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李明海已经是高三学生了,还藕断丝连地和他两个初中同学在一起吃饭,尽管三个男孩儿都不在同一个班。
B.经理表示,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一定要在去年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增加产量,拓宽销售渠道,争取更好业绩。
C.著名摄影师张黎经过多年的准备,终于“自立门户”,被中央电视台委以重任,独立执导了45集的鸿篇巨制《走向共和》。
D.老实说,大家经过这么多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这的确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 李蟠 番薯 蕃滋 幡然悔悟
B. 阿谀 膏腴. 须臾. 遍插茱萸.
C. 拘泥 焗油 锔锅 鞠躬尽瘁
D. 贻误 饴糖 怡悦 春风骀荡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咋呼/咋舌 训诂/怙恶不悛 所向披靡/靡不有初
B.阑珊/蹒跚 下载/一年半载 退避三舍/魂不守舍
C.挣扎/挣钱 纰漏/蚍蜉撼树 抵掌而谈/抵足而眠
D.河畔/绊脚 捕捉/周公吐哺 风尘仆仆/前仆后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大自然中山川、草木、河流的独特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用画面与读者交流。
B. 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要避免短期恶性竞争,不应一味追逐热点,而要沉下心来,做好每件产品,立足国内市场,并兼具国际视野。
C. 统计数据显示,乡村文化消费人均值增长水平高于城镇,城乡比(城镇与乡村人均值的倍数差)较上年缩小将近一倍。
D.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强调校园足球运动,一些学校积极响应,但随之也出现了用足球项目替代其他体育项目的不好的苗头。
5、与“泥而不滓”中“泥”的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时秦昭王与楚婚 B.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C.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D.复释去张仪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 按照人口发展规律,在人口转变过程中,总有一段时期,劳动力人口数量和比重增大。总抚养负担较轻,形成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在机会,即人口红利。如果一个国家(地区)的大部分人口都处于劳动年龄阶段,那么就可产生使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前提是经济社会决策能够充分利用这一人口优势,经济社会决策包括健康、教育、储蓄等一系列政策。对1965-1990年中国大陆、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的经济奇迹实证分析的结论为:人口动态变化对东亚国家和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增长速度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1.4~1.9个百分点之间,即东亚经济奇迹约有1/3是由人口红利贡献的。
人口红利可分解为第一次人口红利和第二次人口红利。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增长提供了劳动力供给充沛、社会抚养负担较低的阶段。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均收入增长,成功收获第一次人口红利。第一次人口红利持续周期较长,但最终由于各种因素,第一次人口红利会逐渐消失。
第二次人口红利产生于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所带来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老年人力资本储备和储备积累动机。相比于第一次人口红利的暂时性,第二次人口红利将转化为更优质、更长久的资源,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经济增长不能自动实现,还需要一系列相关政策。
(摘编自《人口研究》,2018年第6期)
材料二 对于中国人口红利到底能够持续多长时间,学者们说法不一:田雪原教授认为“人口盈利”期可持续到2030年前后;彭希哲教授认为人口机会视窗将在2025年前后关闭。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会关闭得更……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1990年我国总抚养比达到50%,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时期,预计到2030年我国总抚养比为49.7%,人口红利时期基本结束。我国的“人口红利”时期预计还有十来年,这就意味着目前到2030年前后,是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生产期,也是挖掘替代经济增长源泉的战略期,如果这个关键阶段没有把握住,经济增长可能失去持续性。与此同时,到2040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将有3亿左右,占总人口的22%,中国人口红利的短期时效性与人口老龄化的长期性矛盾将十分突出。
(摘编自《关于人口红利问题的几点思考》)
材料三 据美银美林统计,从2010年到2020年,菲律宾劳动人口将增加31.3%,达到7500万,马来西亚将增长187%,至2h00厕,菲律吴、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等东盟国家的劳动人口要到2042年才达到顶峰。
而随着劳动力产出和收入的提高,人口红利也将有利于形成更大的消费市场。外资受东盟地区人口红利的吸引,未来十年进入东盟的速度和规模预计将不断加快和扩大。人口红利有利于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进一步发展。
东南亚国家人口结构的变化还处于早期,而中国劳动力人口数量在2012年首次下降,劳动力成本在提高,制造业基地向东南亚地区流动的趋势开始显现。
据越南《财政时报》报道,全球外资的走向正在从中国逐渐转移至东南亚。目前,全球约8%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向东南亚,仅次于流入中国的外资。东盟国家的经济在外国直接投资方面已经赶上中国,部分原因就是人口结构差异。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中人口红利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一个国家(地区)大部分人口都处于劳动年龄阶段,那么随之而来的额外生产力就可以产生使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
B.中国的人口红利时期预计还有10年左右,这段时期是人口年龄结构的生产期,也是挖掘替代经济增长源泉的战略期,如果把握不好,经济增长必然失去持续性。
C.对于中国人口红利持续时间,学者们众说纷纭,从官方数据可以看出预计到2030年我国总抚养比为49.7%,人口红利基本结束。
D.依托于东南亚形成的消费市场,外资进入东盟的速度和规模预计将不断加快和扩大,有利于当地提升制造业水平,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大陆、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经济奇迹的发生与东亚各国和地区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的增长而提供的充足劳动力以及社会抚养负担较低有密切关系。
B.受惠于当地人口红利,东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这将吸引相关的外资进入东盟。
C.中国经济所取得的成就表明,数量庞大的劳动力人口资源为中国经济奇迹做出了巨大贡献。
D.全球外资的走向正在从中国逐渐转移至东南亚,东盟国家的经济在外国直接投资方面已经赶上中国,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由人口结构差异造成的。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一个国家(地区)产生人口红利的原因。
7、(1)《诗经,卫风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其中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l)“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有人认为,相爱就要“执子之手,与子借老”,不能分离;有人却赞许秦观在《鹊桥仙·纤云弄巧》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论语·宪问》中称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这代表的是一种做事不问能不能,但求该不该的精神。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也继承了儒家这种思想,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的心意。
(3)哈尔滨有着“冰城”之称,哈尔滨人对“冰雪”也有着深厚的情感。古代诗词中也不乏以“冰雪”自喻的诗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他为了追求心中美好的事物,即使牺牲生命也不悔的坚定信念。
(2)杜甫在《客至》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诗人所居之地春水绕舍,群鸥来,而无客至的意境。
(3)古代诗人往往用各种各样“花”来表达品质、志向、心情,创设意境,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望岳》中写泰山占地之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相见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自己心中复杂情感。
(3)《师说》讲人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的,但是如不跟老师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运行规律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交代自己处于锦绣华服的同舍生之间,却从无慕艳意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恶劣的环境可以使人为生存发展而积极奋发:安逸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导致最终衰亡,所以在《〈孟子〉二章》中孟子总结说“______________”。
12、(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寒食江州满塘驿①
[唐]宋之问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遥怜巩②树花应满,复见吴洲③草新绿。
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
驿骑明朝宿何处,猿声今夜断君肠。
(注)①满塘驿:江州的一个小驿站,是宋之问被贬钦州过江州时停驻的地方。②巩县在洛水西岸,为洛阳近畿之地。③江州古属吴地,故诗中称江中小洲为吴洲。
【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上巳节为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按古风要去水边嬉游以驱除鬼魅。寒食节为清明节后一日,在这一天需禁烟火,只吃冷食。
B.颔联中,作者极力描绘盎然春意。京洛之地此时已然满树繁花,作者不禁触景生情,心生怜爱。吴洲也是春草吐绿,“新”字写足了春回大地的那份清新与生机。
C.颈联先重复“吴洲春草”以承上启下,江州此时兰花和杜若正吐露芬芳,春光无限,作者身在江州,却“感物思归”“怀故乡”,直抒胸臆,感情深沉痛楚。
D.前四句运用反衬、对比手法,抚今追昔,感慨今日的沧桑,语言质朴自然,流露出诗人遭贬南行的惆怅落寞情怀。
【2】这首诗的尾联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人。生三岁,其父徙家镇江。稍长,从其乡二孟先生学,孟之徒恒百余,独指秀夫曰:“此非凡儿也。”景定元年,登进士第。李庭芝镇淮南,闻其名,辟置幕中。秀夫才思清丽,一时文人少能及之。性沉静,不苟求人知。每僚吏至阁,宾主交欢,秀夫独敛焉无一语,或时宴集府中,坐尊俎间,矜庄终日,未尝少有希合。至察其事,皆治,庭芝益器之,虽改官不使去己,就幕三迁至主管机宜文字。咸淳十年,庭芝制置淮东,擢参议官。德佑元年,边事急,诸僚属多亡者,惟秀夫数人不去。庭芝上其名,除司农寺丞,累擢至宗正少卿兼权起居舍人,二王走温州,秀夫与苏刘义追从之,使人召陈宜中、张世杰等皆至,遂相与立益王于福州。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宜中以秀夫久在兵间,知军务,每事咨访始行,秀夫亦悉心赞之,无不自尽。旋与议宜中不合,宜中使言者劾罢之。张世杰让宜中曰:“此何如时,动以台谏论人?”宜中皇恐,亟召秀夫还。时君臣播越海滨,庶事疏略,杨太妃垂帘,与群臣语犹自称奴。每时节朝会秀夫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属井澳风,王以惊疾殂,群臣皆欲散去。秀夫曰:“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乃与众共立卫王。以秀夫为左丞相,与世杰共秉政。时世杰驻兵崖山,秀夫外筹军旅,内调工役,凡有所述作,又尽出其手。虽匆遽流离中,犹日书《大学章句》以劝讲。至元十六年二月,崖山破,秀夫走卫王舟,而世杰、刘义各断维去,秀夫度不可脱,即负王赴海死,年四十四。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每时节朝会/秀夫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
B.每时节朝会/秀夫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
C.每时节朝会/秀夫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
D.每时节朝会/秀夫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幕,“幕府”的简称,古代将帅或地方军政长官的府署,这里指陆秀夫被李庭芝聘用为幕府僚属。
B.枢密院,古代中央官署。五代至元代的最高军事机构,唐始设枢密使,宋设枢密院主掌军政大权。
C.台谏,指台官与谏官。唐宋时期以专司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建言的给事中、谏议大夫等为谏官。
D.《大学章句》是朱熹运用理学思想对《大学》加以诠释与补充之作,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秀夫才思清丽,性格沉静,不苟求被别人了解,在官署时宾主共欢同乐,只有陆秀夫独自沉默不发一言。
B.陆秀夫不畏时艰,边境战事危急,他也没有避难离开李庭芝幕府,李庭芝录上他的名字,任命他为司农寺丞。
C.陆秀夫尽职敢言。他参与议事与陈宜中意见不合,陈宜中指派言官弹劾他,他被罢官后因张世杰之言被召还。
D.陆秀夫勤于政学。共立卫王后,他与张世杰一同掌管政事,朝廷述作都出自他手,每天写《大学章句》劝勉他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时宴集府中,坐尊俎间,矜庄终日,未尝少有希合。
(2)宜中以秀夫久在兵间,知军务,每事咨访始行,秀夫亦悉心赞之,无不自尽。
【5】选文哪些地方体现了陆秀夫忠贞的品格?请结合文本分析。
14、阅读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国本草博大精深,中药真的很神奇,同一种药材在不同的时节、不同的时辰采摘,炮制煎煮方法和时间不同,药效都大为不同,所以才有那么多中药人为此执着地守护一味天赐本草,继承一种炮制手艺,延续一门家传祖业,用时间来撰写“用一世,执一事”的匠心传记。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古法制药因繁杂耗时,所有的古法炮制手法都在慢慢在退出历史舞台,从采摘到制药到煎煮,每一个步骤都走向了规模化,机械化,原先一个月才能得到的药现在一天就能速成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