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不全是近义词的一项是
A. 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百发百中——弹无虚发
B. 名垂后世——流芳千古 同床异梦——貌合神离
C.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名列前茅——独占鳌头
D. 同归于尽——玉石俱焚 秀色可餐——东施效颦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真缔 荻花 彷惶 羽扇纶巾
B.殉情 舞榭 深邃 殒身不恤
C.飘渺 菲薄 霓裳 千里迢迢
D.寒暄 歆羡 烽火 夙兴夜寐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作为演说家,他一登上舞台,就神采奕奕,舌灿莲花,独特而又有魅力的气场和丰沛的内容很快就能让观者听者叹服。
②在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我国河北省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蟾宫折桂,喜获殊荣,被授予联合国环保“地球卫士奖”。
③21世纪,是一个凸显个性、实现自我、创造价值的时代,也是一个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沧海横流、英雄辈出的时代。
④一篇文章,一旦“镶嵌”了“金句”“金词”,则富丽堂皇,而谁又会知道,这背后是作者对词语的大量占有和辛苦打磨。
⑤辽宁省著名书法家沈延先生,出身儒门,自幼跟从其父读经学史,作诗临帖,舞文弄墨,弱冠之时,已然称誉乡里。
⑥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上,首位出场的选手李尚荣----一个7岁的小女孩,在台上对答如流,活泼可爱,玲珑剔透。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B.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欲因此时降武。
C.见犯乃死,重负国 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D.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美如西施一样的西湖,竟然伸出光脚把西湖当作洗脚盆,把西湖水当洗脚水,这跟焚琴煮鹤一样大煞风景,既没有文化,也没有文明。
B.随着指挥员一声口令,顿时战车轰鸣,硝烟弥漫,枪炮声振聋发聩。在直升机编队的掩护下,坦克、步兵战车、反坦克导弹车组成的前沿攻击队迅猛冲击。
C.皇马新援伊斯科遗憾地表示:厄齐尔被皇马转卖给阿森纳,令他的皇马队友们都如丧考妣,C罗更是满心郁闷,因为厄齐尔是为他输送最多炮弹的队友。
D.原来,在贫困山区,还有那么多贫困失学的少年。我暗下决心,将来有能力了,一定要对他们鼎力相助,让他们也能上学,让他们摆脱贫困,改变命运。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普通话,规范着才是美丽的
陈光磊
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的推广是与时俱进的:1955年,国家提倡推广普通话,提出的方针是“重点推行,逐步普及”;1957年,这个方针增补为“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1992年,推普方针调整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新世纪大体还是延续着这个方针。
现在,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的“大力推行”与“规范使用”要更加有力、更加深化地结合起来、融通起来,要日益注重和不断提升普通话使用的规范性、标准性和审美性。
首先要逐步提高教师、播音员、主持人、演员等职业语言工作者的普通话水平。他们普通话水平的提高,既可以有效地引领全社会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又可以有效地带动更广泛的普及。这就要把普通话测试进行得更有成效,其要求应有所提高,比如有些省市考虑把对教师的普通话水平的要求提高一个等级,或者对青年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要求相应提高一个等级,如此等等。同时,普通话水平测试也要向更多职业岗位和社会阶层扩展,尤其是对公务员和服务行业更要提高要求。
普通话的推广要在普及基础上逐步提高,衡量其水平的根本指标就在于合乎普通话规范标准的程度。现在已经研制和颁布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已有200多项。但是,其中不少常用的、重要的规范标准在社会上的知晓率和执行度并不高,甚至是极低的。
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就在于对普通话能自觉地、有效地加以“规范使用”。而普通话使用的规范,有着两个层面:一是语言本体结构的规范,即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等结构规律的呈现;二是语言社会使用的规范,即语言交际的伦理原则、礼貌原则、情境适应等修辞语用规则的显示。普通话的规范使用,是形成和实现社会语言生活和谐的必要条件,是人们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的体现和表征。
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这是当今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建设的总纲。在这个总纲的指引下,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的推广应该在普及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在提高的引导下积极普及。让我们致力于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有效地提高普通话水平,使祖国的语言更加丰富、更加精致、更加优美。
( 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09月10日12版,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我国通用语言的普通话已经基本普及,现在到了规范使用,进一步提高的阶段。
B. 教师、演员等是职业语言工作者,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决定了全社会普通话水平。
C. 普通话要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关键在于提高合乎普通话规范标准的程度。
D. 规范使用普通话,既要遵循语音、词汇、语法等结构规律,又要符合修辞语用规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人员、认识和行动等不同层面,逐层深入地阐述了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方法。
B. 文章立论的前提是推广通话的要求与目标与时俱进,新时代应有更高的标准。
C. 文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强调了如今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还要进一步做到规范使用。
D. 结尾总结全文,揭示语言文字事业建设的总纲和推广普通话的途径,提出努力目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要有效提高普通话水平,就要致力于普通话的“大力推行”与“规范使用”的结合。
B. 要提高职业语言工作者普通话水平,就要提高普通话测试等级并更有效执行其要求。
C. 规范使用普通话,就能提高人们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实现社会语言生活的和谐。
D. 普通话的推广应该是“普及”“提高”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使祖国的语言更美好。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的结局。
(2)《劝学》中的“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渲染敌人兵临城下的紧张气势和将士整装待发的高昂斗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荀子在《劝学》中也有相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归园田居》中“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写诗人归园田后的生活,与刘禹锡《陋室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都写出了英雄人物的出色功绩。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用行路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绵延山峰、倒挂松树的描写,表现了蜀道高险奇绝,给人无限风光在险峰之感。
(3)姜夔《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扬州城昔日长街繁华的景象与今日野草丛生的景象进行对比,表达痛惜之情。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雨霖铃》“ ? , ”中,柳永用“杨柳”“残月”等意象,景中有情,表达离别后的凄凉、冷落之情。
(2)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写抱负不能实现,知音难求,得不到同情与慰藉,并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的一句是“ , , ”。
(3)雨本无心,但却能常常淋湿诗人的心,读李清照《声声慢》中的“ , , ” 便感到那冷雨滴到了内心深处。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一日克己复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由人乎哉?(《论语》)
(2)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5)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堪回首,佛狸祠下,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江楼月夜闻笛
唐•刘沧①
南浦兼葭疏雨后,寂寥横笛怨江楼。思飘明月浪花白,声入碧云枫叶秋。
河汉夜阑孤雁度,潇湘水阔二妃②愁。发寒衣湿曲初罢,露色河光生钓舟。
【注】①刘沧,屡应进士举不第,漫游吴越、荆楚、巴蜀等地。②二妃:指传说中舜的妻子娥皇和女英,死后成为湘水之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南浦月夜雨后兼葭之景,渲染了凄清幽冷的气氛,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明月冷光之下江波翻白,笛声上穿夜空,低掠枫林,似瑟瑟秋音,引人思绪飘飞。
C.颈联写寥落夜空孤雁飞度,有自比自况意味,又借“潇湘二妃”的典故来表达心中愁绪。
D.尾联写彻夜听曲,发寒衣湿而不顾,露色冷光中,驾舟垂钓,可见诗人的旷达洒脱。
【2】本诗是如何围绕“怨”字来展开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3、借助注释口译课文文段,并完成后面的题目。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 )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4)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 )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 )流光。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5)倚( )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6)舞( )幽壑之潜蛟,泣( )孤舟之嫠妇。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属(_______)客 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 羽化(________) 溯(_______)流光 渺渺兮予怀(_______) 倚(_______)歌而和之 舞(_______)幽壑之潜蛟 泣(_______)孤舟之嫠妇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开头交代游赏方式、时间、地点和人物:方式为“泛舟”,时间为“七月既望”,地点为“赤壁之下”,人物为“苏子与客”。
B.“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歌窈窕之章”几句先写景,后写事,把客观的景物和主观的言行错综着、交替着来写。
C.“少焉”以下写月出,由“出”而“徘徊”。“白露”二句是月出后所见,由水上而天空,由远而近。
D.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从结构上看,这是文章的过渡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下列对文中画双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壬戌,干支之一。可用于纪年、纪月、纪日。文中为纪年。
B.既望,过了望日(农历每月十五为望)后的第一天,即农历每月十六日。
C.白露,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此处即为此义。
D.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凌万顷之茫然。
(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5)客有吹洞箫者。
(6)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这段话来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前进途中,不只国家,我们个人面临的发展环境有时也很复杂。我们应如何应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给了我们多方面的启示。请就上述材料,结合你的生活,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