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好的新闻报道,哪怕将来报纸没了依然是好文章,而不忍卒读的文字即使装裱起来也绝对不会有人记得。
B.一向晴好的济南城上空突然有天无日、浓云翻滚,随后便下起了瓢泼大雨,狂风骤雨将大树连根拔起,马路上很快就水流成河。
C.被批评者与批评者能够敛声屏气坐下来对话,消释不快,这在当今中国文坛上实在少见,不过,余秋雨和新锐作家余杰做到了这一点。
D.现代人过分强调商品包装的同时,也十分注重自身衣着的包装,但盛妆丽服包裹下的灵魂,究竟有多少分量,却无人注重。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现代“包身工”的出现,是因为近年来劳动力供大于求、农民盲目外出打工以及劳动监察部门疏于管理的结果,影响了社会稳定。
B.养老是国家大事更是家事,国家将健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C.我们对职业要有一颗敬畏和赤诚的心,用“匠人精神”将这份职业做到极致,就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D.“人与自然"摄影展上的照片,无论是聚焦市井胡同,还是聚焦海滨风情,均具有悠远的意境,视觉上带给人清新和素净。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斜睨(nì) 饶恕(shù) 笑盈盈(yínɡ) 嫣然一笑(yān)
B.褴褛(lán) 哽住(ɡěnɡ) 擤鼻子(mǐnɡ) 夺眶而出(kuànɡ)
C.喉咙(hóu) 鬈发(juǎn) 瞟一眼(piǎo) 模模糊糊(mó)
D.嫌恶(wù) 不屑(xiè) 典狱长(diǎn) 窘态毕露(lóu)
4、下面文段中的“也”字,使用不得当的有几处( )
大宋很快完蛋了,元人一笔带过,明代的书法家们一扫元人的平淡,也开始了大规模的书法创作。以前在案头欣赏的作品,现在也发展成为挂在墙上有装饰功能的作品。小字必须变成大字,作品幅面由横向展开变为纵向展开,这也解构了从王羲之开始的审美结构。有过毛笔书写经验的人都知道,小字与大字,书写的经验是极为不同的;对比过手卷与立轴的人也知道,其欣赏过程的展开也是不同的,创作主体的经验与欣赏主体的经验也因为幅面的不同而有了深刻的变化。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5、“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 ( )
A.赤眉起义
B.陈胜吴广起义
C.绿林起义
D.黄巾起义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还魂草[注]
巴金
敏,五年了,我没给你写过一个字。
然而今天在林那拿到你托他转给我的短笺。你的亲切的微笑浮现在我眼前,还是那么生动,就像你昨天才离开我似的。
傍晚,我离开林,匆匆赶回小镇。回到家里,半睡半醒地躺了好一会儿,直到一个小女孩清脆的声音从楼梯上送进来。
“黎伯伯,你的信来了!”孩子快乐地叫着。
她略带黑色的宽脸上闪耀着一对漆黑发亮的大眼珠,嘴带笑地张开,雪白的牙齿露在外面。她把信递给我后,小小的手伸起来指着她的浓黑头发,得意中略含一点羞惭,说:“你看,好不好?”
一只红缎子扎的大蝴蝶伏在她的乌亮头发上,映着灯光发出炫目的光彩。
“好看得很,”我称赞道,“哪个给你戴上的?”
“妈妈,”她笑了,“黎伯伯,你给我——”她抿着嘴笑,不再说下去。
“你说,黎伯伯给你做什么?”
“你给我讲个像还魂草那样好听的故事啊!”
“你还想听得哭起来吗?”我笑说。敏,你该记得还魂草的故事,这是我们敬爱的一个年长朋友根据传说改编的。我第一次听到它时,还同你住在一起。我们被感动得许久说不出话,默默地互相注视。这个情景我至今还不能忘记。
敏,你的短笺我反复诵读。在你忙碌的生活中,还时时在打听我的消息。可是我却像石人一样地沉默了。我为这件事情感到惭愧。
我预备写一封信,告诉你我最近的生活情形,应该从什么地方写起呢?
我的书桌就放在窗前,窗上玻璃被炸弹全震破了,现在补上了几块,也留着几个空洞。只要起一阵风,大股的尘土就会灌进房里来。你看,我们就是在灰尘中生活着的。
昨天早晨,我又被利莎喜悦的声音唤醒了,秦家凤也来了。两个女孩年轻的笑脸灿烂地发亮,把我从充满阴郁气氛的世界中救出来了。她们表情有点相似,只是利莎多一点稚气,秦家凤略带一点沉静的大人气。此外,纯洁、善良、友爱等等,两张脸上都有,而且同样充满朝气,好像早晨刚刚开放的花朵。
利莎望着我,央求说:“黎伯伯,给我们讲个故事罢。”她又看看秦家凤说:“秦姐姐,你不是来听黎伯伯讲故事吗?”
我在利莎的头上轻轻敲了一下:“就你一个人花样多。”
“黎伯伯,不是她一个人,我也是来听你讲故事的,”秦家凤忙解释道。她亲密地看看利莎。
这时我忽然想起了还魂草的故事。故事里不是也有两个这样年纪的孩子么?他们不也是这样亲密地过着日子么?
起初她们听我讲两个孩子的友情,还以为我在拿她们开玩笑,后来跟着我的叙述她们看见两个孩子长成了,两颗热烈的心连结在一起,用同样的脚步,四处去找寻那个普照万物、永不熄灭的明灯。……她们的笑容没有了,利莎的手被捏在秦家凤的手里。
我继续讲下去:在一个寒冷的夜里,在黑暗的荒山中,两人中的一个跌在岩石上受了重伤。另一个人用尽方法仍然不能挽救朋友的性命。那时据说有这样一种还魂草,要用活人的热血培养,才会长成粗大的叶子,可以用来救人。这个人找到了,他每天早晚用自己的血来浇这棵草,救活了他的朋友。
敏,还魂草的故事已经加进了我的感情,我随讲随编,给故事换了一个乐观的结局。我看见两张年轻的脸上都笼罩着明澈无比的微笑,一股热气进了我的心中,我全身都感到了温暖,我感激地微笑了。
敏,这封信对你是一个意外,对我更是。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血像一层雾在我的想象中升上来。我无处逃避。
炸弹在小镇上空刷刷落下时,我和利莎一家人正在川康银行的防空洞里。飞机盘旋声,炸弹下落声,然后便是震撼山岳似的霹雳巨响。举目四顾,眼前只有黑暗。我听见利莎担心地自言自语:
“秦姐姐不晓得躲在哪儿?”
“她们一定在城里躲防空洞的。”我安慰她。利莎默默地捏住我的手,她的手在微微颤动。
听见解除警报,她脸上还挂着愁云,低声说:“黎伯伯,我们先到秦家去。”
我拉着她的手走出银行,转眼便是横街,前面显得异常拥挤。街的右边高坡上,一排平屋变成了大堆瓦砾,人们就站在坡上挖掘。利莎丢了我的手疯狂地往前跑去。我跟着她跑。那里原先有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现在树上只剩下几根光秃的空枝,树下连接地摊开两张草席,一只小小的带泥的腿静静地伸在外面。
席子旁边,秦家凤的父亲埋着头在那里痛哭。一切的疑惑都是多余的了。死吞食了那个垂着双辫的瓜子脸的小姑娘和那个瘦弱的中年妇人。利莎呜呜地哭起来。天色突然暗起来,太阳落到天外去了。我们走上野草丛生的土坡,利莎的哭声停止了。她弯下身子,拔起一棵叶子粗大颜色碧绿的草,捏在手里,出神凝视。
“黎伯伯,这是什么草?”
“这是野草,我叫不出名字。”
“我要带它回去,拿针刺出手指头的血来培养它。”她庄重自语道。
“这种野草?有什么用?”我惊奇地问。
“那么这不是还魂草了。”她失望地说。
“黎伯伯,你给我找一根还魂草来,我会培养它,要我流多少血,我都不怕。”
她的脸颊上还留着泪痕,这个平时脸上永远带笑的孩子现在却有这么多的眼泪,我不能再开口了,我不能再写下去了。
(有删改)
[注]《还魂草》写于1941年,以抗战时期大后方重庆为背景,是作者根据自己的见闻创作的一篇书信体小说。小说共六封信,本文节选自第一封和第五封。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两个小女孩的“笑”多次出现,“把我从充满阴郁气氛的世界中救出来了”给故事增添了一抹亮色。
B.盘旋的飞机,刷刷落下的炸弹,残破的窗户,弥漫的尘土,“我们就是在灰尘中生活着的”,这是战时重庆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
C.“一只小小的带泥的腿静静地伸在外面”,画面触目惊心,强烈控诉了日军滥杀无辜妇女儿童的暴行。
D.结尾处,“不能再开口”是因为利莎受到伤害,“我”悲愤难言;“不能再写下去”是因为对友人敏“我”惭愧自责,欲言又止。
【2】关于文中的“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敏”是收信人,是“我”倾诉内心感受的对象。
B.“敏”虽多次出现,形象特征却不甚明确。
C.“我”与“敏”互诉心曲,情节由此逐步展开。
D.写给“敏”的信,蕴含“我”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3】黎伯伯给“还魂草”的故事换了一个乐观的结局,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还魂草》创作于抗战时期,巴金目睹了中华民族的苦难与坚强,“觉得肚里装满了火似的东西”,但他却在作品中着力写了一些“看不见英雄的小人小事”。其创作意图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虽然生活简朴,却没有产生艳羡他人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庄子《逍遥游》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直抒胸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对钱塘湖的喜爱之情,以至于流连忘返。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苏轼《赤壁赋》一文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从“不变者”来看,自然与人类没有穷尽、永恒不变的哲理。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自居易《观刈麦》中“ 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村妇孩童送饭的场景侧面表现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
(2)《赤壁赋》中,描写与客共饮、吟咏为乐的句子是“___ ,____,____。”
10、按要求填空。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3)王维《终南山》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山中所见独特的云气变幻之景象。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
(2)《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惆怅的诗句是:______,_____。
(3)《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诗人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诗歌文段,回答习题。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
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1).这几句话采用的写法是什么?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比和比喻 B.夸张和渲染 C.排比和铺陈 D.比喻和起兴
(2).刘兰芝临别梳妆时“事事四五通”,其原因是什么?分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别时故意精心修饰,表现兰芝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突出“精妙世无双”这点。
B.临别时有意精心打扮,以“精妙世无双”博得焦母的好感,促使焦母放弃遣归念头。
C.借此延缓别离时刻的到来,反映兰芝痛苦矛盾的心情。
D.表现她“精妙世无双”的美好形象,控诉摧残这“美好”的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周显德初,永兴军节度刘词辟为从事,词卒,遗表荐普于朝。太祖尝与语奇之时荻盗百余当弃市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鞠之荻全活者从淮南平调补渭州军事判官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账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乾德二年,范质等三相同日罢。中书无宰相署敕,普以为言,上曰:“卿但进敕,朕为卿署之可乎?”普曰:“此有司职尔,非帝王事也。”太祖数微行过功距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与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普尝遣亲吏诣市屋材,吏因之窃货大木,冒称普市货鬻都下。权三司使赵玭廉得之以闻。太祖大怒,将下制逐普,赖王溥奏解之。普少习史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组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有群臣当迁官,太租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谕允。淳化三年春,以老衰久病,令留中通判刘昌言奉表求致政。七月卒,年七十一。
(节选自《宋史·赵普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尝与语/奇之/时获盗百余/当弃市/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鞫之/获全活者众/准南平/调补谓州军事判官/
B.太祖尝与语/奇之/时获盗百/余当弃市/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粗讯鞫之/获全活者众/准南平/调补渭州军事判官/
C.太祖尝与语/奇之/时获盗百余/当弃市/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鞫之/获全活者众/淮南平/调补谓州军事判官/
D.太祖尝与语/奇之/时获盗百/余当弃市/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鞫之/获全活者众/淮南平/调补谓州军事判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是古代奏章文体中的重要形式,遗表专指古代大臣临终前所写的章表,于卒后上奏。
B.受禅原是我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常用于王朝受禅之名行夺权之实。
C.《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与《孟子》《大学》《春秋》合称“四书”。
D.致比,指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即辞官退休,与“致仕”“乞骸骨”表意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普坚持原则,做事谨慎。宰相被免,他认为签署敕令是中书者的职责,皇帝也不能替代;太祖多次穿便装去功臣家中,赵普担心皇帝到访,退朝也穿着官服。
B.赵普熟悉形势,眼光长远。太祖和弟弟太宗曾与赵普相约商议攻取太原的事,赵普从太原的地理形势入手,分析攻取的利弊,这和太祖的想法不谋而合。
C.赵普虚心好学,成效显著。他早年学习为官之道,但学识不深,后在太祖劝说下,晚年专注于《论语》,每次回家都关门苦读,处理政务时便得心应手。
D.赵普不畏龙颜,据理力争。太祖因个人喜好执意不给应当升官的大臣升职,赵普坚持为其请求,并以国家设立刑罚奖赏的道理进行劝谏,最终得到认可。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
(2)普尝遣亲吏诣市屋材,吏因之窃货大木,冒称普市货鬻都下。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今年春节,顾氏家族成员从各地回到老宅,欢度新年,共享天伦之乐。
大太爷爷一家四代同堂,都住在老宅。大太爷爷早年以画像为业,儿子开照相馆,孙子经营影楼,曾孙女开发了一款美图软件,在网上爆红。
二太爷爷参加过抗日战争,儿子是大庆油田的技术员,孙女改革开放之初到深圳创业,曾孙正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
三太爷爷年青时到旧金山打拼,儿子在当地开了个小超市,孙子娶了个当地的姑娘,曾孙Peter今年18岁,中文名字叫顾念祖,第一次随父亲到中国探亲祭祖。
顾念祖把大太爷爷手绘的祖辈画像和家族历次团聚的照片传到网上,这些照片有黑白的、有彩色的,诉说着家族的故事。他留言说这次聚会给了他许多温暖和感动,他对顾家的家族观念充满好奇。
顾氏家族是无数中国家族的缩影。每个人都在谱写家族的历史,每个家族的历史都折射着时代的变迁、国家的发展。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回应顾念祖的留言,帮助他理解中国的家族文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