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画线的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宁可自己多干点,也不把工作推给别人。
B. 即使明天下大雪,他也坚持去山里巡逻。
C. 凡是高一的学生,都要去操场集合。
D. 这个书包不是我的,但是卓玛的。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阁下千虑一得,厚积薄发,所为文章精辟深邃,字里行间,闪烁思想的光芒。
B. 今日一别,不知何时再见,小弟于东城设宴,略备薄酒,惠允贤兄劳步光临。
C. 红学研究实乃大道,敝人苦心经营数年,终成拙作一篇,还请方家多多指教。
D. 方教授不惑之年始学考古,作为考古界后学,他潜心钻研二十载,终成专家。
3、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人,著名的戏曲家,元杂剧的奠基人。他一生创作杂剧六十余种,代表作除《窦娥冤》之外,还有《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1958年,关汉卿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
B.《窦娥冤》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是著名杂剧剧本。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杂剧里所增加的短的独立段落,一般放在第一折前头,作为剧情的开端,有时放在折与折之间,衔接剧情)。课文开头部分是全剧的楔子,第一、二、三折是矛盾冲突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C.“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个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其中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
D.《窦娥冤》中用到的“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亢旱三年”四个典故涉及的人物分别是周朝的苌弘、神话中的杜宇、战国的邹衍和汉朝的孝妇。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焉用亡郑以陪邻
B. 夫晋,何厌之有 使杞子、庞孙、杨孙戍之
C.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且贰于楚也
D. 若舍郑而有益于君 夜缒而出
5、《回君传》的主人公名叫回,他饮酒时异常坦然自得,没有尘世的困扰,没有俗世的敷衍,只是表现出内心对酒的喜爱之情,旁若无物,怡然自得。《回君传》的作者是( )
A.李贽(zhì) B.袁中道 C.王阳明 D.李梦阳
6、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关增建
①在科学史上,天文学的发展,历来波澜起伏,曲折复杂,扣人心弦。在西方,人们熟知的是哥白尼日心说与托勒密地心说旷日持久的争论,正是这场争论,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以及天文学领域哥白尼革命的发生,最终促成了近代科学的建立。殊不知,在东方的中国,在对宇宙结构的认识上,也存在着类似的旷世之争,这就是中国天文学史上著名的 。
②中国古代第一个堪称科学理论的宇宙结构学说是盖天说。下面是《晋书·天文志》的有关记载:“其言天似盖笠,地法覆槃①,天地各中高外下。北极之下为天地之中,其地最高,而滂沱四隤②,三光隐映,以为昼夜。天中高于外衡冬至日之所在六万里,北极下地高于外衡下地亦六万里,外衡高于北极下地二万里。天地隆高相从,日去地恒八万里。日丽天③而平转,分冬夏之间日所行道为七衡六间。每衡周径里数,各依算术,用勾股重差④推晷影极游,以为远近之数,皆得于表股者也。”
③盖天说突破了人们日常观测中形成的天是个半球的生活经验,能够解释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天象,能够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它对日月星辰运行的预测、对二十四节气的预报,能够接受观测实践的检验。因此,它是富有科学意义的宇宙结构理论,尽管它对宇宙结构本身的描述是错误的。
④盖天说在汉武帝时期遇到了有力挑战。天文学家提出了一种新的主张:天是个圆球,天包着地,天大而地小。这种主张,后来被人们称为浑天说。浑天说与盖天说本质上完全不同,盖天说主张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而浑天说主张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在此后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究竟是浑天说正确,还是盖天说合理,天文学界的争论一直不绝如缕。总的趋势是信奉浑天说的人越来越多,浑天说逐渐成为天文学界对宇宙结构认识的主流。
⑤这场争论涉及与有关宇宙结构问题的方方面面。西汉末年,著名学者扬雄撰写了著名的《难盖天八事》一文,从观测依据到数理结构等八个方面,逐一对盖天说作了批驳。比如,他提出,按盖天说的说法,天至高,地至卑,太阳依附在天壳上运动,也是高高在上的,人之所以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下升起,是由于太阳太高了,导致人产生了视觉错误的缘故。但是即使人眼会因观察对象的距离远而产生视觉错乱,水平面和光线的传播是客观的,它们是不会出错的,那么就在高山顶上取一个水平面,以之判断日的出没。实验证明太阳确实是从水平面之下升起的,光线也是从下向上传播的,这与盖天说的推论完全相反,证明盖天说是错误的。这是扬雄从观测依据的角度对盖天说所作的批驳。整体来说,他从八个方面对盖天说所作批驳,有理有据,是盖天说无法辩解的。
⑥但是浑天说也着自己的软肋。浑天说主张天在外,表里有水地在内,漂浮水上。这一主张成为盖天说批驳的重点,东汉著名学者王充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旧说,天转从地下过。今掘地一丈辄有水,天何得从水中行乎?甚不然也。”王充的责难是颇有说服力的,因为按当时的人的理解,太阳是依附在天球上的,天从水中出入,就意味着太阳这个大火球也要从水中出入,这是不可思议的。
⑦纵观中国古代的这场旷世学术之争,我们发现,古人在这场争论中,秉持着一个重要原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除了不以先验的哲学信念为依据判断是非之外,这场论争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也完全符合学术发展规律。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没有介入到这场争论之中。这些,无疑都是这场论争中值得肯定的地方。
⑧延续了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的这场论争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在这场争论的影响下,更多的人投入到了对宇宙结构问题的研究之中,提出了更多的宇宙结构学说。这场论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重视实际校验的这种做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优秀传统,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亦不多见。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这场论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学术论争之一,将永载中华文明发展的史册。
(有删改)
【注】①槃同“盘”,木盘,古代盛水器皿。②隤,下降。③丽,依附。④重差:汉代测望太阳高、远的方法。
【1】题目中的“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文中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
【2】根据第②段引言,以下选项中不符合“盖天说”主张的是( )。
A.天地都是圆拱形状,天地互相平行。
B.天在上,地在下,天地距离是8万里。
C.太阳和日月星辰是依附在地壳上运动。
D.天地的距离是可以用数理推算出来的。
【3】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
A.“勾股定理”是在这场争论中为发展天文测算方法而确定的。
B.这场论争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与学术问题的解决。
C.文学、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没有介入到这场争论之中。
D.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4】以第⑤段扬雄的相关批驳为例,分析这场论争是如何表现出“重视实际校验”这一特点的。
【5】小明同学读完第⑥段中王充对浑天说的批驳,从图书馆借来《隋书·天文志》阅读,看到南北朝时期的天文家何承天对此的解释后产生了疑惑,何承天的辩解是否能修补浑天说理论上的漏洞?请对小明谈谈你的看法。
“是故百川发源,皆自山出,由高趋下,归注于海。日为阳精,光曜炎炽,一夜入水,所经焦竭。百川归注,足以相补,故旱不为减,浸不为益。”
7、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能无怨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屈原的志向可与日月争辉。
(3)《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评价屈原的文章,认为屈原的文章意旨博大、含意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这首词中描摹了洞庭月色,并抒发了自己的怀抱,他“________”的胸怀,与洞庭月下“________”的气象融合,超越了世俗的宠辱得失,体现出词人高洁的人格。
(2)《史记》记载,荆轲刺秦王未成,秦王大怒,发兵灭燕。苏洵在《六国论》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对这一史实进行了概括。
(3)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祥瑞动物,相传能飞行,擅变化,会呼风唤雨,常常被古代诗人写入诗词中,如“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空缺部分。
(1)在柳永的《八声甘州》中描摹秋天景物渐渐衰败的诗句是__,__。
(2)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景物抒发通达的宇宙观、人生观的诗句是:__,__。
(3)__,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4)吾尝终日而思矣,__。(荀子《劝学》)
(5)__,白露未已。(《诗经•蒹葭》)
(6)江畔何人初见月,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0、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来?(《登建康赏心亭》)
(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劝学》)
(3)秦观在《踏莎行·郴州旅舍》中表达越是收到朋友的问候,越是增添愁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思妇因思念游子,回避明月而不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李煜《虞美人》中直接表现物是人非感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杜牧感慨秦王搜刮起来极其狠心而使用起来却奢侈浪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 题。
永遇乐
(宋)苏轼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 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注)①燕子楼:唐徐州尚书张建封在宅邸所筑小楼。②黄楼: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建造。
【1】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____和_____两种表现手法。
【2】下阕表达的思想情感比较复杂,请作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闵字永曾,小字棘奴,季龙之养孙也。父瞻字弘武本姓冉名良魏郡内黄人也勒破陈午获瞻时年十二命季龙子之骁猛多力攻战无前。闵幼而果锐,季龙抚之如孙。及长,身长八尺,善谋策,勇力绝人。季龙之败于昌黎,闵军独全,由此功名大显。及败梁犊之后,威声弥振,胡夏宿将莫不惮之。永和六年,杀石鉴,其司徒申钟、司空郎阅等四十八人上尊号于闵,闵固让李农,农以死固请,于是僭即皇帝位于南郊,大赦,改元曰永兴,国号大魏,复姓冉氏。石祗遣其相国石琨率众十万伐邺,进据邯郸。祗镇南刘国自繁阳会琨。闵大败琨于邯郸,死者万馀。刘国还屯繁阳。苻健自枋头入关。张贺度、段勤与刘国、靳豚会于昌城,将攻邺。闵遣尚书左仆射刘群为行台都督,使其将王泰、崔通、周成等帅步骑十二万次于黄城,闵躬统精卒八万继之,战于苍亭。贺度等大败,死者二万八千,追斩勒豚于阴安乡,尽俘其众,振旅而归。闵至自苍亭,行饮至之礼,清定九流,准才授任,儒学后门多蒙显进,于时翕然,方之为魏晋之初。
时慕容俊已克幽、蓟,略地至于冀州。闵帅骑距之,与慕容恪相遇于魏昌城。恪乃以铁锁连马,简善射鲜卑勇而无刚者五千,方阵而前。闵顺风击之,斩鲜卑三百馀级。俄而燕骑大至,围之数周。闵众寡不敌,跃马溃围东走,行二十余里,马无故而死,为恪所擒。俊立闵而问之曰:“汝奴仆下才,何自妄称天子?”闵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俊怒,鞭之三百,送于龙城,告魔、皝庙。俊送闵既至龙城,斩于遏陉山。谥曰武悼天王。
(节选自《晋书·冉闵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父瞻/字弘武/本姓冉/名良/魏郡内黄人也/勒破/陈午获瞻/时年十二/命季龙子之/骁猛多力/攻战无前/
B.父瞻/字弘武/本姓冉/名良/魏郡内黄人也/勒破陈午/获瞻/时年十二/命季龙子之/骁猛多力/攻战无前/
C.父瞻/字弘武/本姓冉/名良/魏郡内黄人也/勒破/陈午获/瞻时年十二/命季龙子之/骁猛多力/攻战无前/
D.父瞻/字弘武/本姓冉/名良/魏郡内黄人也/勒破陈午/获瞻时/年十二/命季龙子之/骁猛多力/攻战无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僭,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
B.尚书,始于秦,西汉沿置,本为少府的属官,掌文书及群臣章奏。
C.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褒扬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冉闵有勇有谋,威望很高。他年幼时果敢敏锐,成年后,善于谋略,勇力绝人,打败梁犊后,胡夏种族宿将无不畏惧他。
B.冉闵称帝建国,又复姓冉。他在永和六年,杀了石鉴后称帝,大赦天下囚犯,改年号为永兴,国号为大魏,又恢复姓冉。
C.冉闵四方征战,多次取胜。他在邯郸大败石琨;又亲率精兵八万直接在苍亭与敌军展开激战,大败张贺度等,杀死勒豚。
D.冉闵整顿官制,依才授职。他从苍亭回到邺宫后,整顿核定九流,依据才能授予职任,许多儒学后人获得到显赫官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石祗遣其相国石琨率众十万伐邺,进据邯郸。
(2)追斩勒豚于阴安乡,尽俘其众,振旅而归。
【5】请简要概括冉闵被擒的原因。
14、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是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仰望和羡慕着。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