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吁吁(xū) 嗟叹(jiē) 巉岩(chán) 飞湍(tuān)
B.喧豗(huī) 砯崖(pīng) 吮吸(yǔn) 黄鹤(hè)
C.崔嵬(wéi) 峥嵘(zhēng) 栈桥(zhàn) 万壑(hè)
D.猿猱(náo) 秦塞(sài) 扪参(mén) 趑趄(zījū)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些博友认为,规定气候资源归国有并非不经之谈,但要防止《条例》在执行时伤害市场公平,进而挫伤民企积极性。
B.有些女孩子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看到能照出人影的东西,总喜欢凑过去照几下——你看,她又在玻璃窗前顾影自怜了。
C.被批评者与批评者能够敛声屏气坐下来对话,消释不快,这在当今中国文坛上实在少见,余秋雨和余杰就做到了这一点。
D.现代人过分强调商品包装的同时,也十分注重自身衣着的包装,但盛妆丽服包裹下的灵魂,究竟有多少分量,却无人注重。
3、在所有民居模式中,院落式民居是我国最普遍的一种。请问,院落式中国民居的典型代表是什么?( )
A.竹楼
B.冰屋
C.四合院
D.窑洞
4、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些新入伍的战士,面对军旗,一个个信誓旦旦,表示要在部队这个大熔炉中百炼成钢,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②巴西奥运会的开幕,打乱了他夙兴夜寐的生活习惯,他每天不分白日黑夜地守在电视机前,欣赏着各种赛事。
③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第三局破釜沉舟,调上全部精锐人马,拼力反击,终于反败为胜。
④随着百镇千村建设稳步推进,海南省许多新的特色旅游产品脱颖而出,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全城旅游大有作为。
⑤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好。
⑥2018年世界杯南美区预选赛第18轮,阿根廷队因梅西连入3球,客场击败厄瓜多尔,不言而喻地证明了梅西仍是球队灵魂。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④⑥
D. ②⑤⑥
5、下列各句,没有词类活用的是
A.不积跬步 B.日削月割
C.籍吏民 D.抑本其成败之迹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先秦儒家首次构建了“艺德合化”的模式,最早确立了艺术审美与思想道德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和实践途径,既注重用“艺”来推动“德”的修养升华,更重视把道德修养向艺术化、审美化境界的转化推进。先秦儒家关于“艺”与“德”的丰富内涵,以及互为制约、相互依存的思想,非常清楚地明确了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关系。但是“德”如何转化为“艺”的内在精神因素,“艺”又是如何彰显“德”的丰富内涵,最终创造性合化为一体,达到“感人至深”“尽善尽美”的理想审美形态,就成为构建“艺德合化”途径的关键性因素。
构建“艺德合化”途径,最基础的是对“心”的认知和表达。先秦儒家认为,“心”不仅是“艺”的本源,而且“心”还是人的道德修养的主体,引导着人不断实现思想精神的超越和升华,从而达到理想的君子人格境界。孔子以“心”确立了道德本质的内在属性,孟子、荀子选一步阐释了“心”既具有道德内涵又具有认知功能,以及具有道德情感力量的特征,确立了由“心”而生的道德修养的主体地位。《孟子·尽心上》明确指出了“心”“性”“天”的辩证统一关系,认为全力修养自己之心的人,是因为明白道德善良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觉悟到了人的本性所在,就会努力保存自己的道德善良之心,涵养自己的思想道德修为,遵循事物的内在规律行事做人,只要“尽心”就能够做到“知性”和“事天”,从而达到符合自然和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根本要求。
构建“艺德合化”途径,最本质的是对“情”的呈现和把握。先秦儒家最早提出“艺”本源于人之“情”的观点。《毛诗序》认为诗歌是来自“情”动而生,用语言表达不够充分,就会不断感叹抒发,如果还不足以表达,就会吟咏歌唱,最后就会出现情不自禁手舞足蹈的状态,充分说明了文学艺术来源于“情”的本质缘由。《乐记》:“礼乐之情同。”“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矣。”《孟子·告子上》:“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先秦儒家认为对“情”的美好体验是人性天然的本能需求,更是“艺”所要体现和表达的主要内容,“礼”与“乐”都与“情”的表达体验具有莫大的关系。巧合的是,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也在《艺术论》中从情感的真挚性、感染性和道德性等方面探讨了情感作为艺术的本质,认为艺术一般说来是各种感情的传达”。可以说,在本质上沟通了“艺”与“德”的艺术化、审美化途径的正是对于“情”的表达和呈现。“德”是“艺”的本质内涵,“艺”是“德”的“情感”表达方式,,先秦儒家通过对人类丰富“情感”的肯定和阐释,打通了“艺”与“德”二者密切融合的通道,由此而来,就构建起了“艺德合化”的媒介途径,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性情观”。
(摘编自岳音《先秦儒家的“艺德观”构建论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艺德合化”模式的构建源自于“艺”“德”之间辩证统一关系和实践途径的确立。
B.构建“艺德合化”途径的前提条件在于如何把“艺”与“德”创造性地融合为一体。
C.孔孟等人阐释了“心”既具有道德内涵又具有认知功能,确立了“心”的主体地位。
D.《毛诗序》认为诗歌缘“情”而生,充分说明了文学艺术来源于“情”的本质原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两个维度探究构建“艺德合化”的有效途径,两个维度构成对比关系。
B.文章相关引文的合理使用,丰富了作品的思想内容,使得文章论证更加严谨。
C.文章援引了托尔斯泰的观点,意在说明艺术和情感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D.文章先总后分,在分论的过程中,先提出了观点,再进行论证,思路很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达到“尽善尽美”的理想审美形态,需要“艺”与“德”创造性地合化为一体。
B.孟子认为符合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需同时做到“尽心”“知性”“事天”。
C.先秦儒家认为,“情”是“艺”所要体现和表达的主要内容,托尔斯泰也持类似观点。
D.先秦儒家通过对人类丰富“情感”的肯定和阐释,打通了“艺”“德”二者间的通道。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_____,_______”,表现女主人公对氓彻底失去信心后的愤然决绝之情。
(2)《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______,____。
(3)《赤壁赋》侧面写出箫声凄恻动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论语》楚狂对孔子的劝诫,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之意。
(5)《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德的两句是: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客”感慨曹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所表达的意思相似。
(2)李白曾写到“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同之”,苏轼亦吟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也有相似一问,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子•皇帝》记述鸥鸟与人玩耍的情景,后人常用与鸥订盟表示归隐之志。于是“鸥”的意象便引入诗歌之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香雾云鬟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
(2)____________________,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寿阳曲》)
(3)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中指出艰苦磨练有益于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有一副著名的自勉联,其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自《庄子·秋水》“天下之水,莫大于海,百川归之”。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子罕》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阐明,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2)《师说》中,对于为子择诗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回眸一笑百媚生,___________________。
(2)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
(4)小楼一夜听春雨,________________。
(5)宫女如花满春殿,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 送陈正言①
家铉翁②
南来数骑,问征尘,正是江头风恶。耿耿孤忠磨不尽,惟有老天知得。短棹浮淮,轻毡渡汉,回首觚棱③泣。缄书欲上,惊传天外清跸。
路人指示荒台,昔汉家使者,曾留行迹。我节君袍雪样明,俯仰都无愧色。送子先归,慈颜未老,三径有余乐。逢人问我,为说肝肠如昨。
(注)①陈正言是南宋朝廷派来的使者。②恭宗德祐二年(1276)正月,元军从水陆大举入侵,南宋朝廷投降,并派出三千余人官兵赴元祈请有关事宜,家铉翁即是其中一位祈请使,他从此被迫羁留北方,直到1294年以八十二岁的高龄被放归。此词即是作于羁留期间。③觚棱:本指殿堂屋角上的瓦脊形状,这里代指宫阙。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作者对南方形势的关心。遇南来者即询问消息,但询问的结果却是“江头风恶”,即形势不好。
B.“磨不尽”三字,指耿耿孤忠坚如磐石,也包含了他在北方所受的各种磨难,更加突显了他的品质。
C.“短棹浮淮”写诗人眺望京城时所见的淮水之上船来船往的景象;“泣”表达了思归不得的痛苦。
D.此词上片虽从眼前落笔,但主要还是叙写对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的回忆;下片重在抒写自己的心迹节概。
【2】作者身羁异域,送归而自己却不能归,下片并未见伤悲沉沦之情。请分析词作的下片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感的。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端,相太宗、真宗。诲性纯厚,家居力学,不妄与人交。进士登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时廷臣多上章讦人罪,诲言:“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枢密副使程戡结贵幸,致位政地,诲疏其过,以宣徽使判延州。复上言:“戡以非才罢,不宜更委边任;宣徽使地高位重,非戡所当得也。”兖国公主薄其夫,夜开禁门入诉。诲请并劾阍吏,且治主第宦者罪,悉逐之。
英宗不豫,诲请皇太后日命大臣一员,与淮阳王视进药饵。都知任守忠用事久,帝之立非守忠意,数间谍东朝,播为恶言,内外汹惧。诲上两宫书,开陈大义,词旨深切,多人所难言者。帝疾小愈,屡言乞亲万几。太后归政,诲言于帝曰:“后辅佐先帝历年,阅天下事多矣。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遂论守忠平生罪恶,并其党史昭锡窜之南方。
神宗立,拜御史中丞。王安石执政,时多谓得人。诲言其不通时事,大用之,则非所宜。遂上疏曰:“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如久居庙堂,必无安静之理。”帝方注倚安石,还其章。诲求去,乃出诲知邓州。诲之将有言也,司马光劝止之,诲曰:“安石虽有时名,然好执偏见,轻信奸回,喜人佞己。听其言则美,施于用则疏;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且上新嗣位,所与朝夕图议者,二三执政而已,苟非其人,将败国事。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顾可缓耶?”诲既斥,安石益横。
诲三居言责,皆以弹奏大臣而去,一时推其鲠直。居病困,犹旦夕愤叹,以天下事为忧。既革[注],司马光往省之,至则目已瞑。闻光哭,蹶然而起,张目强视曰:“天下事尚可为,君实勉之。”光曰:“更有以见属乎?”曰:“无有。”遂卒,年五十八,海内闻者痛惜之。诏赠通议大夫。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二十一,列传第八十)
【注】革:通“亟”,病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B. 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C. 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D. 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登第”是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三者合称“三鼎甲”;二甲、三甲各若干名。只有一甲称进士。一、二、三甲榜上有名的都叫“进士及第”,或“登进士第”、“登进士榜”。
B. 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义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C. 嗣位指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位即君位。
D. 后四史,一般指的是《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后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几部史书。不过它的最后一部,即“清史稿”并不属于《二十四史》之中,并且是残本,民国时期并未编写完毕,这也是有人说是“二十五史”的原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英宗生病时,任守忠多次离间皇帝与太后的关系,吕诲上书两宫,申明大义;太后归还政权,皇帝将任守忠及其同党放逐南方。
B. 吕诲任殿中侍御史,当时许多朝廷大臣上书揭发他的罪过;吕诲认为谏官以外的人这样做就是侵权,请求皇帝下诏惩办革除。
C. 吕诲认为王安石外表纯朴,内心狡诈,只会标新立异,欺上瞒下,将来会贻误天下;皇帝正倚重王安石,就退回了吕诲的奏章。
D. 吕诲三次被贬出朝廷都是因弹劾大臣;病重后司马光前去探望,吕诲本已瞑目,听到哭声强睁眼睛嘱托司马光要为国事而努力。
【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
(2)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顾可缓耶?
14、根据要求作文。
文学家屠隆《娑罗馆清言》说:“楼前桐叶,散为一院清阴;枕上鸟声,唤起半窗红日。”这个“半”字,体现了主人鲜活的艺术思维和审美意识。在传统的中国文人中,也是常常以这样的一个“半”的视角去观照社会世情风俗和人生百态。
请以“说‘半’”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