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组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平心而论,唐代的军队并不太强,在边界战争中打过很多败仗。
②因此,如果纯粹从军事、政治的角度来看,唐代有很多可指摘之处。
③但是,一代代中国人都深深地喜欢上了唐代,远比那些由于穷兵黩武、排外保守而显得强硬的时代更喜欢。
④唐代的疆域也不算太大,既比不过它之前的汉代,也比不过之后的元、明、清。
⑤这一事实证明,广大民众固然不愿意国家衰落,却也不欣赏那种失去美好精神心态的国力和军力。
A. ①④③②⑤ B. ①④⑤②③ C. ①④②③⑤ D. ②③⑤①④
2、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无数英雄儿女献出了生命,但中国人民_____,不屈不挠,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前仆后继 B.勇往直前 C.前赴后继 D.发奋图强
3、下次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网络热词频出,最近又炒火一个——“积极废人”。“积极废人”专指那些热衷不断给自己树立目标,却很少能圆满完成的人。《北京日报》评论说 。其实,成功永远不可能自己从屋顶上掉下来,撬动它的支点只能是专注。
①虽然现在的年轻人,手中握有大量的资源和机会,家庭、学校以及社会都倾力打造“绿色通道”,帮助他们成长。
②“积极废人”映照出的是现代人在海量信息冲击下的被动与彷徨,浮华喧嚣的环境、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让专注成了稀缺的品质。
③结果就是每一条外部飘来的信息,每一点外部环境的干扰都会让手中的事情停止,让心中的梦想永远停留在“做梦”阶段。
④但问题恰恰在于选择太多、可依赖的东西太多,反而破坏了人的主体性,使人丧失了全神贯注的能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②①④③
4、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韩愈,世称“韩昌黎”,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B.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他与老子被后人合称为“老庄”。
C.《礼记》,战国至秦汉时期道家学说的汇编,相传是西汉年间的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D.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文学大家,他的诗取材广泛,形式多样,通俗易懂。
5、诗歌鉴赏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6、诗文积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5)《卖炭翁》一诗中抒发主人公矛盾心理的句子是: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
(6)《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今天清早柯子歧打电话来,代表他父亲母亲向我们道贺。子歧说:与其你光得第二,宁可你得第三,加上一个玛祖卡奖。这句话把我们心里的意思完全说中了。你自己有没有这个感想呢?
再想到一九四九年第四届比赛的时期,你流浪在昆明,那时你的生活,你的苦闷,你的渺茫的前途,跟今日相比,不像是作梦吧?谁想得到,五一年回上海时只弹Pathetique Sonata(悲怆奏鸣曲)还没弹好的人,五年以后会在国际乐坛的竞赛中名列第三?多少迂回的路,多少痛苦,多少失意,多少挫折,换来你今日的成功!可见为了获得更大的成功,只有加倍努力,同时也得期待别的迂回,别的挫折。我时时刻刻要提醒你,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
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你的路程还长得很呢,这不过是一个光辉的开场。
(节选自《傅雷家书》)
(1)除了父亲的爱子之心,你从选段中还读出了傅雷怎样的情怀?文中哪个句子可以印证?
(2)如何理解选段最后一段话的深刻含义?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修髯飘飘
汪曾祺
①很多人都知道闻一多先生是留胡子的。报刊上发表他的照片。大都有胡子。那来流传很广的水刻像,闻先生口噙烟斗,目光炯炯,而又深沉,是很传神的。这张水刻像上,闻先生是有胡子的,但是闻先生原来并未留胡子,他的胡子是挑战那一天留起来的。当时发誓:挑战不胜。誓不剃须。
②闻先生原来并不热裹于政治。他潜心治学,用心甚笃。他的治学,考证精严,而又极富想象。他是个诗人学才,一个艺术家。他的讲课很有号召力,许多工学院的学生会步行穿过全城,来听闻先生的讲课。他很会讲课,能把本来是很枯燥的内容,讲得层次分明,文辞生动,引人入胜。他讲话很有节奏,顿挫铿锵,有“穿透力”,如同一流的演员。好几篇文章说过,闻先生讲楚辞,第一句话是:“痛饮酒,热读离骚,可以为名士”,是这样的。我上闻先生的楚辞课,他就是这样开头的。他讲唐诗,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放在一起讲。我记得他讲李贺诗。同时讲法国的点彩派,这样东西方比较的研究方法,当时达用的人还很少。他讲古代神话,在黑板上打满了他素自用墨笔临摹的大幅伏義女娲的石刻画像(这本身是珍贵的艺术品),大教室里各系学生坐得满满的,鸦雀无声。听这样的课,真是超高级的艺术享受。
③闻先生的个性很强,处处可以看出。他用的笔记本是特制的,毛边纸,红格,宽一尺,高一尺有半,是离京时带出来的。他上课就带了这样的笔记,外面用一块蓝布包着。闻先生写笔记用的是正楷,一笔不苟,字兼欧柳,字体稍长。他爱用秃笔。用的笔都是从别人笔筒中搜来的废笔。秃笔写蝇头小字,字字都像刻出来的,真是见功夫。他原是学画的。他和几位教授带领一群学生从北京步行到长沙,一路上画了许多铅笔逸写(多半是风景),他的铅笔速写另具一格,他以中国的书法入铅笔画,笔触肯定,有金石味。
④闻先生的胡子不是络腮胡子,只下巴下长髯一绺,但上髭浓黑,村出他的轮廓分明,稍稍扁阔的嘴巴,显得潇洒而又坚毅。
⑤后来,闻先生走下“楼”来(闻先生以前整天钻在图书馆楼上,同事曾戏称为“何妨一下楼主人”),拍案而起,献身民主运动,原因很多,我只想说,这和他的刚强的个性是很有关系的。一是一,二是二,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心口如一,又无反顾。闻一多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无半点渣滓的、完整的、真实的浪漫主义者。他的人格,是一首诗。
⑥能为闻先生塑像的理想人物,是罗丹。可惜罗丹早就死了。
⑦在西南联大旧址,现在的西南师范学院的校园中有闻先生的全身石像,长髯飘飘,很有神采。
⑧闻先生遇难时,已经剃了胡子,那时抗战已经胜利。我建议在闻先生牺牲的西仓坡另立一个胸像,最好是铜像。这个铜像可以没有胡子。
【1】阅读全文,概括写出闻一多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2】文章抓住闻一多的相貌特征为题,多处写到他留的胡须,有什么深意?
【3】联系上下文,理解分析文中画线句子。
9、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
我喜欢襄阳,也许是因为她的山水之秀,也许是因为她的人文之胜,抑或是因为她拥有的独特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浑然天成……
作为襄阳人,你游览过襄阳的哪些地方?你的感受如何?请以“我爱襄阳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古隆中、唐城等景点;(2)不出现真实的班级、姓名,不少于600字。
题目二:
活在喧器的尘世中,因为一次最美的相遇,让我们的眼亮了、心活了、情也真了……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相遇”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不出现真实的班级姓名,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