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燕尔新婚”一词引自( )
A.《后汉书》 B.《诗经》 C.《西厢记》
2、以下诗句写岳阳楼所见之景的是哪一项? ( )
A.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B.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溪山雨。
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汹涌(yǒng) 湮没(yīn) 荡漾(yàng) 畏葸不前(xǐ)
B.困惑(huò) 杜撰(zhuàn) 崇敬(chóng) 刨根究底(páo)
C.踪迹(zōng) 斑斓(lán) 栅栏(zhà) 惊诧不已(zhà)
D.晕车(yūn) 怪诞(dàn) 酬谢(chóu) 撒手人寰(huán)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钱穆所撰《国史大纲》纵横捭阖,在外寇侵略、生灵涂炭时,从文化渊源中寻找中国的方向。
②重霾之下,民众叫苦连天,政府也不轻松,石家庄的限号是朝令夕改,四天三变。
③歌德关于诗歌的谈话实在太精辟了,我读到会心处总想拍案而起,有种喜不自禁的感觉。
④“90后”月嫂抢滩市场,能有效消除那些滥竽充数者的浑水摸鱼,进而形成一个掠去泡沫的价格机制。
⑤整治“老赖”需要公安、银行、交通等部门建立攻守同盟,让“老赖”们一处失,信处处受制。
⑥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应该就排查中发现的问题,按图索骥,去探究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这样才有可能从制度上解决困局。
A. ①④⑥ B. ②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④⑤
5、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著。《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春秋》作传,称作“春秋三传”。
B. 《别了,“不列颠尼亚”》《奧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都是新闻。“新闻”,就是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应当具有真实、及时、有价值的特征。
C.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的一种诗歌形式,代表作是《离骚》。《诗经》《楚辞》分别是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后人常常将其并称为“风骚”。
D.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超死后由班昭、马续续写的。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充实而有光辉”,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天衣无缝,自然熨贴,不现勉强作为痕迹。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引人注目而却不招邀人注目,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高贵的身份。
艺术和人一样,有它的品格,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高低固然可以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态度。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的高华完美。品低的是内不充实而外求光辉,存心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
文艺的卖弄有种种方式。最普遍的是卖弄词藻,只顾堆砌漂亮的字眼,显得花枝招展,绚烂夺目,不管它对于思想情感是否有绝对的必要。从前骈俪文犯这毛病的最多,现在新进作家也有时不免。
其次是卖弄学识。文艺作者不能没有学识,但是他的学识须如盐溶解在水里,尝得出味,指不出形状。有时饱学的作者无心中在作品中流露学识,我们尚不免有“学问汩没性灵”之感,至于有意要卖弄学识,如暴发户对人夸数家珍,在寻常人如此已足见趣味低劣,在文艺作品中如此更不免令人作呕了。
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病的最多,在诗中用僻典,谈哲理,写古字,都是最显著的例。新文学作家常爱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楚的材料不分皂白地和盘托出,不管它是否对于表现情调、描写人物或是点明故事为绝对必需,写农村就把农村所有的东西都摆进去,写官场也就把官场所有的奇形怪状都摆进去,有如杂货店,七零八落的货物乱堆在一起,没有一点整一性,连比较著名的作品如赛珍珠的《大地》,吴趼人的《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之类均不免此病,这也还是卖弄学识。
第三是卖弄才气。文艺作者固不能没有才气,但是逞才使气,存心炫耀,仍是趣味低劣。像英国哲学家休谟和法国诗人魏尔兰所一再指示的,文学不应只有“雄辩”(eloquence),而且带不得雄辩的色彩。
“雄辩”是以口舌争胜,说话的人要显出他聪明,要博得群众的羡慕,要讲究话的“效果”,要拿出一副可以镇压人说服人的本领给人看,免不掉许多装模作样,愈显得出才气愈易成功。但是这种浮浅的炫耀对于文学作品却是大污点。一般文学作者越有才气,也就越难避免炫耀雄辩的毛病。
从前文人夸口下笔万言,倚马可待,文成一字不易,做诗押险韵,和韵的诗一做就是几十首,用堂皇铿锵的字面,戏剧式表情的语调,浩浩荡荡,一泻直下,乍听似可喜,细玩无余味,这些都是卖弄才气,用雄辩术于文学。爱好这一类的作品在趣味上仍不很高。
(选自朱光潜《文学上的低级趣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艺术有品格。品高的艺术通常追求内在的充实而不 “外求光辉”。
B. 现在新进作家在写骈俪文时也爱犯卖弄辞藻的毛病,只顾堆砌漂亮的词眼。
C. 文艺工作者要有学识,但是这种学识体现在文艺作品中,要无形,不漏痕迹。
D. 文学作者越有才气,就越喜欢炫耀雄辩,并以此显示出一副可以镇压人说服人的本领。
【2】下列对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二段主要从作者的创作态度方面提出文艺的特点是“表现而不是卖弄”,并分别对“表现”和“卖弄”在文艺中的体现做了形象的阐述。
B. 从第三段起,作者重点论述“卖弄”。文章分别列举了文艺作者卖弄的几个层面,论证条理清楚。
C. 举例论证是本文突出的论证方法。比如,用“大家闺秀”论证品高的艺术品,用“小家娼妇”论证品低的艺术品,说服力强。
D. 本文论证语言生动形象,论证方式多样,说理深入浅出,增强了阅读兴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引人注目却不招邀人注目,就在于它不卖弄,不做作。
B. 如果对作品思想感情的表达有必要,那么,辞藻绚丽夺目也是无可非议的。
C. 作品中用典也是作者卖弄学识的体现,跟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D. 文艺作品中,卖弄是作者创作态度的一种体现,卖弄的作品,艺术品位不会很高。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2)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解释自己不肯答应嫁人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为《离骚》描写的事物虽然是寻常的,但是它的意旨却极为博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
(2)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3)“扁舟”作为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之一,既是游子漂泊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托,更是追求自由、隐居的媒介,它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善用典故,“____________”一句运用五丁开山的典故,交代蜀道的来历;“____________”一句运用太阳神的典故,写蜀道的高危难行。
(2)苏轼在《赤壁赋》中,饮酒之余,击节而歌,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理想难以实现的人生苦闷。
(3)“露”由水蒸气在夜晚遇冷凝结而成,具有鲜明的时令特征,也常常寄托人们内心的情感。古代关于“露”的诗文很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不停地思考,却“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六国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古人的一个譬喻,准确形象地阐明了赂秦的严重危害。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琵琶女“暮去朝来颜色故”,渐遭冷落。同样《诗经.氓》中女子容颜如“________,_________”,于是惨遭遗弃。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望岳》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望见云气层生,飞鸟归山,内心豁然开朗,以此来衬托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震撼人心的力量。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生查子·独游雨岩[注]
辛弃疾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注】此词作于词人削职闲居、退居带湖期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前两句写的是词人在溪边行走,倒影从溪水中照出,可见溪水的清澈。
B.上片以溪为中心,用天、人、云三个意象烘托出一幅色调清雅的图画。
C.下片前两句另辟新境,自己“高歌”而问“谁和余”,意在希望有相和者。
D.最后一句表达了词人虽抗金志向无法实现,但在山水之间找到归宿的豁达之情。
【2】赏析词作上片“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两句。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
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授秘书省校书郎。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
居易儒学之外,尤通释典,常以忘怀处顺为事,都不以迁谪介意。在湓城,居易与凑、满、朗、晦四禅师,每相摧游咏,跻危登险,极林泉之幽邃。或经时不归,或逾月而返,郡守以朝贵遇之,不之责。
元稹在通州,篇咏赠答往来,不以数千里为远。十四年三月,元稹会居易于峡口,停舟夷陵三日,置酒赋诗,恋恋不能诀。其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
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居易初对策高第擢入翰林蒙英主特达顾遇颇欲奋厉效报苟致身于訏谟之地则兼济生灵。蓄意未果,望风为当路者所挤,流徙江湖,四五年间,几沦蛮瘴。可是宦情衰落,无意于出处,唯以逍遥自得,吟咏情性为事。又效陶潜《五柳先生传》,作《醉吟先生传》以自况。文章旷达,皆此类也。会昌中,请罢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每肩舆往来,白衣鸠杖,自称香山居士。
大中元年卒,时年七十六。
(选自《旧唐书•白居易》,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居易初对策高第/擢入翰林/蒙英主特达顾遇/颇欲奋厉效报/苟致身于訏谟之地/则兼济生灵
B.居易初对策高第/擢入翰林/蒙英主特达顾遇/颇欲奋厉/效报苟致身/于訏谟之地则兼济生灵
C.居易初对策/高第擢入翰林/蒙英主特达顾遇/颇欲奋厉/效报苟致身/于訏谟之地则兼济生灵
D.居易初对策/高第擢入翰林/蒙英主特达顾遇/颇欲奋厉效报/苟致身于訏谟之地/则兼济生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进,现在指学识或资历较浅的人,也指进步较慢、水平较低的人或集体。文中指后辈。
B.拾遗,古代官职名,意为捡拾皇帝政策或决策的失误,隶属谏诤机构。杜甫也曾任此职。
C.释典,指佛教经典。文中用来借指白居易能够解释儒家经典著作,特别精通儒家经书。
D.居士,旧时对在家信道拜佛的人的泛称,也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的人。白居易用来自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聪慧绝人。他十五六岁时就带着自己写的一些文章去拜访生性高傲的顾况,他的文章让顾况折服。
B.白居易才学很高。他文辞富丽,文章旷达,特别擅长写诗,所写诗歌针砭时弊,补政之缺,得到士君子称赞。
C.白居易重视友情。他为元稹被贬屡次上疏,直言极谏;两人虽远隔千里却书信不断,相见甚欢,离别难舍。
D.白居易敢于直谏。他多次上疏直指皇帝荒唐放纵不守法度,执政者无能,治理失当,再次遭到贬谪流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
(2)蓄意未果,望风为当路者所挤,流徙江湖,四五年间,几沦蛮瘴。
【5】白居易为何能“不以迁谪介意”?请概括其原因。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战争、瘟疫、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突发性社会事件,可以把人的正常生活抛到反常的状态,非常时期的人也容易产生非常的心理情绪和思想行为。
比如,在这次疫情大暴发期间。有人极度恐慌,有人极端自私,有人变得盲从轻信,有人变得冷漠多疑;但也有人反而变得更加理智、特别善良、超常勇毅……
灾难面前最能暴露真实的人性。有人说,危难来临当然会先想到自身的安全,人人自危,人人自保,也是人之常情。有人说,只有人性的光辉才能维护人类自身的尊严。也有人说,唯有理性才能实现人类的自救。
对于“非常时期”的人们的种种“非常表现”,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