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座中泣下谁最多 泣:眼泪
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这里代指曹操的战船
B.莫辞更坐弹一曲 辞:推辞
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表示凭吊
C.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风流:英雄业绩
千古风流人物 风流:有功业,有文采
D.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去:离开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事:事情
2、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其创作的剧本中著名的有《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
B.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是《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和《麦克白》,他创作的喜剧有《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等。
C.《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在早期创作的五幕悲剧。该剧本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因家族间的世仇而不能联姻,结果自杀的故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残酷,歌颂了年青的一代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表达了作者早期的人文主义理想。
D.在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文学作品除了莎士比亚的作品外,还有意大利薄伽丘的小说集《十日谈》法国拉伯雷的小说《巨人传》,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英国乔叟的小说集《坎特伯雷故事集》等。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大力推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知识产权保护义务应如何界定才是合适的,应引起我们的深思。
B. 卖家所展示的商品如果侵犯知识产权,则网商有权删除相关商品信息,取消甚至停止卖家在交易平台网上销售商品的权利。
C. 再聪明的人都无法准确预测每一种选择的答案,因而只要充分给予个体选择的自由,就能够产生更多可能的结果以参与社会演化的过程。
D. 教育部在全国高校启动了以“阅读传统经典·品味书香生活”为主题的“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凫(fú) 咨嗟(jiē) 巉岩(chán) 飞湍(tuān)
B.喧豗(huī) 砅崖(pīng) 吮血(shǔn) 黄鹄(hú)
C.崔嵬(wéi) 峥嵘(zhēng) 栈桥(zhàn) 万壑(hè)
D.猿猱(náo) 秦塞(sè) 扪胸(mén) 抚膺(yīng)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风”是《诗经》中的一部分,主要是民歌,自《周南》至《豳风》,共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
B. “齐宣王”,春秋时齐国国君,与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合称“春秋五霸”。
C. “斋戒”,指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洁净身心,以示虔诚。
D. “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为“社”,谷神叫“稷”。后来就以“社稷”代称国家。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湖
蒋冬梅
渔把头站在冰面上,一千年前也这样站,一百年前也这样站。他是查干的一只鱼鹰,心里装着整个大湖。
有人看见夏季湖面曾搅起的巨浪,传说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鱼和鱼叉对峙过。
人人都在期盼着大鱼,可今年冬捕的重头戏,师傅决意不来了。
刚入冬,师傅就带着另一队人马,跑内蒙了。他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对渔把头说:“查干,就交给你啦 !”这让把头想起,大鸟把小鸟喂养大,就离开了那片树林。
寒冷把天地和大湖冻在了一起,策马狂奔的队伍像刀剑割开北风,车马从切口里闯了进去,马的影子跑在冰里。马匹背对着光亮,把头也背对着光亮,哈气升腾起来,像窜出的火苗。赶在太阳升起之前,人马齐备、大战在即。马嘶,狗吠,号角声里,把头像一员大将,统领着一切。
把头趴在冰面上,寻找冰层里珍珠一样的气泡。他看不见鱼,但鱼的呼吸会暴露自己。“鱼知水性,人知鱼性!你喘气儿鱼也喘气儿!”渔把头想起了很多年前,师傅趴在冰面上,寻找大鱼吐出的气泡。寒冷冻不僵男人的血性,师傅的脸冻得皴裂流血了,他让把头朝他脸上喷一口烧酒,再使劲朝大湖喊一嗓子,就又朝冰面趴下了。
今年的冰层从未有过的奇异,鱼呼吸的气泡都被冰层深深地锁住了,透过冰面看到的尽是形状怪异的花纹。这些异象让人们对大鱼的出现,更加想入非非。
供桌,敖包,鼓声,铃音,口口相传的经文在叩问,一千年前这样叩问,一百年前也这样叩问。
风吹得非常烈,把头的心有些乱了,可他不能让人看出他的乱!
师傅带着把头上冰很多年了,每当冬捕遇到情况时,有师傅在,把头的心就落了底。“公家把这个事儿交给咱,咱就得担得起!”年年冬捕,师傅都说这句话。
冬捕前的那些天,师傅天天带着把头到冰面上探冰。查干渔场多少口子人呢,一半的日子要指靠着冬捕。一场冬捕在哪儿凿开冰洞,就像打井找水眼一样重要。他记得冬捕前的很多天,嗜酒的师傅从来滴酒不沾,直等到选定冰眼,凿出湖水的那一刻,师傅才拿出酒壶,狠狠地灌起来,他抓着酒壶的手,都在剧烈地抖动。
这一刻,把头的手也在抖动着。
冰面上是有山丘和低谷的。把头辨识着那些矮小的山丘,一脉水波拱起一座山丘,山丘下将喷发鱼的讯息。从前他拿不准水眼的位置时,师傅总是说:“你一定得信自己,一半经验,一半信,才能找到鱼!”把头终于选定了一处冰层,坚定地砸下鱼铲,在冰花的绽放里,叩问大湖的安静,钻木取火般凿开一眼泉,黑色的湖水涌出,像新鲜的血。
凿出的冰洞一字排开,四匹马拉着绞盘,拖动大网向湖中布阵。水冻成透明的玉,数尺之下能看见网在游,把头跟着网,像追着一只鸟。大鸟张开翅膀,自由舒放,仿佛要揽过整个大湖。网入大湖纵横成田,鱼像秧苗布立其间,每个网眼只有四寸大,拦住大湖也放过大湖。
人、马匹、狗在冰上踢踏,纷乱着破晓的早晨。几十号人在冰封的大湖上耕耘,索取在夏秋肥美起来的大鱼。太阳照在人头顶的时候,该起网了,鱼儿带着热气,被网裹挟着出水。把头抱着第一条出水的鱼,在镜头面前笑着。人们欢呼雀跃,将把头抬起,抛向空中。但把头知道,更多的人在翘首等待传说中的大鱼。
把头拎着一瓶烧锅酒钻进帐篷,像师傅那样,两手颤抖着拧开酒瓶,狠狠地灌了下去。刚才在镜头前的笑容,渐渐褪去,他没有把握捕到那条大鱼。
外面的锣鼓声,人声,歌舞声,一浪盖过一浪。把头知道,那些热闹不是自己的。他寂寞地坐在师傅坐过的位置,咧开嘴,用牙齿又咬开一瓶酒的盖子。
他想起有一次,同样没有像人们盼望的那样,捕到更多的大鱼。那时把头还年轻,有些垂头丧气的,师傅递过来的酒他也没心思喝。
师傅独自喝了几口,突然给他讲起了从前的事:“十六岁那年,听人说黑龙江有大鱼,我们就从白洋淀往那奔。没想到半道上,火车让洪水拦下了,我们就在查干湖下了车。谁承想,一下车就在这停了一辈子!人都说一场洪水把我拦下了,其实是大湖把我拦下了。”把头叹了口气:“人人都稀罕大鱼,你捕了一辈子鱼,可谁知道大鱼在哪呢!”
“你记着,人,活不过湖!大鱼,一直都在湖里!”
那一刻,两人立在查干的湖心,像大鱼游弋在无边的湖水。
【注】查干湖冬捕,即查干湖冬季冰雪捕鱼(或称鱼),是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一种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习俗),极富民族特色,已被列入吉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摘自《山西文学》,2020年8月)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开头写把头是“查干的一只鱼鹰,心里装着整个大湖”,既交代把头的身份及渔猎经验的丰富,也与结尾处呼应,人心有湖,湖心有人,将二者的关系艺术而巧妙地呈现。
B.小说中反复出现“一千年前这样”“一百作前也这样”的叙写,有意形成一种叙事的历史纵深感,暗示出查干湖冬季渔猎的古老、神秘与神圣。
C.“把头的心有些乱了,可他不能让人看出他的乱”,表现出把头选定冰眼前的心理活动,既有师傅不在的慌乱,又有怕自己被小瞧的故作镇定。
D.小说中把头在冬捕出鱼后却寂寞地钻进帐篷,这与人们欢呼雀跃形成极大反差,写出了他对“大鱼”的追求,以及作为把头的责任与压力。
【2】小说结尾处,渔把头想起与师傅的一次对话。请结合全文分析师傅的心理。
【3】小说以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方式结构文章。请简要说明这种结构方式在文中的体现及其效果。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理解课文与默写。
(1)A.诗中由高到低,借“猿”“鸟”等意象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三峡急风猎猎、秋高气爽啼猿悲鸣等特点,格调高亢,气势恢宏,境界阔大。
(2)A.诗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而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C.诗中用神来之笔描写秋色的凄冷和长江的气势宏大,显示了诗人出神入化之笔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杜甫一生漂泊,晚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中有两句对其生活状况作了生动的概括,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诗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诗人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道出郁积于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荀子用“__________”,还没有十步之远,但“__________”,却能走很远,说明坚持不辍的重要性。
(2)《念奴娇·过洞庭湖》中,作者用“__________”表明自己的纯正胸怀,与洞庭湖“__________”的明洁气象交融,超越了世俗的荣辱得失。
(3)《种树郭囊驼传》中,郭橐驼认为种植树木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使树木保全天性,依照自己的本性生长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用“______,______”两句借景抒情,蕴含了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假设和反问的语气指出,如果秦国能够爱护六国的百姓,就可以万世为君,谁也无法灭其族,这几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情人两隔,彻夜相思的情景在很多诗词中都有体现,如张九龄《望月怀远》中说的“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如晏殊在《蝶恋花》中说的“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李清照则在《醉花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极为细腻的体肤触感来表现秋夜特征,含蓄地说明辗转难寐。
(2)《醉花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李清照回忆起她和丈夫共度佳节的美好环境。然而现在夫妻离别,这佳节美景反而勾起词人的离愁别恨。
(3)相思无形,柳永以“衣带渐宽终不悔”状之,让人觉得无比形象,李清照《醉花阴》里以花比人,也有非常形象地描述,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夏景
苏 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文人笔下,白团扇往往是佳人失宠的象征。本词中的“扇手一时似玉”,突出团扇、素手似白玉的共同点,隐约暗示了女子的命运。
B.本词的上片结尾化用唐人李益诗句“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如梦似幻,以静衬动,委婉地表现了女子的孤寂心理。
C.词的下片转咏榴花,“石榴半吐红巾蹙”一句,描写的便是榴花半开的形象特征,似有美人风韵。
D.苏轼赋予其笔下的榴花和佳人自伤迟暮的情感,这与屈原“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所蕴含的情感是相似的。
【2】有人曾评价这首词“给人一种洁净如玉,一尘不染的美感”,请结合本词内容简要赏析。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张汤方以更定律令为廷尉,黯数质责汤于上前,曰:“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二者无一焉。非苦就行,放析就功,何乃取高皇帝约束纷更之为?公以此无种矣。”黯时与汤论议,汤辩常在文深小苛,黯伉厉守高不能屈,忿发骂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诏召见黯,黯为上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上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黯既辞行,过大行[注]李息,曰:“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僇矣。”息畏汤,终不敢言。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后张汤果败,上闻黯与息言,抵息罪。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改)
[注]大行:官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
B.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
C.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
D.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虞即唐尧与虞舜的并称,亦指尧与舜的时代,古人称尧舜时代为太平盛世。
B.廷尉是古代官职名,西汉时也称大理,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长官。
C.五铢即汉王朝统一的基础流通货币。其得名源于它的重量,枚重五铢。
D.楚地是指古楚国所辖之地,后来引申为湖南、湖北附近区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汲黯不畏权贵,喜欢直言劝谏。汲黯曾当面质问汉武帝,气得汉武帝罢朝而去,其他大臣为汲黯担心不已,他却自有主张。
B.汲黯性情敷直,廷争不假辞色。汲黯多次指责张汤,面对张汤故意深究条文、苛求细节的反驳,他刚直地回击,甚至有点怒不可遏。
C.汲黯忠于职守,不愿外任为官。汲黯甘愿当中郎,希望能出入宫禁之门为汉武帝纠正过失,汉武帝却找借口调汲黯赴任外地。
D.汲黯为政清明,获得皇帝褒奖。汲黯治理淮阳郡务,一如往昔作风,治理效果明显,朝廷让他享受诸侯国相的待遇继续治理淮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2)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
【5】外任前,汲黯劝说李息要向汉武帝揭露张汤其人其事,李息却没有这样做。后来李息因之被汉武帝治了罪,为什么说李息并不冤枉?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舍本逐末:放弃事物的根本和主要方面,追求细枝末节,形容本末倒置。
②瞻前顾后: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也形容犹豫不决,顾虑过多。
③不识抬举:不理解别人对自己的称赞或提拔;多用于指责人不接受或不珍视别人对他的好意。
④吹毛求疵:吹开皮上的毛去寻找皮上的疵点,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和差错。
⑤见异思迁:看到不同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⑥水滴石穿:比喻只要有坚强地毅力,持之以恒,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
读了上面六个成语及其解释,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个成语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使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