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宜春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文学常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别里科夫已经成为那些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

    B.屠格涅夫,俄国著名的作家,代表作有《猎人笔记》、《父与子》等,作品广泛地反映俄国社会和大自然的风光。

    C.契诃夫是俄国十九世纪末批判现实主义的艺术大师,其代表作是《装在套子里的人》、《变色龙》、《万卡》等。

    D.契诃夫是世界文学史上“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另外两个是法国的莫泊桑和中国的蒲松龄。

  • 2、下面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物。

    B.足下,古代常用于下对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C.孝廉,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两种科目。孝,指孝悌之人;廉,指清廉之士。后来合称孝廉。历代因之,也指被举荐的士人。

    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 3、“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一定的(  )

    A.历史性 B.民族性 C.阶级性 D.地域性

  • 4、下列词语的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错落   蹉跎   挫折   措手不及

    B.环绕   浣花   魔幻   容光涣发

    C.飘零   聆听   绫罗   壮志凌云

    D.休憩   修葺   栖息   休戚相关

  • 5、下列各年代各领域的名人哪个本姓不是“胡”?(  

    A.胡惟庸 B.胡适 C.胡润 D.胡歌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个时代都不会只有一种时尚、一种声音、一种思想,必然是诸色杂处、诸音争鸣。然而,经过时间的淘洗,总是有一种精神流传下来、一个声音在岁月中回荡,成为那个特定时代的代表。这便是主流的精神。而主流的文论总是在这批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中,在创作实践中前行,总结经验教训,归纳为学理性的原则,又指导创作的前进。

    我们多么希望当代文艺评论健康繁荣啊!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的文艺评论实践离此尚远,评论的消沉与单调和“杂音”的喧嚣是当前文艺评论的主要病象。有人曾说:批评对象的缺失,造成批评队伍人才的流失和理论武库的贫血。这说法只对了一半。因为文艺评论的消沉并不仅仅是创作的贫乏而引发的还应该看到文艺评论队伍本身的不足,以至于评论处于失语状态,于是乎杂音四起,一时间似乎成了正统,只要敢扯起哑嗓子喊几声,就成了不可一世的评论大师,竖起旗帜招摇过市。而一些正儿八经的文艺评论倒瑟缩起身子,摆出一副挨打的架势。

    为什么此消彼长,正经文化的声音几乎被噪声淹没了呢?原因之一便是文艺评论缺乏坚如磐石的哲学理论基础。一些评论家对自己赖以剖析实际、总结经验、辨别真伪的理论武器都产生疑问,更遑论深刻钻研与精益求精。于是,将真理化为教条,将科学的方法论化为公式,对文艺创作实践的认识当然只能是表面肤浅甚至是言不及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在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一些号称马克思主义的主流评论却背道而驰,或者只将真理变作符号,或者由马克思主义文论粘贴起来的“文章”,自然不会有好的效果。这和捡拾西方文论的词语,排列成文,乔装评论文章一样,都是种吓唬人蒙事的行径。

    文艺评论的单调、模式化,也是主流文艺评论消沉的重要原因之一。无论对待什么作品,我们的评论都几乎从同一个模子里生发出来,而缺乏那种活泼生动的议论。比如,我们总是议论创作主体,而把接受美学扔在一边。我们似乎忘记了文艺创作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受众服务,让读者、观众明白创作者的心。于是,那些弄出许多云山雾罩只能证明创作者糊涂的文本的作者,可以毫无羞耻地叫出“霸权话语”,谁不明白他的玩意儿,谁就是低能儿。或者反其意而用之,“我是流氓”,爱怎么说就怎么说,管你们喜欢不喜欢。好像只要无知就掌握了真理。

    我们也极少从经济、从社会学的角度评断文本,好像我们的创作者都远离社会。其实,有些作品只要放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形态中加以考察,就辩得出它的虚妾,特别是那些以写新贵、“大款”与“白领丽人”、肉麻情爱故事的作品,异想天开之处、闭门造车之处,不可胜数。不懂经济,不懂政治,不明社会,几乎是我们当代作者、评论者中相当多数人的通病。

    正经的正派的评论家大约还有一种过于宽宏的心态,以为杂音的评论也是评论之一,人家的权利不可剥夺,或者说,那些不正经的东西何惧之有,随它去吧。这是当今沉寂的文艺评论舞台上最为抢眼的“风景线”。抢眼的东西未必都是美丽的。它们的抢眼还在于应该抢眼的光芒正在暗淡。

    然而历史总会消尽每个时代的杂音,只录下了那主流澎湃的涛声,今天也一样。别看主流文艺评论处于消沉状态,但它毕竟掌握着真理,那些歪论邪说的呐喊者不过虚张声势。主流的文艺评论与反映这时代精神的作品总会昂扬起来,流传下去。历史就是这样选择的。远的不说,清朝小说、笔记、抄本甚多,但是流传下来的是《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作品,以及金圣叹和李渔等人的文论,当时曾名噪一时的许多文本都淹没在岁月的波涛中,今天有人爱在废纸堆中寻找当时的“杂音”,打扫尘土,再镀金色,也不过是过眼烟云。

    让主流文艺评论发出最强音的信心是要有的,然而还要好自为之,努力学习,敢于搏斗,勇开道路。

    (摘编自苏叔阳《让主流评论发出最强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的文艺评论队伍自身存在的缺陷,导致文艺评论杂音四起,病象环生。

    B.文艺评论家如果缺乏坚实的哲学理论基础,就会使评论肤浅或言不及义。

    C.文艺评论的单调、模式化会让文艺评论家难以辨别出文学作品的虚妄。

    D.正经正派的评论家过于宽宏的心态使文艺评论的舞台更丰富活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饱满的情感、形象而又不失幽默的语言号召主流评论要敢于发声。

    B.文章针对当前文艺评论不健康的状况重点分析了原因,并指出了危害。

    C.文章从理论基础、评论方式、评判角度三个方面分析了主流评论声音较弱的原因,角度全面多样。

    D.文章首尾圆合都站在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指出只有主流之声才会流传下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扬主流时代精神是文艺创作与文艺评论共同的责任,文艺评论要指导文艺创作的发展。

    B.文艺评论评价文艺作品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该作品能否让读者、观众理解和接受。

    C.当今文艺作品如果写新贵、“大款”与“白领丽人”,就会创作出离现实社会较远的作品

    D.当今主流文艺评论处于消沉的状态,但只要自知善学、敢于发声与创新,也可能发出最强音。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曹操在《短歌行》中借《诗经》中的句子表达了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劝说那些有才能的人赶快择主而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3)曹操在《短歌行》中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园田居(其一)》中揭示陶渊明辞官归隐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6)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草屋屋后房前优美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劝学》中,荀子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皆因心思浮躁,以此告诫世人学习务必专心。

    (2)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面对群童“抱茅入竹”时的无可奈何。

    (3)在《赤壁赋》中,苏轼与客在赤壁之下泛舟,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⑴白云回望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王维《终南山》)

    ⑵云青青兮欲雨,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⑶夕阳下, _________,两三航未曾着岸。  (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

    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前赤壁赋》)

    ⑸楚天千里清秋,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⑹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_____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___________________。(《后汉书》)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黯然于好梦必醒,盛筵必散。登场而预有下场之感,热闹中早含萧索矣。钱钟书此语是对李商隐《锦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的解读。

    (2)阴沉的冬日,置身于冰封雪盖的大漠戈壁,你又会不由得惊叹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雪原”的描写何等贴切!

    (3)“扁舟”作为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之一,既是游子漂泊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托,更是追求自由、失意隐居的媒介,它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全下面的句子。[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二章)

    (2)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山》)

    (3)___________________,燕尾绣蝥弧。(卢纶《塞下曲》)

    (4)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5)落花水香茅舍晚,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

    (6)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___。(《迢迢牵牛星》)

    (7)靡不有初,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大雅·荡》)

    (8)_________________,决胜千里之外。(司马迁《史记·留侯列传》)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燕居即事

    韦应物

    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

    幽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

    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

    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

    (注)①本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年)夏时诗人罢任滁州刺史,闲居于滁州西涧。燕居:闲居。②北窗:语出陶潜《与子俨等疏》:“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燕居”展开描写,竹、兰既是两种客观景物,也寄寓诗人的主观感情。

    B.颔联上句以动写静,下句直接描写静景,突出了居处环境的清幽宁静,无人来访。

    C.颈联感慨时光易逝,闲居之长,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下山,夏木仿佛也为之郁结。

    D.全诗以写景为主,然在写景中巧妙完成了情感的转换,正可谓“妙在淡然不著痕迹”。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荆罕儒,冀州信都人。父基,王屋令。罕儒少无赖,与赵凤、张辇为群盗。晋天福中相率诣范阳委质燕王赵延寿得掌亲兵开运末延寿从契丹主德光入汴署罕儒密州刺史。汉初,改山南东道行军司马。显德初,世宗战高平,戮不用命者,因求骁勇士。通事舍人李延杰以罕儒闻,即召赴行在,命为招收都指挥使。会征太原,命罕儒率步卒三千先入敌境。罕儒令人负束刍径趋太原城,焚其东门。擢为控鹤、弩手、大剑直都指挥使。从平淮南,领光州刺史,改泰州,为下蔡守御都指挥使兼舒、蕲二州招安巡检使。四年,泰州初下,真拜刺史兼海陵、盐城两监屯田使。明年三月,世宗幸泰州,以罕儒为团练使,赐金带、银器、鞍勒马。六年春,军吏耆艾诣阙请留,恭帝诏褒之。

    建隆初,升郑州防御,以罕儒为使,改晋州兵马钤辖。罕儒恃勇轻敌,尝率骑深入晋境,人多闭壁不出,虏获甚众。是年冬,复领千余骑抵汾州城下,焚其草市,案兵以退。夕次京土原,刘钧遣大将郝贵超领万余众袭罕儒,黎明及之。罕儒遣都监、毡毯副使阎彦进分兵以御贵超。罕儒锦袍裹甲据胡床享士,方割羊臂臑以啖,闻彦进小却,即上马麾兵径犯贼锋。并人攒戈舂之,罕儒犹格斗,手杀十数人,遂遇害。刘钧素畏罕儒之勇,常欲生致,及闻其死,求杀罕儒者戮之。太祖痛惜不已,擢其子守勋为西京武德副使。因索京土原之不效命者,黜慈州团练使王继勋为率府率,阎彦进为殿直,斩其部下龙捷指挥使石进德等二十九人。

    罕儒轻财好施。在泰州,有煮海之利,岁入巨万,诏听十收其八,用犹不足。家财入有籍,出不问其数。有供奉官张奉珪使泰州,自言后唐张承业之子。罕儒曰:“我生平闻张特进名,幸而识其子。”厚加礼待,遗钱五十万,米千斛。

    罕儒虽不知书,好礼接儒士。进士赵保雍登科覆落,客游海陵。罕儒问其所欲,保雍以将归京师,且言缘江榷务以丝易茗有厚利。罕儒立召主藏奴,令籍藏中丝,得四千余两,尽以与之。然好勇善战,不顾胜负。常欲削平太原,志未果而及于败,人皆惜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三十一·荆罕儒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天福中/相率诣范阳委/质燕王赵延寿/得掌亲兵/开运末/延寿从契丹主德光入汴署/罕儒密州刺史/

    B. 晋天福中/相率诣范阳/委质燕王赵延寿/得掌亲兵/开运末/延寿从契丹主德光入汴/署罕儒密州刺史/

    C. 晋天福中/相率诣范阳/委质燕王赵延寿/得掌亲兵/开运末/延寿从契丹主德光入汴署/罕儒密州刺史/

    D. 晋天福中/相率诣范阳委/质燕王赵延寿/得掌亲兵/开运末/延寿从契丹主德光入汴/署罕儒密州刺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胡床:是一种狭长而较矮的卧具,自胡地传入中原。与王勃《滕王阁序》中“徐孺下陈蕃之榻”的“榻”相似。

    B. 煮海:一种古老的利用海水提炼海盐的方法。将海水引入盐田,利用日光和风力蒸发浓缩海水,使食盐结晶出来。

    C. 儒士:信奉孔子学说的人。后亦泛称读书人。儒士是封建官僚机构所需要的官员的主要来源。

    D. 登科:唐制,考中进士称及第,经吏部复试,取中后授予官职,方称登科。后代凡应试得中统称登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荆罕儒少时平平,后建战功。他少时游手好闲,与人为盗,后抓住机遇,经人引荐被皇上召见,勇立战功,终得赏赐。

    B. 荆罕儒恃勇轻敌,战死沙场。他任晋州兵马钤辖时冒险深入晋境;京土原一战,听说阎彦进稍退即亲上战场,终死于敌手。

    C. 荆罕儒深受器重,恩荫子孙。他战死后,太祖非常痛惜,为彰显其功,提拔了他的儿子,并对不拼力作战的将士或黜或斩。

    D. 荆罕儒轻视财物,好施与人。他在泰州时获取朝廷海盐收益的十分之八,依然不够用;张奉珪出使泰州,他也厚加礼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刘钧素畏罕儒之勇,常欲生致,及闻其死,求杀罕儒者戮之。

    (2)罕儒立召主藏奴,令籍藏中丝,得四千余两,尽以与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分餐制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就餐者使用公筷、公勺等公用餐具分取菜点,再用各自餐具进食。请你写一份倡议书,倡导你的家人、亲戚或朋友树立分餐意识,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要求:语言简明得体,有号召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