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临沧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仅写出了诗人攀登峰顶的誓言,也表达了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请问,此句描写的是哪座山?(  

    A.泰山 B.华山 C.衡山 D.黄山

  •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该公司领导表示,他们将遵循文明施工原则,加快施工进度,以早日造福于本市黎民苍生。

    B.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称,俄方政府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地区冲突,不能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

    C.妈妈对小明说:“既然你身体微恙,那就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在家里好好休息一下吧。”

    D.欣闻田教授执教五十周年纪念会召开,本人因事不能躬逢盛事,谨此电贺。

  •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目的是介绍东欧和北欧的文学,输入外国的版画,因为我们都以为应该来    一点刚健质朴的文艺。 

    (2)“谁叫咱们香雪是学生呢。也有人替香雪     

    (3)黑人得不到公民的    ,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

    A.扶植  分辨  权利

    B.扶植  分辩  权利

    C.扶持  分辩  权力

    D.扶持  分辨  权力

  • 4、陛下是古时对君王的尊称,其中“陛”的意思是:    

    A.宫殿的台阶

    B.天的别称

    C.玉玺

    D.牌匾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武汉、南京等城市出现的大型洪涝和渍水让不少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慢排缓释”理念产生怀疑,专家指出,莫因发生洪涝就将“海绵城市建设”一笔抹杀

    ②处在上海近郊的闵行,去年商业综合体开得格外热闹,宝龙城、七宝万科广场、新华联购物中心火爆开业,人潮涌动,呈现咄咄逼人的气势。

    ③虽然俄罗斯仍未恢复苏联时代纵横七海的强势,然而近几年国际舞台上,普京开始寻找与美国分庭抗礼的空间。

    ④知名艺术家崔自默在北京为地震灾区捐出自己的两幅作品时表示,自己人命危浅,号召力还不如一个普通演员,能做的实在太少。

    ⑤在这次评选大会上,评委贾玲说:“我对去年的电影创作有了一定的认识,我愿意把作为评委的一得之愚说出来供大家讨论。”

    ⑥海啸来临时,沧海横流,巨大的波涛横扫长达 270 多公里的海岸线,以无坚不摧之势在陆地肆虐,所到之处,皆被涤荡一空。

    A. ①②④   B. ③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三星堆遗址位于广汉市南兴镇鸭子河南岸,最早发现于1929年,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等多家单位先后进行了多次调查和发掘。1986年发现了两个祭祀坑,出土青铜人头像、青铜大立人、青铜神树、金杖、玉璋等数百件国家一级文物,震惊世界。

    1988年至1995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通过对位于三星堆遗址东、西、南三面的土梁埂和月亮湾等地点的发掘,确认了三星堆古城东、西、南三面城墙体系。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实施国家文物局三星堆遗址2011~2015年度考古工作规划,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又在遗址展开了大规模考古勘探和试掘工作,并获重大成果。一是北城墙的发现,改变了北面为河水屏障的旧有认识。新发现的北城墙与以前发现的三面城墙合围,构成了四面完整的城池。二是宫殿区的发现,确定了遗址的核心区域。与此同时考古工作者在遗址分期、遗迹面貌、文物内涵、文化概况、文化影响等诸方面也颇有收获。

    (摘编自《纪念三星堆发现90周年大会在四川广汉召开》,《中国日报》,2019年12月22日)

    材料二

    2020年9月重启的新一轮考古发掘工作运用了很多新的技术和设备,把原先的田野考古发掘变为了实验室考古发掘,相当于把整个发掘现场搬进了实验室。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道,在恒温恒湿的玻璃方舱内,通过电子显微镜、三维激光扫描和三维摄影建模等,就可以不间断地发掘、发现、记录那些细小的遗存现象。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彭小军表示,借助高科技手段,开展更为精细的考古发掘工作,或能弥补20世纪80年代对三星堆遗址1号和2号坑进行发掘时留下的一些缺憾,能对这些坑的性质有所明判。

    青铜器在地下埋藏了数千年,往往有锈蚀、斑驳甚至断裂等情况出现。以往在保护出土青铜器时,通常是在青铜器外面包上薄膜、软布,再用石膏进行固定。而此次发掘则采用3D打印技术,将打印出的硅胶保护套穿在出土的青铜器上,形成贴身防护服,外面再用石膏固定。

    当然,3D打印技术在文物修复中已得到了较多应用,但用在对刚出土的青铜器的保护上,据我所知,这还是第一次,可以有效避免可能对青铜器带来的损坏。这种创新型应用,值得点赞。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说。

    (摘编自《科技之烛照亮三星堆考古现场》,《科技日报》,2021年3月22日)

    材料三

    以往,考古在大多数年轻人眼中是一件遥远的事,而这次的三星堆考古却有了青少年群体的深度参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连续4天直播,各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也开展了立体式报道,将一幅绚烂的古蜀图景展现在我们面前,创新的传播方式震撼呈现考古第一现场。比起以往的一年半载憋大招,这次的考古行动变成了一部连续剧,隔三差五就公布让人惊喜的发现。

    三星堆表情包”“三星堆连拆六盲盒,将没有生命的文物以表情包”“拆盲盒等新颖的表达方式呈现,拉近了与年轻人的心理距离;青铜大立人变身为卡通明星,与节目主持人梦幻联动。古老文物现代技术的碰撞,让青少年真切地感知文化认同的历史深意。文化保护发展的高度参与感以及在文认同基础上强烈的自豪感,让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深植青少年的心灵。

    (摘编自《三星堆沉浸式体验帮助青少年坚定文化自信》,中国青年网,2021年4月2日)

    材料四

    如何让沉睡的文化资源活起来?如何让三星堆文化IP火起来?四川金色映像公司与德阳文旅集团将整合各自资源优势,围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金融、文化教育等领域加强合作,打造三星堆文化题材《金色面具英雄》动画电影、图书、游戏等系列IP产业链项目。

    下一步,四川省国企及三星堆博物馆还将携手合作,以文化创意为引领,以科技为手段,充分挖掘以三星堆文化为载体的古蜀文化资源,共同做好以三星堆为主题的IP产业链,发展古蜀文明、天府文化等交相辉映的文旅产业,让四川文化走出去,让三星堆成为享誉世界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摘编自《把三星堆文化IP推向国际,动画电影<金色面具英雄>签约仪式在四川成都举行》,川观新闻,2021年1月13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进入新世纪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通过考古勘探和试掘发现了“北城墙”和“宫殿区”,并由此确定了遗址的核心区域。

    B.重启的三星堆考古发掘工作首次将3D打印技术应用到文物保护中,这种创新型的应用可以有效避免可能对青铜器带来的损坏。

    C.此次三星堆考古利用创新的传播方式,借助各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等将考古过程和新的发现及时展现给公众,扩大了影响。

    D.为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四川相关单位和企业依托“三星堆”,采取整合资源优势、加强合作、发展文旅产业等系列措施。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20世纪30年代至今,三星堆遗址由多家单位先开展多次调查和发掘,出土文物震惊世界,考古成果丰硕。

    B.2020年的新一轮三星堆考古工作,变过去的田野考古发掘为实验室考古发掘,弥补了80年代发掘时留下的缺憾。

    C.此次三星堆考古贴近年轻人心理,让青少年体验到“现代技术”与“古老文物”的碰撞,进而产生文化认同。

    D.“三星堆”不仅体现出古蜀文明的魅力,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应将其打造成享誉世界的旅游目的地。

    【3】如何让考古走近大众的生活?请以此次三星堆考古为例,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节选)》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和“_________________”一句分别直接点明展翅万里的鲲鹏和天地间活动的各类事物都是有所待的。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和“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分别与阿房宫的“负栋之柱”、“钉头磷磷”形成数量上的对比。

    (3)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交代了朋友王昌龄被贬之地的荒凉、行路的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交代了诗人将内心的愁闷寄托给明月随风飘到朋友到达的地方。

  • 8、按题目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2)“世胄蹑高位,___________”出自_______的《咏史》。

    (3)《师说》中,韩愈列举孔子曾向老子、郯子等人请教学习的事例,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以车马、舟楫为喻,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启示人们无论做什么都应该善于寻求帮助。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为求谏而设立了上、中、下三赏,下赏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中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歌咏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山峰之高和绝壁之险。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___________________,一时多少豪杰。

    (2)遥想公瑾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雄姿英发。___________________,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3)故国神游,___________________,早生华发。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木兰诗》中有“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写出了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而早在《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对此有所反映。

    (2)李白的《蜀道难》开篇写蚕丛和鱼凫两个小国开国“茫然”之后,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示它们和秦地隔绝时间的久远。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运用设问的手法,写了醉翁亭的建造者是山上的智仙和尚之后,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介绍了它名称的由来。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宋.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1“满江红”是这首词的_________

    2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由江行沿途所见山水引发回忆,蕴含着久别重逢之慨。

    B.“长为客”三字深怀忧愤,强烈地表达了长年客居他乡的寂寞与凄凉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C.“吴楚地,东南坼。”化用杜甫的诗句“吴楚东南坼”,贴切表现出江行所见景象的壮阔。

    D.“旌旗未卷头先白”用借代的手法表达战争未胜利而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的感伤与悲叹。

    3“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一句,写“梦中”所行,有何独特的表达效果?结合全词请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改元宝鼎

    吴主以陆凯为左丞相,万彧为右丞相,吴主恶人视己,群臣侍见,莫敢举目。陆凯曰:“君臣无不相识之道,若猝有不,不知所赴。”(1)吴主乃听凯自视,而它人如故。

    吴主居武昌,扬州之民溯流供给,甚苦之,又奢侈无度,公私穷匮。凯上疏曰:“今四边无事,当务养民丰财,而更穷奢极欲,无灾而民命尽,无为而国财空,臣窃痛之。昔汉室既衰,三家鼎立;(2)今曹、刘失道,皆为晋有,此目前之明验也。臣愚,但为陛下惜国家耳。武昌土地危险,塉确,非王者之都,且童谣云:‘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以此观之,足明民心与天意矣。今国无一年之蓄民有离散之怨国有露根之渐而官吏务为苛急莫之或恤。大帝时,后宫列女及诸织络数不满百,景帝以 来,有千数,此耗財之甚者也(3)又左右之臣,率非其人,群党相扶,害忠隐贤,此皆蠹政病民者也。臣愿陛下省息百役,罢去苛扰,料出宫女,清选百官,则天悦民附,国家永安矣。”吴主虽不悦,以其宿望,特优容之。

    九月,诏:“自今虽诏有所欲,及已奏得可,而于事不便者,皆不可隐情。”

    戊戌,有司奏:“大晋受禅于魏,宜一用前代正朔、服色,如虞遵唐故事。”从之。

    冬,十月,丙午朔,日有食冬。

    永安山贼施但,因民劳怨,聚众数千人,劫吴主庶弟永安侯谦作乱,北至建业,众方余人,未至三十里住,择吉日入城。遣使以谦命召丁固、诸葛靓,固、靓斩其使,发兵战于牛屯。但兵皆无甲胄,即时败散。谦独坐车中,生获之。固不敢杀,以状白吴主,吴主并其母及弟俊皆杀之。初,望气者云:“荆州有王气,当破扬州。”故吴主徙都武昌。及但反,自以为得计,遣数百人鼓噪入建业,杀但妻子,云“天子使荆州兵来破扬州贼。”

    十一月,初并圜丘、方丘之祀于南北郊。

    罢山阳公国督军,除其禁制。

    十二月,吴主还都建业,使后父卫将军、录尚书事滕牧收留镇武昌。朝士以牧尊戚,颇推令谏争,滕后之宠由是渐衰,更遣牧居苍梧,虽爵位不夺,其实也,在道以忧死。何太后常保佑滕后,太史又言中宫不可易。吴主使巫觋,故得不废,常供养升平宫,不复进见,诸姬佩皇后玺绂者甚众,滕后受朝贺表疏而已。吴主使黄门遍行州郡,料取将吏家女,其二千石大臣子女,皆岁岁言名,年十五、六一简阅,简阅不中,乃得出嫁。后宫以千数,而采择无已。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若粹有不,不知所赴   虞:欺骗

    B. 发兵战于牛屯   逆:迎,抵抗

    C. 固不敢杀,以状吴主   白:禀告

    D. 虽爵位不夺,其实   迁:放逐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后宫列女及诸织络数不满百,景帝以来,有千数   今其智反不能及

    B. 丙午朔,日有食   不如因而厚遇

    C. 在道忧死   作《师说》贻之

    D. 二千石大臣子女,皆岁岁言   名所谓华山洞者,以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B. 正朔,一年的第一天。古代改朝换代,要改定正朔,本文中代指前代历法。

    C. 戊戌,即戊戌年。古人干支相配,组成六十花甲子,本以纪日,后又用以纪月纪年。

    D. 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两千石,在秦汉时期,地方郡一级的政权机关长官郡守的年禄是二千石,后世常常以二千石来代指地方郡守级的官员。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国无一/年之蓄民/有离散之怨/国有露/根之渐而官吏务为/苛急莫之/或恤。

    B. 今国/无一年之蓄民/有离散之怨国/有露根之渐/而官吏务为苛急/莫之或恤。

    C. 今国无一年之蓄/民有离散之怨/国有露根之渐/而官吏务为/苛急莫之或恤。

    D. 今国无一年之蓄/民有离散之怨/国有露根之渐V而官吏务为苛急/莫之或恤。

    5下列对原文存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吴主居于武昌,扬州百姓逆流而上提供物资,在没有发生灾荒的时候,就已经使 百姓精力用尽;又奢侈无度,国无大事,己经国库空虚了。足见,吴王昏庸,劳民伤財。

    B. 吴主左承相陆凯忠言直谏,进言吴王减免劳役、捐税,减少宫女,严格选官,然 而未被采纳。

    C. 吴主庶弟协同山贼犯上作乱,终被活捉,吴主杀死了孙谦及其兄弟、母亲,不念 亲情。

    D. 吴主迷信巫术而又好色无度,后宫女子上千依然不断选人入宫。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主乃听凯自视,而它人如故。

    (2)今曹、刘失道,皆为晋有,此目前之明验也。

    (3)又左右之臣,率非其人,群党相扶,害忠隐贤,此皆蠹政病民者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封书信,承载着深情厚谊,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亲友如同面聚。一封书信,抒写了心志情怀,使忙碌于纷杂俗务的我们心生敬意。一封跨越时空的书信,是否也在盼望一份文字的回复,一段思想的交流……

    请从下列材料中任选一个写一封回信,以新疆雪莲中学高三(1)班学生李云飏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初中课文《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的一封书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封信里的世界,没有喧闹浮躁,只有自然安静、和谐美妙;这封信里的吴均,没有追名逐利,只有内心纯净、与世无争,只有精神自由、志趣高洁。

    ②当初作家余光中曾给自己未来的孩子写过一封信,孩子,还有一件事,虽然做起来很难,但相当重要,这就是要有勇气正视自己的缺点。你会一年年地长大,会渐渐遇到比你强、比你优秀的人,会发现自己身上有许多你所厌恶的缺点。这会使你沮丧和自卑。但你一定要正视它,不要躲避,要一点点地加以改正。战胜自己比征服他人还要艰巨和有意义”。

    ③清华大学“树洞”里流出的一封信被誉为“现代版的《送东阳马生序》”,该信记录的是这位寒门学子艰辛求学的琐事。与囊中羞涩留下的困苦记忆相比,这位清华学子更感恩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帮助与支持,并写道:我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