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河源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语句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小说家要造好生活的壳,更要炼好灵魂的芯。生活无处不在,人人有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进入小说的生活,必须经过作家的选择、过滤和重新组织

    ②趣味也要有“常识”,要筛选,要经得起灵魂拷问

    ③但也并不是什么样的生活都可以用来写小说

    ④毕竟,小说从俗世中来,目的是要“到灵魂里去”

    ⑤作家不能沉溺于生活中的某种个人趣味而不能自拔

    A.③④①⑤②

    B.③①④⑤②

    C.③①⑤②④

    D.③④⑤②①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次市场调研活动中,小张行为上的一些小问题,不足为意,但他的思想误区必须予以糾正。

    ②我省动漫产业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去年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齐观

    ③一个词语在刚出现时,是有清晰源头的,但在长期运用过程中,有时会变得错综复杂,甚至无迹可寻。

    ④演员在拥有高收入、高关注度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那是一种众口铄金的力量。

    ⑤较之过去,中国游客的海外消费变得更精明、更精致。这将激励全球服务供应商改头换面,与中国游客的需求同步升级。

    ⑥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A. ①④⑥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②⑤⑥

  •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说话向来口无遮拦的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日前发表声明,就辱骂美国总统奥巴马一事道歉,并称双方已商定会面日期延后。

    B.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经受了千百年的时间考验,其传达的很多道理依然牢不可破,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C. 黄金、水红、纯白和深紫的各色野花,热烈绽放,五光十色,开满路旁、草丛,织成一条条-方方美丽的彩色锦缎。

    D. 伴随着古典优雅的音乐,大幕缓缓拉开,两名名长袖善舞、身姿曼妙的舞蹈演员身着古装,为大家表演了经典的舞蹈《梁祝》。

  • 4、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垆边人似月  垆边:指酒家 B.皓腕霜雪  凝:聚集,凝聚

    C.未老还乡  莫:不要 D.还乡断肠  须:一定

  • 5、下列选项中,横线处词语填写恰当的一项是( )

    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_________了的雄蕊。

    他抬头售货,及时发现需要照顾的老弱病残顾客,随时_________顾客的要求和意见,不断解决顾客的询问。

    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_________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

    A.退化  倾听  必须

    B.蜕化  倾听  必须

    C.蜕化  聆听  必需

    D.退化  聆听  必需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鸡炖三遍

    唐风风

    故事是母亲讲的。

    花奶奶四儿一女,农业社的时候,两口子起早贪黑累死累活,一家人也是成天瘪着肚子,生活过得像米筛,到处是窟窿,真应了那句话:“半大小子吃死老子。”

    刚入冬,花奶奶的婆婆去世了,花奶奶东凑西借,请人置办,好不容易打发老人入土为安,按老理儿最后需请帮工的乡亲吃顿饭,事情就算彻底办完了。

    白面缸仨月前就见了底,花奶奶硬着头皮跑了四家才借了五六斤面,让做饭的大师傅看了看,大师傅皱皱眉:“就这吧!”按规矩,这顿大锅饭得有荤腥,花奶奶哪有钱买肉,鸡屁股里抠的几分钱还不够换油盐呢,咬咬牙很狠心把一只母鸡杀了,杀鸡的时候,花奶奶躲出去老远,收拾鸡的时候,望着鸡肚子里葡萄一样的鸡软蛋,花奶奶擦起衣襟一个劲抹眼泪。

    傍晚,大师傅出门时叮嘱:“水开了,慢火炖两个钟头,千万盖好盖子别让野猫野狗给祸害了,明儿就用呢。”

    入夜,一家人喝着稀糊糊,一人分一个柿子窝窝头,小五抢着用水涮了糊糊锅,咕咚一口,满意地喝了下去。很快,香味悠悠地从厨房飘出来,小五咽一口唾沫,几个孩子受了传染,也不由自主吞口唾沫,本家爷爷也跟着喉结一动。不自觉地,一家人就围在厨房火炉旁,小三伸脖子,使劲吸冒出的白汽。香气愈来愈浓郁,四丫头伸手去揭锅盖,花奶奶一巴掌拍在手背上:“别动!”四丫头嘟囔道:“我只看看。”“看也不行!”花奶奶训斥道。花奶奶心里敞亮,倘若掀开盖子,怕是神仙也难忍住。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眼瞅你,最后齐齐看向父亲。本家爷爷开口了:“要不咱喝口汤吧,汤这么多,喝点儿没啥,大不了再续点儿水。”“好啊,好啊!”老二鼓掌,几个孩子眼睛一下子移到母亲脸上。花奶奶心里觉得应该阻止,但看着能伸出舌头的五双眼睛,嘴唇翕动一下,没出声只点点头。小四跑去拿来碗,花奶奶掀开锅盖,一圈人同时深吸一口气,一人一勺,花奶奶紧招呼:“凉凉再喝,烫嘴咧!”大儿子鼓着腮帮子用力吹,老二直接把碗端到寒冷的屋外,小三干脆端着碗就着边慢慢嘬,四丫头笑着没动,小五晃悠着碗,让汤在碗里一圈一圈打转儿,花奶奶和本家爷爷互相望一眼,同时说:“你也喝一口吧!”说完都笑了。花奶奶端起碗的时候,身子一背,几颗泪蛋蛋落在汤里。一眨眼,一溜碗又摆到炉台上,“真香啊!”“那叫鲜,不叫香。”“没有放盐。”“你们女娃毛病多!”几个孩子叽叽喳喳异常兴奋,平时最话痨的老三嘶嘶着凉气没吭声。“三哥你咋了?”“喝得急,烫舌头了!”全家人一下子笑翻。

    看着一溜碗,花奶奶望向丈夫,恰和丈夫的目光相遇,花奶奶每个碗里捏一撮盐,给五个孩子一人又盛了一碗,锅里的汤眼看着见了底,拎起大水壶,堪堪倒完一壶。花奶奶在厨房盯着足足炖了三小时,才拖着疲惫的身子躺下,很快进入了梦乡。

    也许是喝了鸡汤的缘故,几个孩子你出我进不停地去院里上茅房。

    一早大师傅去看锅里炖的鸡,一掀盖子就晕了圈,大呼小叫喊来花奶奶。锅里干巴巴剩着鸡,花奶奶很很一惊:“真是见了鬼了。”看见炉边的盐罐子,想想几个孩子,随即明白了,赔着笑:“还好,还好,鸡还在!”大师傅生气了:“十几个大男人一只鸡管啥用?我要的是鸡汤!咱也就能凑合做一锅稀点儿的鸡汤揪片!”

    要强的花奶奶扭头奔出院外,追得几只鸡乱飞。大师傅跑出来死死拦下,锅里那只可怜的鸡便被第三次放入清水中,一直炖到快晌午,花奶奶又去借了一斤多面,鸡肉撕成细丝,葡萄一样的鸡软蛋也都放了进去。知道原委的帮工都说那天的鸡汤揪片特别好吃,听着夸奖,花奶奶的脸成了红布。

    故事没讲完,母亲就叮嘱我:花奶奶让你过去一趟呢。

    院墙外爬满爬山虎,院里传出上党梆子的乐曲,进门,二层小楼前,和煦的阳光下,花奶奶闭眼躺在摇椅里摇啊摇,手里捧着戏匣子。我陪花奶奶说话,提起鸡汤的事,花奶奶摇椅一顿,随即笑着说:“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早不记得了。”

    告别的时候,花奶奶一再嘱咐:“下周,五月初九小五的孩子结婚,一定回来吃席哦!”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第5期)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内容朴实,情节并不复杂,文章主要写母亲对我讲述几十年前花奶奶“鸡炖三遍”之事,结尾又回到了现实,文章首尾圆合,别具匠心。

    B.讲述的故事一开始就交代了时代背景,花奶奶两口子起早贪黑累死累活,一家人仍然每天吃不饱,“跑了四家才借了五六斤面”,可以看出这种窘况应该不止他们一家。

    C.花奶奶夫妻两个因为不忍心看着又饿又馋的孩子们一个劲咽口水,就让他们把炖的鸡汤喝了两遍,所以请乡亲吃的鸡汤只能是第三遍炖的了。

    D.虚构是小说的灵魂,而真实是虚构的源泉。本文再现了农业社时期饿肚子、吃鸡汤时的馋相等方面的真实情景,为小说的虚构提供了生活真实的支撑。

    【2】花奶奶一家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请简析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特色。

    【3】英国著名的文学家毛姆说:“讲故事的人只需从自己的视角讲他确定的事。”请简要说明小说叙事结构特色并分析其对小说主题表现的好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根据原文填空:

    (1)宝玉早已看见了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儿,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见礼。归了坐细看时,真是与众各别。只见:___________,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___________,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___________ 。宝玉看罢,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第三回)

    (2)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字:莫若‘________’二字极妙。”探春便道:“何处出典?”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____,可代画眉之墨。’况这妹妹______,取这个字岂不美?”探春笑道:“只怕又是杜撰。”宝玉笑道:“除了《四书》,杜撰的也太多呢。”(第三回)

    (3)宝玉续成了此首,共有三首。此时黛玉未得展才,心上不快。因见宝玉构思太苦,走至案旁,知宝玉只少“杏帘在望”一首,因叫他抄录前三首,却自己吟成一律,写在纸条上,搓成个团子,掷向宝玉跟前。……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熟,__________。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元妃看毕,喜之不尽,说:“果然进益了!又指“杏帘”一首为四首之冠,遂将“浣葛山庄”改为“_____”。(第十八回)

    (4)香菱便又掷了个六点,该黛玉。黛玉默默的想道:“不知还有什么好的被我掣着方好。”一面伸手取了一根。只见上面画着一枝 ________,题着“_______”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_________________。注云:“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众人笑说:“这个好极,除了他,别人不配做芙蓉。”黛玉也自笑了。(第六十三回)

    (5)宝玉一回头,却是黛玉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宝玉笑道:“来的正好,你把这些花瓣儿都扫起来,撂在那水里去罢。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了。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儿什么没有?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儿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绡袋里,埋在那里;日久随土化了,岂不干净。”(第二十三回)

    (6)

    咏菊 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问菊 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扣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莫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菊梦 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众人看一首,赞一首,彼此称扬不绝。李纨笑道:“等我从公评来。通篇看来,各人有各人的警句。今曰公评:《______》第一,《______》第二,《_____》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了,只得要推______为魁了。然后《簪菊》、《对菊》、《供菊》、《画菊》、《忆菊》次之。”宝玉听说,喜的拍手叫道:“极是!极公!”黛玉道:“我那个也不好,到底伤于纤巧些。”李纨道:“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第三十八回)

    (7)黛玉的,是一阕《唐多令》: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_______________,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_______________,凭尔去,忍淹留?

    众人看了,俱点头感叹说:“太作悲了。好是果然好的。”(第七十回)

    (8)紫鹃忙了,连忙叫人请李纨。可巧探春来了。紫鹃见了,忙悄悄的说道:“三姑娘,瞧瞧林姑娘罢。”说着,泪如雨下。探春过来,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探春紫鹃正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李纨赶忙进来了。三个人才见了,不及说话。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______________”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紫鹃等急忙扶住,那汗愈出,身子便渐渐的冷了。探春李纨叫人乱着拢头穿衣,只见黛玉两眼一翻,呜呼!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当时黛玉气绝,正是______的这个时辰。紫鹃等都大哭起来。李纨探春想他素日的可疼,今日更加可怜,便也伤心痛哭。因潇湘馆离新房子甚远,所以那边并没听见。一时,大家痛哭了一阵,只听得远远一阵音乐之声,侧耳一听,却又没有了。探春李纨走出院外再听时,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第九十八回)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重视从师学习,孔子的“___________”,指出要向有道德的人学习的从师观,韩愈的“___________”,指出要向多人学习的从师观。

    (2)在诗人的世界里,许多植物是表情达意的载体,如周邦彦的“__________”表达了对亭亭玉立的荷花的喜爱之情;白居易《琵琶行》的“___________”通过江边荻花增添了离别的愁情。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决意弃官归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学习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苟子在《劝学》中就明确提出“____”的中心论点,而韩愈在《师说》中说“_______”,强调求学之人不能无师。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周瑜的年少得意和气度非凡。

    (3)刘禹锡《陋室铭》中“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无俗世杂务缠身的轻松与快乐。

  • 10、名句填空

    (1)《师说》中,韩愈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老师和弟子才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态度。

    (4)于是废先王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斩木为兵,___________,天下云集响应,____________

    (6)荀子在《劝学》中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为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强调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秉性。

    (7)荀子在《劝学》中说自己整天思考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与常人没有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荀子在《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静女》中写女主人公故意躲藏起来,惹得男主人公焦急不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自然界鸟类的啼鸣有时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

    刘过[南宋]

    中兴诸将,谁是万人英?身草莽,人虽死,气填膺,尚如生。年少起河朔,弓两石,剑三尺,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过旧时营垒,荆鄂有遗民。忆故将军,泪如倾。

    说当年事,知恨苦:不奉诏,伪耶真?臣有罪,陛下圣,可鉴临,一片心。万古分茅土,终不到,旧奸臣。人世夜,白日照,忽开明。衮佩冕圭百拜,九泉下、荣感君恩。看年年三月,满地野花春,卤簿迎神。

    [注]①岳鄂王庙:即岳飞庙。岳飞,宋时抗金名将。②开虢洛:指岳飞郾城大捷。③卤簿:本为帝王驾出时仪仗,此指迎神赛会。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少起河朔”到“洗洞庭”几句用洗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岳飞的英雄事迹:早年从军,武艺高强,南征北战,屡建战功。

    B.“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既是用典,又是比喻,写出了岳飞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的愤慨之情。

    C.“臣有罪”四句,对当时赵宋王朝明褒实贬,言外之意是皇帝没能明辨忠奸真伪,酿成了岳飞惨死的千古奇冤。

    D.结尾三句写每年三月春来人们举行迎神赛会,这与“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有异曲同工之妙,令人唏嘘。

    【2】英雄不会寂寞,岳飞活在人们心中!请结合这首词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若干惠字惠保,代郡武川人也。其先与魏氏俱起,以国为姓,父树利周,从魏广阳王深征葛荣,战没,赠冀州刺史。

    惠年弱冠,从尔朱荣征伐,定河北,破元颢,以功拜中坚将军。复以别将从贺拔岳西征,解岐州围,擒万俟丑奴,平水洛,定陇右,每力战有功。封北平县男,邑二百户。累迁镇远将军、都督、直寝、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及岳为侯莫陈悦所害,惠与寇洛、赵贵等同谋翊戴太祖。仍从平悦,拜直合将军。

    魏孝武西迁,除右卫将军、大都督,进爵魏昌县伯,邑五百户。出为北华州刺史,加使持节、骠骑将军。大统初,拜仪同三司,进爵为,增邑五百户。从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惠每先登陷阵。加侍中、开府,进爵长乐郡公,增邑通前二千二百户。四年,魏文帝东巡洛阳,与齐神武战于河桥,惠力战破之,大收降卒。七年,迁中领军。

    及高仲密举北豫州来附,太祖帅师迎之。军至洛阳,齐神武于邙山将以邀我,太祖乃徙辎重于瀍曲,夜勒兵袭之。及战,惠为右军,与中军大破之,逐北数里,虏其步卒。齐神武兵乃萃于左军,军将赵贵等与战不利,诸军因之并退。时会日暮,齐神武兵屡来攻惠,惠击之,皆披靡。至夜中,齐神武骑复来追惠,惠徐乃下马,顾命厨人营食。食讫,谓左右曰:“长安死,此中死,异乎?”乃建旗鸣角,收诸败军而还。齐神武追骑惮惠,疑有伏兵,不敢逼。至弘农,见太祖,陈贼形势,恨其垂成之功,覆于一篑,于是歔欷不能自胜。太祖壮之。

    寻拜秦州刺史,未及之部,迁司空。惠性刚质,有勇力,容貌魁岸。善于抚御,将士莫不怀恩,人思效节。十二年,东魏将侯景侵襄州,惠率兵击走之。明年,景请内附,朝议欲收辑河南,令惠以本官镇鲁阳,以为声援。遇疾,于军。

    惠于诸将年最少。早丧父,事母以孝闻。太祖尝造射堂新成,与诸将宴射。惠窃叹曰亲老矣何时办此乎太祖闻之即日徙堂于惠宅其见重如此及薨太祖为之流涕者久之惠丧至又临抚焉。赠本官,加秦州刺史,曰武烈。子凤嗣。

    史臣曰:惠本以杲毅知名,而能率由孝道,难矣。图史所叹,何以加焉。勇者不必有仁,斯不然矣

    (选自《周书·列传卷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惠窃叹曰/亲老矣/何时办此乎/太祖闻之/即日徙堂于惠宅/其见重如此/及薨太祖/为之流涕者/久之/惠丧至又临抚焉/

    B. 惠窃叹曰/亲老矣何时/办此乎太祖/闻之即日/徙堂于惠宅/其见重如此/及薨/太祖为之流涕者久之/惠丧至/又临抚焉/

    C. 惠窃叹曰/亲老矣/何时办此乎/太祖闻之即日/徙堂于惠宅/其见重/如此及薨/太祖为之流涕者/久之惠丧至/又临抚焉/

    D. 惠窃叹曰/亲老矣/何时办此乎/太祖闻之/即日徙堂于惠宅/其见重如此/及薨/太祖为之流涕者久之/惠丧至/又临抚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男子20岁虽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B. 公,古代最高爵位,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皇帝的高级妃嫔之死不能以此相称。

    D. 谥,古代的君王、大臣或后妃等人死后,给予一个寓含褒义或贬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若干惠精于带兵。他身先士卒,善待将士;将士们都感恩戴德,愿效死力。

    B. 若干惠勇敢善战。他在友军失利后,力破齐神武的屡次进攻,最终还是全部歼灭了敌人。

    C. 若干惠特别孝顺。他早年丧父,侍奉母亲以孝顺闻名,太祖曾为此赠予他射堂。

    D. 若干惠战功卓著。他一生征战,东征西讨,屡立战功,加官进爵,位至司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神武于邙山将以邀我,太祖乃徙辎重于瀍曲,夜勒兵袭之。

    (2)图史所叹,何以加焉。勇者不必有仁,斯不然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请整体把握漫画内容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