑤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
注:①韦偃,唐代画家,善画马。②有所适,要到其他地方去谋生。③骅骝:赤色的好马。④歘见:忽然看见。⑤龁:咬。
【1】结合诗中画线句,简要阐述诗人是如何表现韦偃“画无敌”的。
【2】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这一诗句展现的生动画面。
【3】清代学者浦起龙对这首诗的评价是“结联,见公本色”。请结合诗歌末尾两句,说说杜甫的“爱国”本色是如何体现的。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2)________________,如三月兮!(《子衿》)
(3)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气象。
7、名著阅读。
(1)《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以黄土高原为背景,全景式地表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是 (作者)的代表作,获第三届 文学奖。
(2)艾青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他常用“太阳”的意象,表达对光明、自由、胜利的不懈追求。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江姐(《红岩》)、贝多芬(《名人传》)都能体现这种追求。请选择一位,结合作品分析。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家有幽兰
秦和元
①春节期间,我家阳台上的兰花发芽了。这淡黄的小精灵,陪伴着我们度过了一个特别的新春佳节。全家人都没出门,每天看着它慢慢长,慢慢长,想着:兰花开花了,春天也就来了。可是,它的芽儿一直长到五六厘米高,花苞也越来越饱胀,却就是迟迟不见开花。这可爱的小精灵,究竟在等待什么呢?
②这天早上,一觉醒来,房间里忽然弥漫着清幽的馨香,我知道,这是兰花开了! 我翻身起床,“唰”地拉开窗帘,灿烂的春光一下子涌进来,阳光打在花叶之上。兰花微微张开着,浅黄,娇嫩,却又蓬蓬勃勃的样子,让人一见就心生欢喜。我想,这就是生命的力量吧,经过一冬的积蓄,它终于在这个灿烂的清晨绽放了。
【甲】
③前年,在随州千年银杏谷赏玩秋色时,遇人在满地金黄的路边售卖兰花。那刚从山里挖来的幽兰,水灵之中透出一种野性的朴实秀美,叫人一见倾心。但是我没有买,我要自己去寻。
④于是,与朋友往山里走。深秋,山中疏疏朗朗,不禁想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的诗句。地上积满栎树、栗树、樱树、枫树、柿树及其他杂树的落叶,厚厚的一层,色彩斑斓,踩在上面松松爽爽的,发出“沙沙”的响声。一树树的红柿子,像盏盏小灯笼,照着前进的路。我们溯溪而上,手脚并用,爬坡,探险,跨越泉溪……
⑤“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在一处幽谷的老树下,终于发现两片青草,从枯叶中探出头来。我心里暗喜:肯定是兰花。我轻轻地、慢慢地扒开树叶,兰花渐渐地显现出来,独茂于壑谷。我忍不住大声喊道:我找到啦! 我仔细地将兰花挖出来,连同腐殖土一起,用塑料袋装好,带回了家。
[乙]
⑥兰花叶片深绿,扁平修长,有暗淡的脉纹。它不争艳,不媚俗,素洁、典雅、清远,不畏严寒,不惧霜雪。它既有仙风道骨的气质,又具有清芳自足的品质。
⑦首次寻兰即能遇兰,朋友们都说我与兰有缘。其实,我是有一颗对兰花虔诚敬畏的心。
⑧回家后,我以同样的心情,对兰花精心栽培。其实,我是有一颗对兰花虔诚敬畏的心。选一个透气性良好的紫砂盆,将红土砖碎渣混合颗粒泥炭作为栽培的基质垫底,连同大洪山带回来的腐殖土,把野生兰花妥妥地栽入盆中,定期给它松土、施肥、浇水,精心呵护而不溺爱,倍加怜惜而不娇惯。
⑨兰花的株形端庄秀丽,花香清幽纯正,朱德同志说“唯有兰花香正好”——正气也;兰花有气质,文雅内敛,修为高雅,和悦谦恭,洁身自爱——雅气也;董必武同志诗云“竹自具五好,兰有其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清气也;兰花富有致静的境界,静不失虑,静不失态,沉稳练达——静气也。幽兰这“四气”在人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养兰就是养气。
[丙]
⑩现在,这馥郁的清香,蕴涵着淡雅的诗意,叫人迷恋,令人沉醉。
⑪在这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特殊时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像我这样的耳顺之躯,以及许许多多的普通民众,既当不了志愿者,又参加不了突击队。那么,不传染, 不添乱,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就是为这场战疫情工作出力,就是为社会做贡献,哪怕是节约一只口罩。
[丁]
⑫兰花生幽谷,教我耐得住寂寞。这段日子,兰花是我身边最鲜活的事物,每一次俯下身来仔细观赏,它都会帮我置换心境,让我把自己想象成空山中的另一种幽兰——长在幽谷人未知,独有风韵静自开,它让我在焦躁不安时,忽然变得气定神闲。
⑬兰花不择地势,不畏风雪地顽强生长,教我不怕困苦,不惧磨难,坚韧刚强。我所住的不远处就是金银潭医院,收治了大量的重危患者。我知道自己离疫情现场很近,但每天坚持早睡早起,在有限的空间内,读书,写作,锻炼身体。白天,我与兰花同呼吸;夜晚,我与兰花共剪影。此心安处是吾乡。
⑭兰花所有的特质和秉性,所有的情操和精神,无不鼓舞着我,激励着我,熏陶着我,给我以战胜疫情的勇气和力量,给我迎来春光的意志和信心。
⑮虽然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但是,兰花开了,明媚的春天来了!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2月10日)
【1】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
而在家安居的日子里,幽兰是我的好朋友,也给了我最多的心灵慰藉。
A.[甲]
B.[乙]
C.[丙]
D.[丁] 。
【2】“我”与幽兰的故事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依据原文③-⑩段,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每空不超过6字)
与“幽兰”有关的事 | 遇到售卖幽兰 | (1) | 家中栽培幽兰 | (3) | 兰花灿烂绽放 |
“我”的情感 | 倾心 | 暗喜 | (2) | 怜惜 | (4) |
【3】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轻轻地、慢慢地扒开树叶,兰花渐渐地显现出来,独茂于壑谷。我忍不住大声喊道:我找到啦!
【4】文章开头写“兰花开花了,春天也就来了”,结尾处又写到了“兰花开了,明媚的春天来了”,有什么作用?
9、(1)题目:不一样的“朋友圈”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班级。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