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舟山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之行事,综其终始,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禾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刺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

    下列各句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成败兴坏之纪                       稽:考察

    B.则仆偿前辱之                           责:通“债

    C.是以就极刑而无                    愠:恼怒,怨恨

    D.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下流:卑鄙,龌龊

  •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 ,其简洁的动作线条蕴含着优美、和谐及力量,寓意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合作和交流。

    ①它古朴而风情流转、造形新颖,既富装饰功能,又具实用价值,色彩绚丽,内涵丰富

    ②凡爱好中国文化的朋友,眼一瞧便可辨认出来

    ③经过几千年的洗礼,结绳已由原始的实用工具变为今天精致的工艺品

    ④中国结就像中国的书画、雕刻、陶瓷,甚至于菜肴一样

    ⑤它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具有悠久的历史

    ⑥这是由于其基本结构的特殊,使其结形和功能与西洋结、日本结等有显著的差别

    A. ①⑤③④②⑥   B. ①⑤④③⑥②   C. ⑤③⑥②④①   D. ⑤③④②⑥①

     

  • 3、下列哪些水利工程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 )

    A.郑国渠 B.灵渠 C.都江堰 D.漳水十二渠 E.坎儿井

  • 4、填入下列空格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数千年文化的中国来说,信息化和技术时代带给我们的冲击更为猛烈,产生的问题②  更加复杂。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反映在文化领域,③ 将使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注定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实。对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主流文化的建设者固然④   沉溺文化乡愁、伤感于“吾道衰也”,也不能闭关自守、以和大众文化划清界来标榜自我,⑤ 更应该防止文化限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⑥--担任守护者。

     

    A

    应该

    然而

    /

    B

    对于

    /

    不必

    C

    对于

    不会

    /

    而且

    D

    对于

    /

    能够

    但是

     

     

    A. A   B. B   C. C   D. D

     

  • 5、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 请以战喻   B. 寡人之于国也

    C. 王无罪岁   D.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上”人回家

    萧乾

    “上”人先生是鼎鼎有名的语言艺术家。他说话不但熟练,词儿现成,而且四平八稳,面面俱到。他的语言有两个特点:其一是概括性——可就是听起来不怎么具体,有时候还难免有些空洞啰唆;其二是民主性——他讲话素来不大问对象和场合。总之,他满口离不开“原则上”“基本上”。这些本来很有内容的字眼儿,到他嘴里就成了口头禅,无论碰到什么,他都“上”它一下。于是,好事之徒就赠了他一个绰号,称他作“上”人先生。

    这时已是傍晚,“上”人先生还不见回家。他的妻子一边照顾小女儿,一边烧着晚饭。忽听门外一阵脚步声,说时迟,那时快,“上”人先生推门走了进来。做妻子的看了好不欢喜,赶忙迎上前去。

    妻:今儿个你怎么这样晚才回来?

    上:主观上我本希望早些回来的,但是出于客观上难以逆料、无法控制的原因,以致我实际上回来的时间跟正常的时间发生了距离。

    妻(撇了撇嘴):你干脆说吧,是会散晚啦,还是没挤上公共汽车?

    上:从质量上说,咱们这10路公共汽车的服务水平不能算低,可惜在数量上,它还远远跟不上今天现实的需要。

    妻(不耐烦):大丫头还没回来,小姐子直嚷饿得慌。二丫头,拉小妞子过来吃饭吧!

    (小妞子刚满三周岁,怀里抱着个新买的布娃娃,一扭一扭地走了过来。)

    妞:爸爸,你瞧我这娃娃好看不?

    上:从外形上说,它有一定的可取的地方。不过,嗯,(他扯了扯娃娃的胳膊)不过它的动作还嫌机械了一些。

    妞(撒娇地):爸爸,咱们这个星期天去不去公园呀?

    上:原则上,爸爸是同意带你去的,因为公园是个公共文娱活动的地方。不过——不过近来气候变化很大,缺乏稳定性,等自然条件好转了,爸爸一定满足你这个愿望。

    妻(摆好了饭菜和碗筷):吃吧,别转文啦!

    (正吃着饭,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推门走进来,这就是“大丫头”,她叫明,今年上初三。)

    明:爸爸,(随说随由书包里拿出一幅水彩画,得意地说)这是同学送我的,听说是个青年女画家画的。你看这张画好不好?

    上(接过画来,歪着头看了看):这是一幅有着优美画面的画。在我看来(沉吟了一下),它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一点,自然跟画家在艺术上的修养是分不开的。然而在表现方式上,还不能说它完全没有缺点。

    明:爸爸,它哪一点吸引了你?

    上:从原则上说,它既然是一幅画,又是国家级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那么,它就不能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明(不服气):那不成,你得说是什么啊!(然后,眼珠子一转)这么办吧,你先说说它有什么缺点。

    上:它有没有缺点,这一点自然是可以商榷的。不过,既然是青年画家画的,那么,从原则上说,青年虽然总有她生气勃勃的一面,却也必然有她不成熟的一面。这就叫作事物的规律性。

    明:爸爸,要是你问我为什么喜欢它呀,我才不会那么吞吞吐吐呢。我就干脆告诉你。我喜欢芦苇旁边浮着的那群鸭子。瞧,老鸭子打头,后边跟着(数)一、二、三、四……七只小鸭子。我好像看见它们背上羽毛的闪光,听到它们的小翅膀拍水的声音。

    上:孩子,评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你怎么能只抓住一个具体的部分?而且,“喜欢”这个字眼儿太带有个人趣味的色彩了。

    明(不等“上”说完就气恼地插嘴);我喜欢,我喜欢。喜欢就是喜欢。我总归还告诉了你我喜欢它什么,你呢?你“上”了半天,(鼓着嘴巴,像是上了当似的)可是你什么也没告诉我!

    妻:大丫头,别跟你爸爸费嘴啦。他几时告诉过谁什么!

    (选自1957年《人民日报》,有删改)

    文本二:

    随着时代的发展,萧乾希望能在更广大的现实人生中探求真知,把自己融入到社会和时代中去。恰在此时,萧乾认识了巴金,这是萧乾的另一个“师傅”,也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一位师傅。

    巴金是一位有着强烈的历史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的作品始终与时代的脉搏相呼应,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巴金一再叮嘱萧乾“一个对人生、对现实社会没有深刻理解的人极难写出忠于时代的作品”,总是启发萧乾“走出童年回忆那个狭窄的主题,写点更有时代感的东西”。在巴金的启发下,萧乾意识到了自己早期作品题材狭窄、缺少时代感的缺陷,决心把创作视野放宽一些。由于一种新因素的介入,他的创作开始呈现出别样的品格。

    巴金是一位敏感、单纯、热情而富有诗人气质的小说家,他的作品热情、酣畅,极富有感染力。萧乾觉得“他是用心灵蘸着血和泪直接同读者对话的一个作家,不是用华丽的词藻而是用真挚的感情来直扑人心的”。巴金非常强调情感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强调与生活相一致的情感的艺术表现,他要求萧乾带着情感去写作,每当他读到萧乾满蕴情感的作品时,总是由衷地感到高兴。

    巴金是小说创作的大家,故事情节纷繁复杂,人物形象各具特色,缜密严谨的长篇结构已经成为他创作的基本体式。而萧乾的小说,则情节简单,人物单一,结构小巧,和巴金的小说比较起来不够大气。巴金从自己的创作习惯和审美倾向出发,常常期望萧乾能写出一些长篇来,但萧乾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完成。

    (摘编自郑娟《文化合力与理性超越——浅论萧乾小说创作与京海文化》)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人先生是鼎鼎有名的语言艺术家。”这样的开头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同时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文章借助了舞台剧本的写作方法,人物语言特别具有个性化,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体现了作者的生活洞察力。

    C.文章在对话中塑造人物形象:针对一幅画,“上”人先生与其女儿都发表了看法,凸出了“上”人先生的鲜明个性。

    D.文章以“‘上’人回家”而不是以“‘上’人在家”为题,能够启发读者思考“上”人先生在家庭以外的生活表现。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上”人先生的妻子说“他几时告诉过谁什么”,是说“上”人先生从来不把他的真实想法告诉别人,而总用“基本上”之类的语言搪塞。

    B.“基本上”是“大体上”的意思,例如“书稿到年底基本上可以完成”,意思是书稿的主体结构可以完成,但还需要大量材料进行充实。

    C.“抽象名词+上”是在现实语言环境中被大量运用的结构,表示“某某方面”,“上”可以看作词缀,例如“主观上”“客观上”等。

    D.巴金的《家》通过对“家”的描述,求真向善,辐射出当时中国的现实状况,萧乾的《“上”人回家》无论选材还是主题都一脉相承。

    【3】萧乾把巴金称作他的“挚友、畏友、益友”,请结合文本二对此作简要说明。

    【4】请结合文本二对萧乾小说的评论,以“简单与不简单”为题写一则关于《“上”人回家》的文学小评论,列出评论要点,并作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词人借“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冯唐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朝廷的赦免并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

    ⑵《琵琶行》中 ,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琵 琶女才艺高超、容颜美丽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了女主人公和男子短暂的分别后对男子的思念之情,颇有点“望穿秋水”的感觉。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

    (2)两情若是久长时,__________。

    (3)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竹里馆》

    (4)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5)________________ ,石破天惊逗秋雨。

    (6)此情无计可消除,_____________。(李清照《一剪梅》)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诗人由梦境转人现实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省察,就能见识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

  • 10、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意象是诗词中独特的文化符号,许多古代诗人以动物为意象来寄托志趣、抒发情感。陶渊明《归园田居》中“_______,池鱼思故渊”,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鱼龙潜跃水成文”,表达出思妇与游子无法排解的相思之愁;李白《蜀道难》中“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抒写了面对蜀道天险的慨叹;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传达出怅惘迷茫的幽深情思。

    (2)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善于从古人那里汲取智慧和力量。从孔子的“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十二章》),我们能明确人生要志向远大、意志坚定;从荀子的“故不积跬步,________”(《劝学》),我们能懂得学习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从苏轼的“ ________________ ,可乎?”(《石钟山记》),我们能认识到了解事物要经过实地考察,不能凭主观想象。如此,我们才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修养。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寻常事物中也常常蕴含着诗意之美,但我们往往因心思沉迷于俗务视而不见,苏轼在《记承夭寺夜游》中点破其中缘由的一句话是“_______。”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孩子睡相彖,梦中将原本就不轻暖的被里蹬破的情形,读之令人恻然。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沦落天涯后的悲苦:青春已逝,只有在梦里回味昔日“荣光”,梦醒之时,泪痕满面。

    (4)李商隐的《锦瑟》篇连用四个典故抒发内心情感的诗句为“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之二)

    李商隐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注①回中:在今甘肃固原县。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这年因有人作祟,诗人应博学宏词科不第,从京都回到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中。②“前溪”句:前溪是南朝教习音乐的地方,江南声伎多出于此。此句用人的舞态描摹花之飘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诗人将石榴花拿来作比:请不要嘲笑石榴花开赶不上春天,牡丹虽然在春季怒放,它“先期凋落”更使人愁。

    B. 颔联,诗人直接描绘眼前的残败景象,由暴雨惊梦想到牡丹的凋谢,使人惨不忍睹。“伤心”“破梦”均就牡丹言,而牡丹之伤心破梦亦即作者之情怀遭遇。

    C. 颈联,诗人写环境与花败后情景,万里长空,阴云密布,气候恶劣,已非当年曲江旧圃之环境;花落委地,一年的美好生机,早付与污泥流尘。

    D. 尾联,“前溪舞”一典的运用,拓出了一番新境,“并觉今朝粉态新”,他日雨过,牡丹落尽,回想今朝,雨中粉态,尚觉新艳动人,言外之意诗人对未来前途充满信心。

    E. 本诗借牡丹寄慨身世,把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融进物中,物我一体。把感伤情绪注入朦胧瑰丽的诗境,用哀婉的情调、美丽的形象和词采,写出了自己的心境和感受。

    2与李商隐的另一首诗《锦瑟》相比,本诗“锦瑟”意象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般字伯兴,宣帝玄孙也。数岁而,独与母居。会更始败,般转侧兵革中,西行上陇,遂流至武威。般虽尚少,而笃志修行,讲诵不怠。其母及诸舅,以为身寄绝域,死生未必,不宜苦精若此,数以晓般,般犹不改其业。

    建武八年,隗嚣败,河西始通,般即将家属东至洛阳,修经学于师门。明年,光武下诏,封般为菑丘侯,奉孝王祀,使就国。

    十九年,行幸沛,诏问郡中诸侯行能。太守荐言般束修至行,为诸侯师。

    永平元年以国属沛徙封居巢侯复随诸侯就国数年扬州刺史观恂荐般在国口无择言行无怨恶宜蒙旌显。显宗嘉之。明年,兼屯骑校尉。时五校官显职闲,而府寺宽敞,故多以宗室肺腑居之。每行幸郡国,般常将长水胡骑从。

    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是时下令禁民二业,又以郡国牛疫,通使区种增耕,而吏下检结,多失其实,百姓患之。般上言:“郡国以官禁二业,至有田者不得渔捕。今滨江湖郡率少蚕桑,民资渔采以助口实,且以冬春闲月,不妨农事。夫渔猎之利,为田除害,有助谷食,无关二业也。又郡国以牛疫、水旱,垦田多减,故诏敕区种,增进顷亩,以为民也。而吏举度田,欲令多前,至于不种之处,亦通为租。可申敕刺史、二千石,务令实核,其有增加,皆使与夺田同罪。”帝悉从之。

    建初二年,般妻卒,厚加赗赠,及赐冢茔地于显节陵下。般在位数言政事。其收恤九族,行义尤著,时人称之。年六十,建初三年卒。

    (摘自《后汉书·刘般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平元年/以国属沛/徙封居巢侯/复随诸侯/就国数年/扬州刺史观恂荐般在国/口无择言/行无怨恶/宜蒙旌显

    B.永平元年/以国属沛/徙封居巢侯/复随诸侯就国/数年/扬州刺史观恂荐般在国/口无择言/行无怨恶/宜蒙旌显

    C.永平元年/以国属沛/徙封居巢侯/复随诸侯就国/数年/扬州刺史观恂荐般在国口无择言/行无怨恶/宜蒙旌显

    D.永平元年/以国属沛/徙封居巢侯/复随诸侯/就国数年/扬州刺史观恂荐般在国口无择言/行无怨恶/宜蒙旌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帝、建武、显宗,分别为皇帝的庙号、年号和谥号,其中年号起源于汉武帝。

    B.玄孙,亲属的称谓,曾孙的儿子、孙子的孙子、儿子的曾孙,也就是四世孙。

    C.孤,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也用于古代帝王、诸侯或一方之长的称谓。

    D.诸侯,古代王室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般刻苦读书。刘般转侧兵革中,讲诵不怠,舅舅和母亲多次劝说,他仍不放弃学业;后又在老师门下修习经学,因此被光武帝封为菑丘侯。

    B.刘般品行端正。朝廷考核诸侯行能时,太守认为他可做诸侯的表率;后又得到扬州刺史的赞扬;因在收恤九族方面,多行仁义,被时人称赞。

    C.刘般为民着想。刘般认为设置常平仓是侵害剥夺百姓;提出渔猎之利,是为田除害,有助谷食;在区种增耕上建议皇帝纠正官吏侵害百姓的做法。

    D.刘般受到恩宠。刘般被封为侯爵,兼任屯骑校尉,皇帝行幸郡国,他经常跟随;他的妻子死后朝廷赠礼很多,并在显节陵下赐给她一块地作为墓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滨江湖郡率少蚕桑,民资渔采以助口实,且以冬春闲月,不妨农事。

    (2)可申敕刺史、二千石,务令实核,其有增加,皆使与夺田同罪。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中庸》中的名句,蕴含着为学与处事之道。

    作为正处于民族复兴关键历史时期的青年,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四个关键词中任选一个,与“笃行”相关联,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