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平凉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诗经》列为“五经”之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B.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 《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 《卖炭翁》《送友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都是唐朝的。

  • 2、下列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演讲稿的语言应该尽可能体现口语化、大众化的特点,尽量避免使用听众不熟悉的文言、方言或生僻词语。(删去“避免”)

    B. 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使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删去“经过”或删去“使”)

    C. 作者在文中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或浓墨重彩,或简笔勾勒,笔法多变,妙趣横生。(在“勃朗峰”后加上“的经历”)

    D. 我们应当践行和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践行”与“树立”互换位置)

  • 3、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辈(háng  掇(chuān   奋(kāng   息万变(shùn

    B.纶(jīng 级(shè   黑(   怒不可è

    C.jǐn 章(zuàn   裂(jūn   水尤清liè

    D.默(jiàn  qiào   pàn   共振(

  •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主要采用赋、比、兴手法,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

    B.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北冥有鱼》和《虽有佳肴》都是他的作品。

    C.《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D.游记往往要通过交代行踪来记述游览经过,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受。《壶口瀑布》就是一篇游记。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唐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释)①魏万:又名颢。上元(唐高宗年号,674—676)初进士。曾隐居王屋山,自号王屋山人。②关城:指潼关。③御苑:皇宫的庭苑。这里借指京城。④砧声:捣衣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这是一首送别诗,被送者为诗人晚辈。诗作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表达了诗人对魏万的深情厚意。

    B. 首联作者先直抒胸臆,写魏万的离开,后写“昨夜微霜初渡河”,点出前一夜的景象,这种倒戟而入的笔法,极为巧妙。

    C. “云山况是客中过”,照应第一句。云山一般是令人向往的风景,而对于落寞失意的人,坐对云山,便会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伤,他乡游子,于此为甚。

    D. “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暮春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E. 尾联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要抓紧时间成就一番事业。

    2诗歌的颈联向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该联运用的艺术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

    (2)________,老妇出门看。

    (3)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

    (4)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

    (5)________,千里共婵娟。

    (6)________,潭影空人心。

    (7)挥手自兹去,________

    (8)________,更着风和雨。

    (9)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积极进取人生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オ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オ能放下虚伪的自導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オ不是育目的爱。

    文段选自《傅雷家书》这封信的内容由_______(人名)乐曲的特点谈起,论及了艺术家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真诚。信中父亲还要_____________(人名)在做一切小事时,要养成一种____________的习惯。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乡村的瓦

    冯杰

    (1)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

    (2)瓦更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在苍茫乡村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来的雨的清气里漂浮。若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雨来了,那一颗颗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胆子大的会跳起,多情的会悄悄滋润到瓦缝。最后才开始从这面蓑衣上滑落,从屋脊上,再过渡到屋檐。浩浩荡荡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回归大地,从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义。

    (3)瓦有对称之美,任何人看到乡村的瓦,都会想到一个成语,叫“鳞次栉比”,如观黄河的鱼鳞与母亲的梳篦。瓦在骨子里是集体主义者,它们总是紧紧地扣着,肩并肩,再冻再冷也不松手。在冬天它们能感到彼此的体温,像肌肤相亲的爱人,贴得密不透风,正团结在月亮缓缓上升的乡村里。

    (4)当瓦还没有走上屋顶,生命里的“籍贯”一栏早就填上了,是两个粗拙的字,叫“乡村”,像一个孩子或者老人用颤巍巍的笔所写。是的,瓦更是一种对乡村的坚守。在瓦的记忆里,所有的飞乌鸟是浪子与过客,都是浮云与苍狗。

    (5)籍贯属于乡村的瓦有一天走进城市,它晕头转向,无所事事,毫无用途。城市里的幻影夜色与镭射霓虹拒绝它。有一片瓦迷路了。它被开往城市里的一辆大卡车用来垫上面的器物,最后被拉向城市,当它完成自己的使命时又被远远地抛弃在公路边。城市人就爱过河拆桥,瓦看看身上“籍贯”一栏,早己被风的手擦模糊了。

    (6)瓦上的风景只有一种,那就是“瓦松”,我们那里叫“蓝瓦精”。这称呼多气派啊!那一棵棵站在瓦上的小小生灵,因为听风观雨的缘故,已经一位位聪明成精了。且慢,它们还是“乡间郎中”呢。乡村药谱如是说:瓦松,又名天蓬草、瓦莲草、向天草,清热解毒。我小时候得过恶性疟疾,久不见愈,姥姥就从旧屋顶上采到几棵瓦松,炖汁连服,止住了。

    (7)小时候我常在梦里想到,那些瓦松站在我外祖母的屋脊上,跷着脚丫,在我不知不觉的夜半时刻,正一颗颗摘星呢。那一辆北斗七星的长勺低低地垂落下来,一如在汲瓦松上一颗颗透清的露珠。终于,一不小心,有两颗最大的掉下来,缓缓地,落在我的眼角。

    (8)当我的灵魂有一天回归大地,就请瓦在上面扣上小小的一方,有泥瓦的余温,还有泥瓦的纹络。这一方故乡的小房子,泥与水组合的小房子,草气上飘摇的小房子,你罩着我。像夜半耳语:“睡吧,孩子,这叫归乡。”

    1本文围绕乡村的瓦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2第(6)(7)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3品味下列句子。

    (1)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

    (2)像谁夜半耳语:“睡吧,孩子。这叫归乡”。

    4文中第(5)写道:“有一片瓦迷路了。”为什么“瓦”会“迷路”?如何理解这其中的含义。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作文

    凝视枝头的春花是一种幸福,钟情桌上的名作是一种幸福,沐浴朋友的微笑是一种幸福,感受亲人的温暖是一种幸福……只要你用心去体会,就一定能画出幸福的模样。

    请你《这就是幸福的模样》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