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几个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向小树林走去,看着这些行将就木的孩子,羡慕之情油然而生。
B.老师布置的任务,小丽总是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并且好多次都是超额完成,对于她这种阳奉阴违的做法,老师倍感欣慰。
C.警报声突然响起,老师的讲课声戛然而止,同学们秩序井然地安全撤离,这次安全演习非常成功。
D.离开几十年,今日重回故乡,已是人事全非,颇有海枯石烂之感慨。
2、下列选项括号中的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为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150座级干线客机,C919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客机项目取得重大突破。(该句无语病)
B. 我坚信,在书海耕耘,能让人遇见不同风景,成就人生的品质和高度。(该句是单句)
C. 近年来,有不少当代文学作品改编成电视剧,其中有不少出自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比如“平凡的世界”“推拿”“红高粱”。(该句标点符号运用正确)
D.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该文学常识表述无误)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全校乒乓球单打比赛中,他以目空一切的气势击败所有对手,夺得冠军。
B.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袖手旁观。
C.面对美国疫情众多疑点,特朗普百口莫辩,因为实事求是地讲,他的确无法自圆其说。
D.对于他所做的可耻的事情,我的心如波涛翻滚的江水,怒不可遏。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颠簸 喧腾 不知所措 慷慨激昂
B.演绎 浮燥 名符其实 漫不经心
C.诀择 迂回 川流不息 色彩斑澜
D.襁褓 狡辩 悄怆幽邃 轻歌漫舞
5、阅读诗歌,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B. “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 “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來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 “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①万籁此都寂,________。
②________,寂寞沙洲冷。
③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呐喊,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理想和济世情怀。
④韩愈《马说》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
7、有人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傅雷家书》是青少年成长的‘人生指南’。”请你选择其中一部,结合书中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0字以内)
8、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健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邃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
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④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⑤反过来看,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譬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再如,发生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闻发布却大篇幅着墨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
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言语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4月17日)
【1】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2个字)
【2】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_________的观点,和前文形成了对比论证.
【3】文章第⑥段能不能删去?请说明理由。
9、悠悠岁月中,忽遇那一树花开,惊艳了遇见,亦温暖了时光。人生有无数次遇见,每一次遇见,都是一段故事,都是一次生命的感悟。
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记叙文 ②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③ 字数600字以上。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