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七台河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唐代蹴鞠高手总结了六种蹴鞠的技法,被称为“六蹴法”,以下属于“六蹴法”的是( )

    A.筑

    B.拐

    C.搭

    D.跑

    E.传

  •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四个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天宝十四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唐玄宗同杨贵妃及朝中要臣仓皇出逃。随行军队行至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玄宗处死杨贵妃。面对利刃强谏,进退中绳的君王最终还是做出了要江山弃美人的决定,倾国倾城的杨贵妃在一条白绫的死结里香消玉殒

    A.仓皇 B.进退中绳 C.倾国倾城 D.香消玉殒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河西走廊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这里还留存着大量的石窟群,大小石窟俯拾即是,东西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积淀下蔚为壮观的历史文明。

    ②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③大学不应该成为名利场,大学里真正的大师不仅学识渊博 ,有沉潜专注的研究态度,而且人格高尚,有光风霁月的谦谦风度。

    ④有些企业一面想要以诚信示人,另一面却在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如此南辕北辙,企业的信誉怎么能树立起来?

    ⑤马帮在茶马古道上已传承千年,在中国大西南的土地上,马帮的赶马人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走过了山高水低,走过了春夏秋冬。

    ⑥由于缺少有效监督,《公共场所控烟条例》在许多地方沦为一纸空文,只有真正令行禁止,才能达到公共场所“无烟化”的目标。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②⑤   D. ③④⑥

     

  • 4、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一词是围绕哪个民间故事展开的?   

    A.白蛇传

    B.梁山伯与祝英台

    C.牛郎织女

  •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各篇都相对独立,可以单独成篇,            ,            ,      ,      。因而,本书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意绪便显得十分复杂。 

    成为深藏于作者胸间的锥心透骨的痛

    全书整体上又具有统一性和连贯性

    湘西居民古朴原始的生活与生命形式固然使人倾心神往

    其中人事情景、古今未来滚动交织融成一片

    浸透着作家发自内心的乡土悲悯情怀

    未来湘西的何去何从又让作者困惑迷茫

    A. ④①②⑤⑥③   B. ③②⑥①④⑤

    C. ⑤②⑥③④①   D. ②④⑤③⑥①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数字经济时代,无论从事哪行哪业,都需要通过对数据资源的收集、整理、挖掘来提升效率。大数据将成为未来最有价值的资源。“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继土地、能源之后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说。“短短几年里,大数据战略已经从全面总体布局,向各大行业、细分领域扩展延伸。一系列战略规划的大布局体现了大数据发展驱动效应日趋凸现。”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黄殿中表示,辨识和管控大数据风险成为监控国家安全能力的试金石,也是体现国家安全的“晴雨表”。

    为保障大数据安全,中央网信办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指挥协调与落地部署工作。在顶层设计方面,中央网信办协同相关单位,在网络安全、信息化发展和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共同促进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增补完善和相应国家战略政策的落地出台;在安全审查方面,进一步防范信息安全产品与技术应用领域的潜在隐患和安全风险,为公民、国家信息主权和数据主权的保护提供切实支撑。

    (摘编自李政葳《构建大数据健康发展的安全生态环境》,《光明日报》2017年5月29日)

    材料二

    为了使学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很多地方和学校纷纷“出招”。上海市建成了“上海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为资助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东北师范大学以数学建模的方式,立足于10万余条数据信息,确立了新的“量化测评模型”。

    这些大数据的手段不仅能够“精准”地找到资助对象,还能更加切合实际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找到精准的切入点。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介绍,学校利用大数据平台可以每天实时采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信息,并进行实时分析,对学生成绩下降、迟到早退、消费反常、上网成瘾等异常行为进行实时预警。

    郑庆华说:“通过大数据平台对经济困难学生的隐形特征挖掘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学生普遍存在提高自信心、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明晰职业规划、开拓国际视野、增强创新精神等发展性需求。”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推进“西迁精神”新传人培育计划,并为建挡立卡学生专门设立“自强不息成长成才”项目,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赴陕西省12地市政府实习、海外交流访学和国际组织实习,开展“国运交大”青年领导力公益实践项目,提升受助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摘编自樊未晨《学生资助将从经济资助转为资助育人》,《中国青年报》2018年9月7日)

    材料三

    传统的行政模式受技术条件限制,往往基于宏观情况开展决策、实施监管和提供服务,这容易造成决策不够科学、监管不够充分、服务不够细致等问题。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政府工作过程可以实现全流程数据化记录,为深度分析、过程回溯、事后监管、优化服务等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并为快速落实责任,及时发现、处置问题提供便利条件。

    从总体上看,大数据在国家治理中的运用还处在研究探索阶段,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地方、部门对大数据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认识不清晰、不到住,往往被动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缺乏主动利用大数据进行治理创新的意识和勇气。

    运用大数据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对政府数据、企业数据和社会数据的综合挖掘和应用。但目前数据的整合与共享仍然存在障碍。比如,对数据的归属权、管理权和使用权还缺乏清晰界定,一些地方、部门往往对能否共享数据、能否使用数据存在疑虑。数据管理和交易规则仍不完备。对数据流转过程中各方的责任和义务没有明确界定,这些都不利于数据的充分共享和应用。

    (摘编自孟庆国《运用大数据提升治理水平》,《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6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大数据战略向各大行业、细分领域扩展延伸,大数据的驱动效应也越来越显著,如今大数据已经成为比土地和能源更重要的生产资料。

    B. 大数据的开放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为各行各业提升效率助一臂之力,另一方面也会产生危及公民隐私、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等新问题。

    C. 大数据的运用,能够使地方和学校“精准”地找到资助对象,并为其成长成才找到精准的切入点,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目标因此得以实现。

    D. 受技术条件限制,传统行政模式往往会造成决策不够科学、监管不够充分、服务不够细致等诸多问题,运用大数据能够轻松解决这些问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大数据风险的辨识和管控己成为衡量国家安全监控能力的重要指标,需要综合运用政策法规、技术保障等手段,调动各层面的优势力量来予以加强。

    B. 大数据在学生资助工作中的运用,促进了西安交通大学“西迁精神”新传人培育计划和为建档立卡学生设立“自强不息成长成才”项目等活动的开展。

    C. 大数据是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可实现传统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大数据的运用可帮助政府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为创新治理模式提供有效支撑。

    D. 目前,大数据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但在国家治理中的运用还不成熟,需要我们继续加大学习和研究力度,增强应用能力。

    3为了更好地发挥大数据在社会各领域中的作用,我们需要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试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则》中,孔子向为学者论述了学习的三个层面: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层面间是递进的。

    (2)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要像王安石在《登飞来峰》所言:__________________那样,高瞻远瞩,不惧眼前困局。

    (3)“名师出高徒”常被人们津津乐道。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弟子超过老师、老师不如弟子的现象却累见不鲜。对此,韩愈在《师说》一文用_________ _________ 两句话作了诠释。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 __________”两句,作者概括了历代君王能创业却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2)无论多么乐观的人都会有消极情绪,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类似“及时行乐”的消极之语。如“_________________”。

    (3)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灭》通过描写女子的服饰用反衬手法写出其孤独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9、填空。

    ______________”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则比喻贤士不知何去何从。作者以设问的方式,曲折地为贤才指明方向。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化用《楚辞·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之意,表现作者追求美好事物不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报任安书(节选)》中,作者司马迁从吕不韦等诸侯将相受辱中受到激励而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3)诗人对云的偏爱各有不同,闲适、飘逸、淡雅、高洁、凄然、超脱……借云咏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色。如:“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白发频添,酒杯难举,无法疏解郁积于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抒胸臆,表现自己蔑视权贵、不卑不亢的人生态度。

    (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示出作者热爱生活的情感和悠闲自得的情趣。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品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2)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镇远游西峡记

    祁顺

    余既游长潭之三日,是为三月上巳,周君与健之各携肴酒,请游西峡,以修兰亭故事。

    是日,余驾出西郭,梁石与健之循溪行,余独取路田阪间,由山而往,彼此相失。至平冒始会。平冒地土饶衍,可容万家,后山如圭如笏。前江环绕,如拖练然。江外诸山,如龙翔,如马驰。其势相向,如拱如揖。时议迁郡治于此,盖镇远一胜境也。

    众欲渡江,呼船未至,乃解衣坐石上。梁石衣葛,余赋诗嘲之,梁石用韵解嘲。既渡江,乃游黄垲,梁石自谓不能舟,升先往。

    余同健之及其弟骥与騞,仍舟行,遇水深处,辄放獭捕鱼,连得数鱼皆盈尺。及得鳖数头,健之喜曰:午食不落莫矣。乃遣人先携鱼以往,余舟移时始至。梁君赋诗嘲余备述溪形之胜以示之梁石亦示余以山形之胜盖皆各极其所见也。

    初闻黄垲为西峡佳处。比至,丹崖翠壁,殆非人世,因相与张席对饮。许指挥使良臣以单骑至,良臣曾读书科举矣,此出游约之,至是来。酒既行,乃命斫脍,而继以鳖羹。余以吴会风味也,不意徼外有此。

    梁石曰:桴鼓不鸣,公家多暇,此君相赐也。予于是饮,尽欢而止。

    及酒既罢,健之谓此西去有瀑泉数百尺,每春夏盛时,飞过南岸,船过其下,如仰视白虹然。众曰:此壮观也,当共往。比至,则瀑未下,众为一捧腹

    时斜日在山,川光澹若。健之命泊舟于俗所谓十万囤下,复驱獭捕鱼。时酒尚盈榼,无自得火。舟人以两竹相锯,束缊承之,须臾火燃,酒肴皆具,复尽饮而归。既出峡,回顾山缺处,新月一痕如缕,与长庚相辉映。方舟下滩,如快马疾驰,不觉浪汹汹溅衣皆湿。既抵平水,灯火星缀,候卒持长炬出迎,波为之红。

    入郡舍,袖中诗,共得一十六首,自念谪居石阡已六年,山水之游,岁无一二,今岁与诸君探奇,不及旬而三游,非乐事与?抑是游也,边方宁,有升平之庆;良朋盍簪,有文字之雅;登高望远,有忧君怀亲之感。其兴致远矣。古人游集必有记,顺不敏,因得而书之。

    (选自《贵州通志》)

    【注】祁顺,字致和,东莞梨川人。曾任江西左参政,后因事牵连,降职为贵州石阡府知府,祁顺到任后,开屯田,亲自讲学,颇有政绩。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要加句读处的字母按顺序填写到答题卡上的横线处。

    梁君赋诗A嘲B余备述溪C形之胜以示D之E梁石亦示F余以山形G之胜H盖皆各极I其所见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升舆先往”与“惠等哭,舆归营”(《苏武传》)两句中的“舆”字用法不同。

    B.“此君相之赐也”与“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两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

    C.捧腹,用手捧肚,形容大笑时的情态,与成语“弯腰捧腹”的“捧腹”意思相同。

    D.“发袖中诗”与“穷发之北,有冥海者”(《逍遥游》)两句中“发”字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友人与作者相约一同游赏西峡,大家从城西门出发,作者的朋友梁石与健之选择乘船而行,作者则选择走田间小路,大家在平冒相聚。

    B.平冒可看作是镇远的一处胜境,这里依山傍水,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可容纳上万户人家,当时很多人都曾提议把郡的治所迁到这里。

    C.黄垲一带风景优美,祁顺等人在此享用了一番具有江南风味的佳肴;酒宴之后,他们又继续向西进发,准备去观赏健之所介绍的瀑布。

    D.作者来到石阡已有六年,这六年间很少去游览山水,而最近不到十天的时间就和好友出游三次,欣赏了优美的景色,他感到非常开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至,丹崖翠壁,殆非人世,因相与张席对饮。

    (2)既抵平水,灯火星缀,候卒持长炬出迎,波为之红。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时光的脚步迈进2020,回首过去一年体育带来的滋味,感慨仍在心间。

    当中国女排又一次站上世界最高领奖台,体育感染着亿万国人;当无数马拉松跑者组成一道跃动的城市风景线,体育释放出无穷活力;当更多创业者潜心让更多人爱上运动,体育创造了可观价值……

    与伟大的时代同行,体育正在绽放更多色彩。与改革的潮流同频共振,体育拥有了更广阔的天地。

    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体育能带来什么?作为一名高中生,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你联系自身和社会现实,在校园网络平台的“体育大家谈”论坛上,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