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南通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最近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B.心理思想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我国战国时代《内经》一书中,就有了相关的记载。

    C.他在地主家当长工的时候,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猪棚狗窝,干的是牛马活儿。

    D.那轻柔的嗓音,那甜美的微笑,一看便知她是个一团和气的人。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相同的一项是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不必贤于弟子

    C.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 闻道有先后

  •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为了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____________和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尤其是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____________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是为着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____________;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____________,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A.熟悉 休戚相关 心智 熟视无睹

    B.熟悉 息息相关 心智 视而不见

    C.熟习 息息相关 心志 熟视无睹

    D.熟习 休戚相关 心志 视而不见

  • 4、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离骚”的含义,有的说是“遭忧”的意思。

    B.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一书就是由孟子及其弟子编成。

    C. 交际语言中有禁忌,就会有变通的说法,这就是委婉语,如鲁迅小说《祝福》中短工把祥林嫂的死说成“老了”。

    D.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最具代表性的现实主义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 5、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精致的利益计较未必无益于社会的进步,相反,它有可能在短期内创造出经济奇迹。利益最大化的风轮,很容易促使物质的城堡遍地开花。然而,这样的城堡却常常精神凋敝,缺乏良性演进的可能。只在意自己的人不会在意公共问题,只关心物质利益的人不会关心社会福祉。

    A.精致的利益追求能创造经济奇迹。

    B.鼓励追求利益最大化有害而无益。

    C.可以有利益追求,但不能绝对化。

    D.要在意公共问题,关心社会福祉。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保卫延安(节选)

    杜鹏程

    有一个战士跑上来向周大勇报告:炊事班老孙又昏倒了!

    周大勇急急地离开队伍行列向后跑去。通讯员小成也跟着连长向后跑去。周大勇通红的脸上汗水混着沙土。他浑身是汗,衣服透湿,像刚从河里跳出来一样。

    周大勇跑到老孙跟前,看见一个炊事员抱着老孙。他一条腿跪下去,从炊事员怀里把老孙抱过来,紧紧地搂到胸前。

    那个炊事员站起来,说:连长!老孙,老孙不行啦!

    周大勇说:去!快去帮助指导员。看,那不是指导员?他又扶着谁!

    那个炊事员望着老孙,迟迟疑疑停了好久才走开。

    老孙眼发直,干枯的嘴唇咧开,脸涨得通红,脖子上暴起发紫的血管。他的嘴唇动着,仿佛要给自己的同志和这世界留句什么话,但是说不出来。不大一阵工夫,他的呼吸由急促变得微弱了,脸由通红变成灰白……蜡黄……

    周大勇紧紧地搂着老孙,眼珠子一动也不动地盯着老孙那半闭的眼睛,心神错乱地嘟哝:有一口水就好了!有一口水……通讯员小成也机械地重复:有一口水就好了!

    一口水一条命呀!

    敌人三架飞机,绕过来又栽下来,一条条的火箭,穿在周大勇周围的沙子里爆炸了。炸起的沙土扑在周大勇和老孙的脸上。周大勇用自己的胸膛遮掩住老孙。

    周大勇望着那俯冲扫射的敌机,眼里喷火。

    团卫生队队长,骑着马赶来了。他跳下马,喊:有办法,有办法,这针药有效。

    卫生队长拼命地把注射器的针尖往老孙胳膊上的血管里扎,可是扎不进去。生命离开了老孙,血管,筋肉都僵硬了!周大勇把老孙轻轻放到地下,站起来。他把自己的破衣袖子撕下一片,想盖在老孙脸上,免得沙子吹进老孙眼里。可是周大勇拿上那块破布,呆呆地站在那里,像是他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像是他的心脏停止跳动,血液停止循环,思想也木然不动了!

    老孙啊,老孙!同志们走路你走路,同志们睡觉你做饭。为了同志们能吃饱,你三番五次勒裤带。你背上一面行军锅,走在部队行列里,风里来雨里去,日日夜夜,三年五载。你什么也不埋怨,什么也不计较;悄悄地活着,悄悄地死去。你呀,你为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啊!部队哗哗哗地前进着:战士们,担架队员们……走啊!走啊!老孙没有走完的路,同志们要走完!

    战士们用眼光向倒下去的同志致敬。听不见长吁短叹,看不见愁眉苦脸,只有一种沉重而又严肃的空气,充满在天地之间。

    周大勇双手撑在腰里,再一次地望望老孙那老诚忠厚的脸相。啊,这个跟他周大勇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士,永远放下了自己的行军锅,永远再不会向他说:连长,我没啥能耐,吃点苦总还行……我好赖是个党员。唉,我做的事太少……连长,你跟指导员劳累的,教人心疼!周大勇心里绞痛:有多少英雄好汉倒下去了啊!有多少热血浇在中国的土地上了啊!

    周大勇和小成,用黄沙掩埋了老孙的尸体。趁团供给处的队伍过来的工夫,周大勇要了一片炮弹箱子上的木板,用刺刀削了削。他从文书手里接过来毛笔,在木板上写着:

    共产党员孙全厚,五十七岁,山西孝义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光荣牺牲!

    周大勇把这个木牌插在老孙的墓前,望着它,望着它!

    周大勇擦了擦头上的汗,背上老孙留下的行军锅,正要去赶自己的连队,团政治委员李诚上来了。李诚满脸是沙土,嘴唇干得裂开小口子,鼻孔里塞了一团棉花,上嘴唇还有干了的鼻血。他的马满身是汗,口里流着白沫。

    李诚跳下马,看了看墓牌;站在坟墓旁边,脸上一条条的皱纹像刀子刻的一样。他抬起头,眼睛一眨也不眨地望着前进着的战士。

    突然,李诚向战士呼喊:

    同志们!一个战士倒下了,千百个战士要勇敢前进!一个共产党员倒下了,千百个共产党员要勇敢前进!大山沙漠挡不住我们;血汗死亡吓不倒我们。前进!哪里有人民,我们就到哪里去;哪里有苦难,哪里就更需要我们。前进,勇敢前进!战胜一切困难。

    这用全部生命力量喊出的声音,掠过战士们的心头,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上空雷似地滚动。

    战士们踏着沙窝,急急地向前走去。他们那黑瘦的脸膛上,眼窝里,耳朵里,嘴唇上,都是厚厚的一层沙土;两腿沉重得像灌满了铅。但是,他们都挺起胸脯扬起头,加快脚步,一直向前走去。他们都坚毅地凝视迎面移来的沙漠,凝视远方。

    沙漠的远方,一阵旋风卷起了顶住天的黄沙柱。就算它是风暴吧,就让它排山倒海地卷来吧!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军途中,连长周大勇将昏倒的炊事班战士老孙搂在怀里,眼睁睁地看着老孙的生命一点点地逝去。小说描述了炊事班战士老孙牺牲的情况,故事悲壮、感人。

    B.小说写周大勇与通讯员小成反复念叨“有一口水就好了”,表现了他们救人时痛苦而无奈的心情,突出了行军途中战士们干渴的情形以及沙漠环境的极度恶劣。

    C.周大勇掩埋老孙,在墓前插上木牌,背上老孙的行军锅追赶连队,这表现了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也表明周大勇将接替老孙的工作,突出了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

    D.小说描写战士们在团政治委员李诚用全部生命力量喊出的话语的激励下,挺胸抬头,加快步伐勇敢向前,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激情,为小说涂抹上亮丽的色彩。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如写周大勇催促那个炊事员去帮助指导员,用“去”“看”表示情况紧急,“他又扶着谁”表明行军途中战士伤病较多,亟须帮助。

    B.小说先细致地描绘老孙昏厥的模样、呼吸的变化,再写周大勇念叨“有一口水就好了”,然后写卫生队长骑马赶来救治,小说情节紧凑有致,情感丰富细腻。

    C.小说细节描写生动传神,比如,敌人的三架飞机飞来轰炸,周大勇用自己的胸膛遮掩住老孙,这一细节表现了周大勇把战友看得比自己更为重要的高贵品质。

    D.小说中李诚呼喊的话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感情沉痛而富有激情,揭示了小说的主旨,突出了人民解放战争的意义及人民军队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3】小说画横线部分两次描写周大勇的内心独白,有什么作用?

    【4】《保卫延安》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优秀长篇小说,被誉为“英雄史诗”,是革命英雄主义的赞歌。请从选材的角度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表现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子罕》中颜渊感叹老师的学问和道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深而没有尽头。

    (2)李煜的《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表达出对物是人非、人生无常的慨叹。

    (3)白居易《琵琶行》中,借周围环境的幽静来衬托琵琶女演技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得以提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耸入云霄,而“________”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间的场景。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之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惆怅的心情。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由水与月引出了对人生的思考。他在指出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万物是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停止的后,接着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

    (2)龚自珍《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离愁之深重,表现了诗人豪放洒脱的气概。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张》)

    (2)《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回忆两人年少时的欢乐时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衬其婚姻失败的绝望心情。

    (3)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锦瑟多弦为喻,抒发了诗人对青春年华的追忆。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雨叹三首(其三)

    杜甫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注】①写作背景:天宝十三年秋,霖雨六十余日,京师庐舍垣墙,颓毁殆尽。房琯上言水灾,国忠使御史按之。②比数(shù):相提并论,认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写了诗人在连绵秋雨中旅居的情况,抒发了由秋雨引发的对个人及国事的感慨。

    B.首联表达诗人闭门在家,欲将烦忧锁在门外,但门内的心还念念不忘外面的世界。

    C.颔联通过对无惧风雨的孩子们雨中欢呼雀跃情景的描述,反衬出诗人的衰朽之态。

    D.颈联虚实结合,含蓄蕴藉。实写天寒雨稠,虚写胡雁掩翅,表达诗人不得志的失落。

    【2】试比较本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情感上的异同。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班)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上书具言固著述意。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固又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固以为汉绍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宪上遣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诏以谴责兢,抵主者吏罪。

    曰: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著矣。议者咸称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彪、固讥迁,以为是非颇谬于圣人。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固伤迁博物洽闻,不能以智免极刑。然亦身陷大戮,智及之而不能守之。呜呼,古人所以致论于目睫也。

    (节选自《后汉书·班彪列传》)

    (注)①抑抗:缩小与夸张。②亹亹:不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

    A.从文化常识看,句中的“永平”“建初”等年号表示时间,所以“固自永平中始”与“至建初中”后都应该断开。

    B.从句意看,“潜精积思二十余年”是“诏”的具体内容,所以“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是一个表意完整的句子。

    C.从语法角度分析,“重”形容词用作动词,作“当世”的谓语,与“其书”构成动宾结构,故“其书”后要断开。

    D.从句间关系看,“重其书”是“当世”“莫不讽诵焉”的原因,所以“莫不讽诵焉”前应断开。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尧是传说中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史记》记载其为“五帝”之一,是儒家推崇的圣明君主。

    B.宾客是指古代同宗族出身的或投靠依附王侯贵族并为其效命的门客,文中指窦氏的族人。

    C.《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D.论是附在史传后面的评语,多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有时也是作者的讽喻或感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固聪颖多才,年轻有为。他九岁时就能写诗作文,长大后博览群书,不拘泥于一家学说;刚成年就向刘苍荐才并被接纳。

    B.班固经历磨难,矢志修史。他被人举报私修官史而遭受了牢狱之灾;在被营救澄清冤情之后,皇帝召他到校书部继续著书。

    C.班固潜心著述,享誉当时。他追溯记述帝王的功德,私下里撰写他们的本纪,人们称赞他与司马迁都具有优秀史官的才能。

    D.班固治家无方,牵连被害。班固疏于管教家人,因奴仆醉酒冒犯种兢而被其怀恨在心,后来遭到种兢挟私报复,死于狱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

    5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汉书》的优点和不足。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等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