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梅州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远而无所至极邪/弗学,不知善也

    B. 海运则将徙南冥/庄子与惠子游濠梁之上

    C. 求其能千里也/子非我,知我不知鱼之乐也

    D. 苍苍,其正色邪/既已知吾知而问我

  • 2、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陶渊明,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爱莲说》等。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0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C.《安塞腰鼓》为了展现安塞腰鼓表演的力量之美,极力铺陈,写得汪洋恣肆,慷慨激昂,令人仿佛置身于沸腾的群舞中。

    D.《社戏》选自《呐喊》,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小说,回忆了作者童年到乡下外祖母家看社戏的经历。

  • 3、本文标题中的“最后”一词的具体含意是

    A. 闻一多是当天讲演的人中最后一个讲演的。

    B. 李公朴先生讲演过了,后来闻一多先生又讲演。

    C. 李公朴讲演被杀害,闻一多先生讲演又被杀害了。

    D. 这是闻一多先生生前的最后一次讲演。

  •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赋予  挚爱  纷至踏来  草长莺飞

    B. 缅怀  旋涡  怒不可遏  目炫神迷

    C. 演绎  浮躁  接踵而至  轻歌曼舞

    D. 偏辟  喧腾  川流不息  格物智知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登岳阳楼(其一)》,完成小题。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是全诗写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最后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B.诗的颈联以含蓄的方式,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

    C.这首诗通过登楼所见,抒发诗人辗转江湘之苦,国家破败、中原动荡之忧。读之让人感慨万分。

    D.与杜甫的《春望》《石壕吏》等诗相比较,能看出此诗的老杜风格。诗人在模仿的同时,又富于变化,布控精巧,情思绵绵,自成一格。

    2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景,“一东”“一西”,点明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帘旌不动夕阳迟”,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夕阳入山图,烘托了诗人登临时的悠闲、平静的心情。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

    3对这首诗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融于一体。

    B.抒发了诗人颠沛流离之苦、对国家的无限忧愁,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C.表达了作者晚年面对国破家亡的困境而产生的得过且过之感。

    D.这首诗以虚写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国运好转的期盼。

    4与本诗颈联结构最相似的一项是( )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C.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D.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小石潭记》直接写潭水清的语句是________;借石潭的形状写潭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否则即使道理说了一大堆,仍然是隔了一层。一般艺术家的偏于intellectual[理智],偏于cold[冷静],就因为他们停留在理性认识的阶段上。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感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如此循环下去,你对一个作家当然无从深入。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会这样欣赏他,理解他。

    1《傅雷家书》主要收录了傅雷夫妇写给长子________(人名)的100多封家信,傅雷在信中屡次提到罗曼▪罗兰笔下的一个人物____________(人名),这个人物的原型是贝多芬。

    2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文中“真正的共鸣”含义的理解。

    3选出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   )

    A.《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写给儿子的家信汇编,信中首先强调的是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B.傅雷在家信中希望儿子在国外要把时间花在练琴上,不必频繁的写信回家。

    C.《苏菲的世界》被誉为 20 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

    D.《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谈到了青年们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问题,对广大青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各题。

    谈谈中学生使用电脑的利弊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对电脑已不在陌生,电脑使用率呈上升趋势。等我们这一代步入社会时,如果不会使用电脑,很可能会被视为文盲。

    那么,电脑究竟给我们带来的是“利”还是“弊”呢?

    在这里,我想谈谈电脑对学习的影响。①望子成龙的家长为了开发孩子的智力水平,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纷纷为孩子购买电脑。但是许多孩子却沉迷在电脑游戏中无法自拔:课余时间,谈论着扣人心弦(A)的游戏(B)节假日里,在街头网吧……(C)醉生梦死(D)。上述现象在初三年级的同学中也存在,②而真正将电脑用于提高成绩的又有多少呢?所以,我认为学生用电脑,就必须用到正道上,③否则不这样,将适得其反

    最近,我们学校举行了以“中学生使用电脑的利弊”为主题的辩论赛。④这次辩论,使同学们得到了很大的启发,现在我们对怎样使用电脑有了正确的认识。

    1文中加横线的成语和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A B.B C.C D.D

    2下面对文中加横线句子的修改,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①句改为:望子成龙的家长为了开发孩子的智力。

    B.第②句改为:而真正将电脑用来学习的又有多少呢?

    C.第③句改为:否则,将适得其反。

    D.第④句改为:通过这次辩论会,使同学们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3下面是对本文的四项修改意见,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文章内容来看,第一段句末句“文盲”应该改用“科盲”更加贴切。

    B.第二段不应该独立为一段,应该与第三段合并为一段。

    C.最后一段末句的“怎样使用电脑”应该改为“使用电脑的利与弊”更贴切。

    D.本文论述的内容与标题不符,文中还应该论述“中学生使用电脑”的“利”方面的内容。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追梦路上

    要求与提示:1.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最真实的情感。2文章不少于600字。3.请注意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