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B.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C. 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
D.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2、下列加点字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老翁逾墙走 B.听妇前致词
C.二男新战死 D.天明登前途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不知其善也
B.然后能自反也
C.故人不独亲其亲
D.故外户而不闭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B.作为信息时代的公民,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要具有鉴别和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C.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实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青睐。
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歌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诗各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子。诗人将两个陈述的对象摆在一起,要表达什么意思、抒发什么感情?
(2)诗歌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悠哉悠哉。______________。 (《诗经·关雎》)
②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⑤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⑥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爱莲说》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②《己亥杂诗》中龚自珍借花自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喜欢用“志同道合”来形容彼此的志趣和理想一致。假如《儒林外史》中的众多人物也有手机,你认为小说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王冕会主动添加下面哪个人作为自己的好友?说明原因。
周进 匡超人 虞博士 杜少卿 蘧景玉( 蘧太守之子,蘧公孙之父)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麦香时节
邹凤岭
①夏收麦子,秋收稻谷。在老家农村,麦香时节,是一年中最繁忙的日子,也是家乡大地最美时光。入夏后,天气一天天热起来,田野里大片麦子由青变黄,籽粒渐渐饱满。
②我生在农村,在上学路上,不知见过多少次夏日的麦收,可从来没有亲身体验过麦收的紧张与劳动艰辛。中学毕业回农村那年,跟着父亲的那一次麦收,至今记忆犹新。
③每天清晨,父亲都有下地看庄稼的习惯。那一天,我跟着父亲走在麦地里,看快成熟了的麦子,仿佛走进了一幅无边的画卷。夜里刚下过一场夏雨,拂去了田野上的尘埃,空气里散发出即将成熟麦子的香。
④父亲来到麦田里,心中盘算着麦收前那些需要做的农事。一会儿,父亲的脚步停留在一块长势最好的麦垄旁,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只见他从腰间摸出旱烟斗,装满烟末划着火柴,猛抽上几口,紧接着就抬起脚底,叩去了烟斗里还带着点点火星的灰,吹了吹烟斗嘴,重新别在腰间。转过身,对我说:“把那些杂麦穗清除出来,这垄麦子好做秋播的种子。”学着父亲的样子,一遍遍地走在麦田里,回头去望,麦田更加平整、干净了。
⑤那个年代,农村没有机械化,夏收全靠人工。父亲赶在麦子成熟前,有序地做麦收准备。制绳子,是麦收前一项必不可少的劳作。挑麦子需要绳子做担兜,耕牛打麦场需要用绳子拉石碾,晒麦场上需要绳子系麦垛等等。早在农闲时节,父亲就将绳捻做好了。收麦前,趁着太阳还未下山,气温下降了些,父亲、母亲和我将原先已做好的绳捻,三股合制成一根小酒盅般粗细的草绳。晚阳下,母亲摇动父亲自制的合绳车,连接绳捻另一头的父亲牵住捻弓“摧绳”,我在中间拿“龙头”(带有三条漕沟的木榔头)。我把“龙头”按在三股绳捻中间,从父亲“摧绳”的一端走到母亲摇绳的另一端,一根长约10米的粗草绳就制成了。父亲制绳,不光是麦收时自家用,还给邻里人家。这样的制绳劳作,要重复地做上几个傍晚。
⑥打谷场是麦收必不可少的场地,秋收后,父亲在原打谷场的地上种上了油莱籽。油莱籽成熟比麦子早许多天,父亲抓紧收获了油莱籽,腾出场地做麦收的打谷场。父亲牵着耕牛先将场地犁耕一遍,然后从河里挑来水,浇湿场地。第二天清晨,父亲叫上我,撒上草木灰,拉动石磙,一遍遍地将打谷场压平压实,一直劳作到正午,才将打谷场做好。麦收前的许多天里,父亲总是不停地忙碌着,直等麦子开镰收割那一天的到来。
⑦那几天里,每天凌晨3点多钟,父亲就把我从睡梦中叫醒。朦胧月光下,父母、还有我,一家人抢收麦子,一刻也不停息。割麦是个体力活、脏活,每拉一下镰刀,就有一股灰尘从枯了的麦秸上散开来。一会儿,我的鼻孔、口里满是吸入的尘灰。麦收时节,太阳很早很早就从东方升起,很晚很晚都不肯下山。炽热的阳光,晒得衣服后背上冒出一圈圈白白的汗渍。还没收割多长时间,我手上就磨起了血泡,疼得往心里钻。我想换个工种,改为挑麦把。可我担子上的麦把,只有父亲的一半多,走在田埂上,好几次摔倒在田沟里。那几天里,我感到特别的累,经过夜以继日的劳作,我家的夏收终于颗粒归仓。
⑧就在这一年,雨季来得特别早。村上人家有的还没来得及收完麦子,一天连着一天阴雨,没有抢收完的麦子,浸泡在了雨水里,麦穗上长出了麦芽,损失惨重。天下着雨,站在窗前远望麦地的我,庆幸父亲对麦收农事的及早安排。
⑨我离开了麦地,去了城里,疲惫还会时常袭来。“莫因一时的懈怠,使来之不易的劳动果实付之东流。”又到麦香时节,耳边再一次回荡父亲的教诲。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1】在麦收时节,文中的“我”亲自参与了哪些农事活动,用简练语言概括出四件活动。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②自然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只见他从腰间摸出旱烟斗,装满烟末划着火柴,猛抽上几口,紧接着就抬起脚底,叩去了烟斗里还带着点点火星的灰,吹了吹烟斗嘴,重新别在腰间。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妙处。
麦收时节,太阳很早很早就从东方升起,很晚很晚都不肯下山。
【4】文中“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对文中的父亲,作者流露出了怎样的情思?简要回答。
9、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趣味横生的百草园是童年鲁迅的世界;“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多彩的音乐是贝多芬的世界;“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核武器试验时突发的问题层出不穷”,荒凉的戈壁滩是邓稼先的世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陶冶你的性情,提升你的境界。
请你以“这里有属于我的世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章中不能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