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长沙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前扑后继  苍海桑田  深邃  恪守

    B.轻歌慢舞  专心致至  亵渎  熨帖

    C.拭目以待  瞻前顾后  辐射  坍圮

    D.悔之末及  杀一儆百  癖好  宏亮

  • 2、下列诗句在修辞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B.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C.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D. 指如削葱根

  • 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有侯王   争必

    B.三代兴   知诸侯不可复

    C.学士大夫多非之   诸子之论废矣

    D.袭封而争位乎   君臣父子相贼虐

  •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李老师,我们敬请您担任我们文学社的顾问,如果能得到您的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B.先生们,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

    C.我和你之间的友谊没的说,我们小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珍贵“文物”惠存着呢。

    D.同学们,在高考之路上,请相信老师,配合老师,你若诚心跟随,我必鼎力相助!,

  • 5、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中国漆雅号“国漆”,在古代文献中多称作( )

    A.“土漆”

    B.“大漆”

    C.“油漆”

    D.“红漆”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体育是古代中华民族有目的、能动地改造人类社会及人类自身的活动,以其丰富的运动形式、多样的文化特质,孕育出具有独特东方人文特点的体育精神。主要体现为:

    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发轫于先秦时期的天人合一思想,源于《庄子·外篇·山木》的人与天一也的理念。这种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古代体育中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如从人类生产生活实践中演化而来的跑、跳、投等早期体育活动,其动机和活动的范围,均显示出对自然的顺应、人与自然的和谐。再如蹴鞠、礼射、武术等体育活动,在表现形式和竞赛规则等方面,将天人合一视为人类通过体育活动获得健康发展的哲学基础和理论基石。如此,古代体育追求的并不是人对自然的对抗与挑战,而是两者的协调与顺遂,并在此基础上追求身体和精神于同一过程中得到颐养。这也是以中国古代体育为代表的东方体育文化追求的理想境界。

    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中国古代体育作为古人实用主义意义上的安身活动,亦处处体现着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在古代体育的庞大运动体系中,以武术、保健养生乃至形式多样的球类活动为代表的运动形式,无论是它们的活动特点还是规则要求,均体现着古人对命运不屈不懈的抗争,彰显着古人对生命生生不息的追求。从《吕氏春秋·尽数》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生命在于运动理念的提出,到千年之后中国体育大师颜元养身莫善于习动、日动而日强的主张,古人均将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融进了中国古代体育的发展之中。

    身心兼修的生命整体优化观。这种观念最突出地体现在中国古代体育动与静、神与形、劳与逸这三对基本矛盾的统一中。正是这种既科学又实用的生命整体优化观,构成了古代体育健身功能的理论精华。如保健养生术强调人的机体内运动与外运动的高度统一,而这种通过整个身体运动使自我意识得以调控,进而使动作达到松静自然、身随气动、气由意领、动静结合、浑然化一的运动方式,就是身心并育这一生命整体优化观念的展现。古代体育中的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健身养生功法,虽然各自的功能和锻炼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但终极目标皆是通过身心并育的整体优化功能,使人体动作能力和身心健康达到俱佳水平。

    循规守礼的传统道德规范。德育为先、德礼并重是中国古代体育的一大特点。如商周时期盛行的射礼,就被孔子解释为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将射礼这一重要的集体性体育活动提升为一种外在社会规范,内化为一种行为习惯,使循规守礼的体育形式转化为教化民众的重要手段,并成为融入道德传统的标志。再如以君子之争模式框定的御术、龙舟竞渡等项目,在竞争过程中也被打上礼仪规范的烙印。其实,如果透过表面而寻其内涵,这类古代体育中循规守礼的传统道德模式,亦不失为古代体坛上最佳的维稳工具,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使古代体育达到了持久的等级和谐状态。

    当代,随着人类生活的巨大变化,由中国古代体育演进而来的中国传统体育,将会为当代人类体育提供一种新的以促进人类健康发展为目的的运动模式,并与世界现代竞技体育一起为人类体育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摘编自崔乐泉《中国古代体育精神及其文化特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人合一”理念体现在古代体育的动机和活动范围、表现形式和竞赛规则等方面。

    B.武术、保健养生以及球类活动等均体现着古人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

    C.古代体育健身功能的理论精华就是通过运动调控意识的身心兼修的生命整体优化观。

    D.循规守礼的传统道德规范,一定程度上使古代体育达到了持久的“等级和谐”状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形式,论证了中国古代体育精神的文化特质及其积极影响。

    B.文章主体部分紧扣中心话题,从不同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论证充分,层次清晰。

    C.文章直接引用《庄子》《吕氏春秋》《论语》的内容,使论证有力且富有文化气息。

    D.文章通过列举一些具体的体育活动来阐释观点,这样有助于深入理解体育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体育在改造社会及自身的活动中展现出东方体育文化追求的理想境界。

    B.古代体育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因此古代体育中不存在人对自然的对抗与挑战。

    C.人们只要坚持练太极、做八段锦,就能够使动作能力和身心健康达到最佳水平。

    D.中国传统体育将会与世界现代竞技体育融为一体,成为一种新的健康运动模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在诗歌中,花卉常常被诗人所吟咏,请在下列古诗中填上合适的花名。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_______。(孟浩然)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______开。(岑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_______村。(杜牧)

    人闲_______落,夜静春山空。(王维)

    沾衣欲湿_______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代诗人李益的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写了与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相似境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陋室铭》中,点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强调君子在天赋本性上与普通人并无多大差异,然而其学识却超过普通人是因为“_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鲜明对比,表现莲高洁品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讲“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士”要实现“以仁为己任”的胸怀抱负,任重道远。

    (3)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先贤,宁死不失正直。

  • 11、无衣

    (1)《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衬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下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矛戟、准备行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4)《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战袍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昆阳望海

    杨 慎

    昆明波涛南纪雄,金碧混漾银河通。

    平吞万里象马国,直下千尺蛟龙宫。

    天外烟峦分点缀,云中海树入空蒙。

    乘槎破浪非吾事,已斩鱼竿狎钓翁。

    (注)①海:滇池。②杨慎:号升庵,明正德六年状元。因上书言事被贬云南永昌卫(今保山),后死于谪所。③南纪:南方。④象马国:指云南,因其多大象与马,故称。⑤槎:木筏。神话有乘槎可达天河之说,此指一展抱负。⑥斩:砍,制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滇池波涛之雄,冠绝南方,且远接银河,足见其阔大。

    B.颔联用借代修辞手法写滇池的吞吐万里之辽阔与莫可窥测的渊深。

    C.前三联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滇池雄浑壮阔而又清澈明丽的景象。

    D.此诗通过写景来抒情,因景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

    2此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侃,字士行,早孤贫,为县吏。鄱阳范逵称美之,庐江太守张夔察为孝廉。刘弘为荆州刺史,辟侃为南蛮长史,遣向襄阳计贼张昌,以军功封东乡侯。陈敏之乱,弘以侃为江夏太宁,侃备威仅。迎母官舍,乡里荣之。敏遣其弟恢来寇式昌,侃与诸军并力距恢,所向必破。侃戎政齐肃,凡有虏获,皆分士卒,身无私焉。后以母忧去职,服阙,参东海王越军事,迁武昌大宁。帝使侃击杜弢,令振威将军周访、广武将军赵诱受侃节度,击贼,破之。王敦表拜侃为使持节、宁远将军。弢将王贡精卒三千以舟师断官运径向武昌侃使郑攀及伏波将军陶延夜趣巴陵潜师掩其不备大破之斩千余级降万余迁都督荆、雍、益、梁州诸军事,领荆州刺史,楚郢士女莫不相庆。侃勤于吏职,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自南陵迄于白帝数千里中,路不拾遗。既苏峻作逆,京都不守,侃子瞻为贼所害。平南将军温峤要侃同赴朝廷,推为盟主。于是戎服登舟,星言兼迈。瞻丧至不临,与温峤、庾亮等俱会石头。诸军即欲决战,侃以贼盛,不可争锋,当以岁月智计擒之。乃从长史殷羡言,与峻战陈陵东,贼众大溃。侃寻以为侍中、太尉,封长沙郡公,加都督交、广、宁七州军事。命张夔子隐为参军,范逵子珧为湘东太守,辟刘弘曾孙安为掾属,凡微时所荷,一餐咸报。平襄阳,拜大将军,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上表固让。咸和七年六月疾笃,又上表逊位。薨于樊溪,时年七十六。侃遣令葬国南二十里,故吏刊石立碑画像于武昌西。成帝策谥曰“桓”,祠以太牢。

    (节选自《晋书·陶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弢将王贡/精卒三千/以舟师断官运/径向武昌/侃使郑攀及伏波将军陶延夜趣巴陵/潜师掩其不备/大破之/斩千余级/降万余/

    B. 弢将王贡/精卒三千/以舟师断官运/径向武昌/侃使郑攀及伏波将军陶延夜趣/巴陵潜师掩其不备/大破之/斩千余级/降万余/

    C. 弢将王贡精卒三千/以舟师断官运/径向武昌/侃使郑攀及伏波将军陶延夜趣/巴陵潜师掩其不备/大破之/斩千余级/降万余/

    D. 弢将王贡精卒三千/以舟师断官运/径向武昌/侃使郑攀及伏波将军陶延夜趣巴陵/潜师掩其不备/大破之/斩千余级/降万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廉,意为“孝顺亲长、廉能正直”,是汉朝设立的察举考试科目,亦指被推选的士人。

    B. 服阕,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古代父母去世后要守丧三年,三年丧满,称之为服阕。

    C. 使持节,魏晋南北朝时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权力与持节相同。

    D. 国外,指京城或朝廷以外,亦指外任将吏驻守管辖的地域,与朝中、朝廷相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陶侃为人敦厚,受人恩惠必报。当年他出身寒微,范逵、张夔、刘弘等对他有知遇之恩;封长沙郡公后,他提拔重用恩人的子孙以为回报。

    B. 陶侃公允无私,受到吏民爱戴。凡有缴获,他全部分赏士卒;为平叛,连儿子的丧仪都没有参加;升任武昌太守时,当地百姓欢庆,旧部为他立碑画像。

    C. 陶侃勤于吏职,为官政绩显著。任荆州刺史时,公府内外事务千头万绪,他都处理得从无遗漏;他管辖的南陵到白帝一带,民风淳朴,路不拾遗。

    D. 陶侃忠勇为国,多次平定叛乱。他先后平定张昌、陈敏、杜弢、苏峻之乱,为稳定国家政权立下战功;成帝赐他益号“桓”,准以太牢礼祭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敏遣其弟恢来寇武昌,侃与诸军并力距恢,所向必破。

    (2)诸军即欲决战,侃以贼盛,不可争锋,当以岁月智计擒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