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苏菲的世界》是美国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小说,它深刻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B.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小说,以亚特兰大以及附近的一个种植园为故事场景,描绘了内战前后美国南方人的生活。
C. 《社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它以清淡的笔调,深切地表达了对童年童趣的怀念以及对美好人性的赞美。
D. 《傅雷家书》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E. 《林清玄散文》的作者林清玄,中国台湾省人,他的作品无论是在人的情感、生活的哲思以及对佛教的领悟方面都无不体现着禅意的味道,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2、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广大海外青年积极投身所在国的防疫抗疫工作,向世界表现了无私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将“表现”改为“展现”)
B.缺乏运动会导致身体出现免疫力下降、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肌肉无力等。(在“等”后面加上“症状”)
C.钟南山说:学好语文是最关键的。学好了语文,你就懂得如何对事情进行总结并分析。(“总结”和“分析”调换)
D.珠海来魅力壁画村是目前国内最大的3D题材壁画村,其壁画墙体面积大约6000平米左右。(在“3D题材壁画村”后加上“之一”)。
3、下面关于《骆驼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品围绕着祥子的最大梦想,写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突出当时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
B. 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
C. 小福子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但当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开始变得麻木、自私,逐渐成为一个无恶不作的人。
D. 虎妞是老舍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作者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致密(zhì) 两栖(qī) 骨骼(gé) 臀部(diàn)
B.岛屿(yú) 褶皱(zhě) 彗星(huì) 地壳(qiào)
C.劫难(jié) 撞击(tóng) 携带(xié) 潮汐(xī)
D.衍射(yǎn) 二氧化硅(guī) 追溯(sù) 陨石(yǔn)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两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2】自古别离多伤感,这首送别诗却唱出了一曲高亢嘹亮的别离之歌。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
6、请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默写完整。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
7、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保尔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哥哥阿尔焦姆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_____)
(2)《傅雷家书》体现了傅雷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兴趣是第一位的。(_____)
(3)傳雷在家书中给儿子提出的建议涉及很多方面,如生活细节、人际交往、读书求学、感情处理等。(______)
8、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
材料一: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94.6%的受访民众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或者不可回收垃圾”。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的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效果。
(摘编自新华网《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
材料二:
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形成协同高效的全过程运行系统。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长期以来,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较低、准确率较低,成为制约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效果的突出问题,是我国垃圾分类的明显短板;与此同时,垃圾分类的目标和途径并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设施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了前端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明确的目标,清晰的路径。但是,这一方案再科学合理,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它的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应尽的基本责任。当然,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摘编自《人民日报》,《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
【1】下列有关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 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 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 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2】下列各项对材料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阐述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和破解之道。
B. 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有助于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我们要增强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的意识。
C. 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D. 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3】怎样才能有效改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两则材料作简要概括。
9、题目:生活是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