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痴情(chī) 慰藉(jiè) 皎洁(jiǎo) 标识(zhì)
B. 霹雳(pī) 虹霓(ní) 戏谑(xuè) 诗行(háng)
C. 雾霭(ǎi) 眷属(juàn) 累赘(léi) 红硕(shuò)
D. 流岚(lán) 粗犷(guǎng) 濒危(pín) 绮丽(qǐ)
2、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同时又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请问,他是下列哪个人物?( )
A.谢灵运 B.孟浩然 C.王维 D.陶渊明
3、“雁过也,正伤心”一句中,“雁过”所引发的作者的情绪有( )
A.秋愁 B.故乡之思 C.离别之苦 D.往昔夫妻伉俪生活之思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言七言的区别,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_____。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____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这样的句子,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念起来则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_____,铿锵成韵。
A.泾渭分明 发扬踔厉 轻重缓急
B.大相径庭 秣马厉兵 抑扬顿挫
C.泾渭分明 秣马厉兵 轻重缓急
D.大相径庭 发扬踔厉 抑扬顿挫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网络剧、微电影近年来渐有星火燎原之势,数量多了,难免良莠不齐,到底应该如何规范市场,值得有关单位深思。
B.北京“最牛违建业主”自2007年起,就在天台上不断施工,建造“小别墅”,其他业主不堪其扰,纷纷搬走,如今这栋楼已十室九空。
C.随着电影《小时代》的热映,又掀起了一股“郭敬明热”,郭敬明已成为粉丝眼中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了
D.今年来,“红色”旅游、农业旅游、科技探险游等特色旅游方兴未艾,甚至成为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名片。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朝美学,为什么那么高级?
“杨柳岸晓风残月”“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朗读并背诵全文”的经典之作有很多便是出自宋朝。
王安石、苏东坡、欧阳修、李清照、辛弃疾、范仲淹、司马光……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宋代文人”。
除了“引经据典”,书画经典在宋代文化中也占据着一席之地。你可以在千年前的“航拍中国”《千里江山图》中一窥北宋风貌。也可以在“百科全书”《清明上河图》中看到千年前的市井生活。
1000年前,北宋都城无疑是闻名遐迩的“美食之都”。《清明上河图》上,有近半建筑为饮食店。《东京梦华录》提到的一百多家店铺,酒楼和各种饮食店也占了半数以上,而且,《东京梦华录》还介绍了近百种宋朝开封街头的美食与小吃,可谓是“东京梦华小吃录”。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茶酒花香之器在宋代各有专用,器物,便成了另一个流传于世的宋代标签。“万贯家财,不及宋纸一张,宋瓷一片。”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无不体现着繁华盛世的清澈素雅。
宋朝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期,被马克思称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其关键改进期、应用普及期及向外传播期都是在宋代。
纵观历史,宋朝的疆域并不算辽阔,武力值更是排不上位置,但就经济和社会繁荣程度而言,宋朝确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人文精神、最有教养、最有思想的朝代之一。
随着都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世俗文化大放异彩。勾栏瓦肆和百戏艺术的活跃,极大地刺激了市民文艺的发展,比如当时产生了一系列新的艺术形式,像鼓子词、诸宫调、讲史、说经、杂剧、南戏、话本、风俗画等等。可以说,中国的通俗性审美意识和艺术形式几乎都可以在宋代找到。
两宋时期,文学重心逐渐下移,也是市民文化勃兴的标志。文学重心下移,是指文学体裁从诗文扩大到词、曲、小说,与市井有了更为密切的关系;创作主体从士族文人扩大到庶族文人,进而扩大到市井文人;文学的接受者扩大到市民以及更广泛的社会大众。北宋文人相对安逸,又基于崇雅的观念,追求日常生活的文人化和精致化,更把诗酒相得、谈文论画、宴饮品茗的日常交谊视为生活基础,文会雅集则是这种生活的集中体现。
陈寅恪先生说“华夏之文明,历千载演进,造极于赵宋”。花、香、画、茶、瓷器,当然都不是宋人的创造,但却是由宋人赋予了雅的品质。
宋朝的人文风气和雅趣是值得当下我们的生活所借鉴的。
在宋朝,官方和民间都能进行高度审美,贵族文化和大众文化有机会交叉碰撞……并重理想与现实,兼备大俗与大雅,生活在宋代,不“美”也难。
而今天与宋朝的连接点,恰巧是一种“生活美学”。如今,部分由日本美学传递而来的大朴若拙的“侘寂之美”“匠人精神”,都能在宋代器物中找到源头,而宋的极简风格,又能和当代艺术精神相契合。
如果要给宋朝贴个标签,“懂生活”当为其一。抚琴、调香、赏花、观画、弈棋、烹茶、听风、饮酒、观瀑、采菊、诗歌、绘画……“美”是宋代文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平常事。
而当今艺术与生活界限的日渐模糊,“艺术生活化”也不再是新鲜事。追本溯源,中国本土的思想传统里面,艺术与生活、创造与欣赏从来都是内在融通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古典美学就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美学”。
今日,我们能从宋朝学到的,可能并不仅仅是“雅俗共赏”的宋代美学,也并非是独特诗意的审美概念,而在于如何让“美”融入生活,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美学”。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既是宋代的书画经典,也展现了宋代的文化兴盛。
B.宋朝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期,表现在“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成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C.宋朝经济和社会繁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人文精神、最有教养、最有思想的朝代。
D.美是宋代文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平常事,他们让美融人生活,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生活美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行文,论证了宋代美学的特征、兴盛原因及意义。
B.文学体裁扩大,创作主体扩大,文学接受者扩大,标志着两宋市民文化的勃兴。
C.北宋文人追求日常生活的文人化和精致化,赋予了花、香、画茶、瓷器雅的品质。
D.让美融人生活,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美学”,是宋朝美学给我们的启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朝都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世俗文化大放异彩,促使了审美意识的觉醒和艺术形式的增加。
B.宋人所创造的审美形态和由此所产生的审美风貌直接影响了后人的“侘寂之美”“匠人精神”。
C.海德格尔提出“诗意的栖居”,主张将生活诗化,在诗化的生活中获得巅峰的存在体验,这与宋朝的“生活美学”是相通的。
D.当今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的现状要求我们从宋朝的人文风气和雅趣中寻找解决的办法。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的“ ______ ,____”两句,女主人公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与受到氓的“凶暴”形成对比,表达内心的不满。
(2)诸葛亮《出师表》中,作者直言“益州疲弊”,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________”。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
(3)李煜《虞美人》中,词人以“_____,_____ ”两句写他身居囚屋,听着风声,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表现了他对故国的深深怀念之情。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从空间角度极写漂泊异乡之愁,“_______________”一句则从时间角度写尽年老体衰之苦。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描写了小船在广阔的江面上任意飘荡的情景。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体现敌军来势汹汹、守城将士雄姿英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_,不亦乐乎?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
(2)____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连用五个有比喻色彩的对比写出了阿房宫建筑用材之多,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柱”比田间农夫。
(2)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和祖国的分离只是暂时的,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坚信两岸终将统一,台湾定能回归祖国的怀抱。
(3)古诗词中有很多含有“自”或“空”的诗句,或写空寂苍凉的环境,或写独守的孤寂,或写英雄的失意,如“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中国历代都有郁郁不得志的文人,他们在苦难而前呈现出不尽相同的人生姿态。写出了大量名垂千古的旷世文章。那是《登高》中杜甫潦倒困苦、借酒浇愁,深刻表达自己因国难家愁而悲愤的无尽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是《琵琶行》中白居易偶遇和自己一样有着不幸遭遇的琵琶女时,表达深切同情的千年一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也是《陋室铭》中刘禹锡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以自身美德为做的淡泊从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用诗中一词回答)试联系全诗谈谈作者是怎样体现老翁这一特点的。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一日,帝留安石坐,曰:“有欲与卿从容论议者。”因言:“唐太宗必得魏征,刘备必得诸葛亮,然后可以有为,二子诚不世出之人也。”安石曰:“陛下诚能为尧,舜,则必有皋、夔、稷、禼;诚能为高宗,则必有傅说。以天下之大,人民之众,百年承平,学者不为不多。然常患无人可以助治者,以陛下择术未明,推诚未至,虽有皋、夔、稷、禼、傅说之贤,亦将为小人所蔽,卷怀而去尔。”帝曰:“何世无小人,虽尧、舜之时,不能无四凶。”安石曰: “惟能辨四凶而诛之,此其所以为尧、舜也。若使四凶得肆其谗慝,则皋、夔、稷、禼亦安肯苟食其禄以终身乎?”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属文动笔如飞 属 :连缀
②嚣天下之口 嚣 :阻塞
③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 因:沿袭
④大抵皆祖此书 祖 :效法
⑤庶同济此道 庶 :希望
⑥若使四凶得肆其谗慝 肆 :放纵
⑦安肯苟食其禄以终身乎 苟:苟且
⑧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但:只是
A.①⑦ B.②③ C.④⑤ D.⑥⑧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以太宗为哉
哪里比得上太宗的作为呢
B.恐无以副卿此意
恐怕无法符合你的期望
C.二子诚不世出之人也
这二人确实不是每代都能有的人物啊
D.卷怀而去尔
藏身退隐而离开(朝廷)罢了
【3】下列对第二段王安石所上《万言书》的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一项是
A.要学习先王施政的思想要义
B.财富不足是治国的最大忧患
C.要举贤任能,储备人才
D.改革弊端需要循序渐进
【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5】某同学读完《宋史·王安石传》,制作了一张读书卡片,请你根据文章的第二段内容, 把下面的表格空白之处补充完整。
⚪《宋史·王安石传》读书卡片⚪ | ||
问题所在 | 根源分析 | 解决办法 |
财力日以困穷 风俗日以衰坏 |
|
|
|
| 搜罗天下人才 |
| 苟且因循 |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孩子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就只好假装没有看见。
要求:自主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